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喻为“诺奖风向标”,备受瞩目的2025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于当地时间9月11日正式揭晓。2025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Dirk Görlich博士以及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Steven McKnig
被喻为“诺奖风向标”,备受瞩目的2025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于当地时间9月11日正式揭晓。2025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Dirk Görlich博士以及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Steven McKnight博士,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内运输和细胞组织新原理方面的贡献。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爱荷华大学的Michael Welsh博士、曾任职于Vertex Pharmaceuticals的Jesús González博士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的Paul Negulescu博士,以表彰他们在囊性纤维化(CF)创新治疗药物开发的贡献。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则授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Lucy Shapiro博士,以表彰她在生物医学领域55年的职业生涯中的学术、产业以及公共政策上的卓越贡献。
图片来源:The Lasker Foundation
基础医学研究奖
图片来源:The Lasker Foundation
2025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Dirk Görlich博士,以及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Steven McKnight博士。他们因揭示蛋白质序列中低复杂性结构域(LCDs)的结构与功能而获此殊荣。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识,展示了这些长期被忽视的“无序”结构在细胞内运输与细胞组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Görlich博士的研究聚焦于核孔复合体的通透性机制,他提出核孔蛋白的LCDs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形成选择性屏障,而转运蛋白则能与这些结构结合并“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快速而高效的跨核膜运输。通过荧光示踪实验和重建核孔的研究,他证实了FG重复序列的疏水性是选择性屏障的核心原理,并通过人工合成的简化LCD序列再现了核输入的选择性机制。这一系列工作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生物学界的核转运悖论,更将核孔的本质屏障特性提炼为分子水平的清晰模型。
Görlich博士的发现突破了对核孔功能的传统理解,展示了LCDs如何通过凝胶化和相分离行为,形成高效且精确的分子筛。他的研究揭示了核膜通透性与屏障功能如何通过同一机制实现,为理解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全新视角。这一成果不仅对细胞生物学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探索蛋白质低复杂性区域的潜在功能开辟了道路。
McKnight博士的研究则揭示了LCD在基因调控和无膜细胞器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他发现RNA结合蛋白普遍依赖LCDs参与RNA颗粒的聚集,并证明这些结构通过可逆的交叉β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凝胶或液滴样细胞器。进一步研究显示,这一机制不仅解释了细胞中无膜、富含RNA的动态结构的形成,还揭示了这些相互作用的可逆性和脆弱性如何支撑细胞功能的灵活调控。
McKnight博士的工作为长期困扰研究者的LCD功能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解释,并将其与疾病发生机制联系起来。他揭示了突变导致LCD相互作用异常稳定化,从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这一发现展示了LCD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双重角色,不仅推动科学界对细胞组织方式的理解,更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凸显了LCD在生命科学中的深远意义。
临床医学研究奖
图片来源:The Lasker Foundation
2025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彰显了科学家们在囊性纤维化治疗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一疾病长期以来被视为致命遗传病,患者往往在年轻时就因肺部感染和多器官损伤而失去生命。然而,正是Michael Welsh博士、Jesús González博士和Paul Negulescu博士的持续努力,才使CF从一种不可逆转的致命疾病,逐步转变为可管理的慢性病。
Welsh博士及其团队的研究首次在分子层面上清晰揭示CF的病因。他们通过实验证实CFT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氯离子通道,而常见突变ΔF508导致蛋白质折叠错误并滞留在内质网,无法到达细胞表面。这一发现直接将蛋白质缺陷与CF患者的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团队进一步发现,在低温条件下,ΔF508突变蛋白仍能部分恢复功能,这一结果打破了“完全失活”的假设,为药物开发带来了希望。Welsh博士的贡献在于揭开了疾病的根源,并提出了通过小分子药物“矫正”蛋白功能的全新思路。
González博士则将基础研究工具转化为药物筛选的强大引擎。他及其团队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建立了高通量检测体系,能够实时监测氯离子通道活性,并在短时间内筛选上百万种化合物。这一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筛选效率,还让科研人员能够敏锐捕捉到改善CFTR功能的候选分子。González博士领导的研究成果,将原本复杂难以验证的蛋白功能转化为可规模化测试的指标,为后续药物研发打下坚实基础。
Negulescu博士在此基础上推动了从筛选到药物的完整转化。他领导团队开发出一系列针对CFTR突变的小分子药物,从首个增强剂ivacaftor,到与矫正剂lumacaftor或tezacaftor构成的联合治疗方案,再到最终的三联药物Trikafta。这一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体重和生活质量,使90%以上的患者获得治疗机会。Negulescu博士的贡献不仅在于推动了药物的诞生,更在于将科学发现真正转化为改变患者生命的疗法。
三位科学家的协同努力,完成了从病因解析到药物研发的全链条突破。他们的成就不仅为CF患者带来接近正常寿命的希望,更为精准医学与遗传病治疗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
图片来源:The Lasker Foundation
2025年拉斯克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授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Lucy Shapiro博士,以表彰她在生物医学科学领域长达55年的职业生涯成就。Shapiro博士发现了细菌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其遗传逻辑,从而生成两种不同的子细胞。她创立了斯坦福大学发育生物学系,并以与科研同样独特的视野,将其打造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学术高地,汇聚了顶尖学者提出并探索原创性问题。作为一名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者,Shapiro博士多次提供关于生物战略与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建议。此外,她关注抗生素耐药性的威胁,创办了两家生物技术公司,成功研发出用于人类的新药物,以及可抑制农业病害的创新制剂。
Shapiro博士自幼便展现出独立思考的特质,不拘于外界的期待。她最初在布鲁克林学院主修美术与生物学,原计划投身医学插画事业,但一次机缘让她接触到有机化学课程,从此被分子生物学的逻辑与严谨深深吸引。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她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科学问题:细胞如何将线性的遗传密码转化为三维空间中协调一致的生化活动。为探究这一问题,她选择了能产生非对称子细胞的新月弧菌(Caulobacter crescentus)作为研究模型,并逐步揭示了DNA甲基化、关键调控蛋白CtrA的时空分布,以及染色体在细胞内精确迁移的规律。这些发现颠覆了“细菌是无序分子混合体”的传统认知,奠定了系统生物学与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科研之外,Shapiro博士积极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需求。她强调自然界才是最强大的“基因工程师”,并呼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她还与化学家Stephen Benkovic博士合作,创立Anacor Pharmaceuticals,采用颠覆性的硼基化合物设计思路,研发出两款FDA批准的外用药物。此后,她又投身农业领域,共同创办Boragen(现为5Metis),开发出能抵御危害香蕉的真菌的制剂。作为科学家、基础研究倡导者和企业家,Shapiro博士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她的贡献不仅深化了人类对细胞生命的理解,也持续推动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low-complexity domains.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25 from https://laskerfoundation.org/winners/structures-and-functions-of-low-complexity-domains/
[2] Triple-drug therapy for cystic fibrosis.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25 from https://laskerfoundation.org/winners/combined-triple-drug-therapy-for-cystic-fibrosis/
[3] Pioneering approach to bacterial cell biology & national leadership.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25 from https://laskerfoundation.org/winners/pioneering-approach-to-bacterial-cell-biology-national-leadership/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来源:喵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