汉字的起源一一马翔宇与孟琢教授的文字“祭祖”之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08:07 2

摘要:今晚,文化博主马翔宇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研究所的孟琢教授强强联合,讲解《汉字是怎么来的》。

题记:

自由与命运只会眷顾每日努力之人。

一一歌德《浮士德》

今晚,文化博主马翔宇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研究所的孟琢教授强强联合,讲解《汉字是怎么来的》。

强强联手,妙语连珠

这是一场有关汉字来源与华夏文化的盛宴。原本是冲着学霸马翔宇而来,却被孟琢教授的博学、睿智、健谈、幽默所吸引,成了他的粉丝。在马翔宇的直播间里,我们得以一窥中国众多顶尖精英人才的风貌,他们低调、务实、勤勉,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于不为人知之处默默奉献,谱写着华夏复兴的宏伟篇章。

国家级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汉字就是这么来的·走进汉字世界》2021)

直播间内,他们妙语连珠,访谈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孟琢教授思维敏捷,应对得体,尽显大家风范。令人欣喜的是,1983年出生的孟琢教授年仅42岁,就有如此成就,前途不可限量。更让人振奋的是,在中国的各大高校以及我们看不到的各个角落,又有多少这样的人才在默默努力……

精彩瞬间回放:

他们在直播间简要追溯了汉字起源与发展的曲折历程,并向已逝的王选院士致敬。

汉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瓶颈与危机: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因为中国积贫积弱,是否废除汉字引起激烈争论。

不少精英阶层甚至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也有不少反对者,“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就是代表之一。

赵元任 (1892—1982) 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语言学大师, 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二,近代以来,中国汉字面临的第二次重大危机,就是在电脑出现后,怎样将汉字输入电脑,怎样储存,调取,成了重大难题。汉字没有办法输入电脑,汉字就没有未来。

王选院士解决了这一难题。20世纪80年代‌,王选团队成功研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标志着汉字信息处理真正进入计算机时代‌,推动印刷业从“铅与火”迈入“光与电”‌,使中华文化得以顺利传承,传播。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所有书籍,都是王选院士为我们民族留下的宝贵遗产。

王选人物生平简介

汉字生命力在哪?

汉字中87%为形声字,汉字为表意文字,汉字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未曾中断。其生命力除来自本身以外,还有文理科学生的共同努力,比如王选院士。

‌汉字的生命力也主要体现在其与汉语的高度适配性、文化融通性、系统调适能力以及历史政治支撑。

观后感悟:

正如马翔宇所言: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都值得被铭记,这其中也包括千千万万为祖国基础建设做出贡献的所有参与者和见证者。

有这么多心怀梦想、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追梦人、守梦者,华夏民族何愁不兴?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指日可待,有这种勇克时艰的勇气,我看到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他们,值得被看到,被铭记,被颂扬!

来源:HN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