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丑不可外扬”,以下这4种家丑隐私,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外人说!
常言道:“谁家的锅底都有灰。”
再齐心和睦的家庭,也免不了生出龃龉矛盾。
但屋内事,屋内了,千万不能将自家的丑事公之于众。
否则,轻则小事成了大事,重则引得有心人挑拨和使坏。
到那时,传得满城风雨,闹得沸沸扬扬,终将坏了口碑,毁了家庭。
“家丑不可外扬”,以下这4种家丑隐私,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外人说!
1、父母不睦
《了凡四训》中讲:“近思盖父母之愆。”
意思是,为人子女,要懂得掩盖和纠正父母的过失。
即使父母相处不睦,使得家庭不宁,心中不安,亦是如此。
无论多么恩爱的父母,也有感情不和之时,少不了争吵冷战。
子女夹在中间,煎熬难受不说,稍有不慎,战火便会殃及自身。
可切记不可因一时的痛苦,就对他人说起父母间的矛盾和不足。
不仅会让父母的脸面形象受损,还可能让父母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笑柄。
况且,身为子女,妄议长辈,不知尊卑,不分内外,也是为人处世的大忌。
我们要做的,是充当父母间的润滑剂,委婉劝诫,耐心调和。
比如,当父母情绪稳定时,倾听他们内心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父母看到子女的用心,往往都会反躬自省,重新找到当初的融洽和温暖。
倘若父母真的已经离心离德,管不了他们的事,也要管住自己的嘴,三缄其口。
2、子女不孝
曹雪芹在《好了歌》中写:“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子女最基本的修养和良知。
但古往今来,为子女倾尽所有的父母数不胜数,孝顺孩子少之又少。
违背父母的意志,忽略父母的感受,是大多数子女的常态。
或是不吝惜物质的赡养,却在精神上缺乏对父母的尊敬和关怀。
可无论子女有什么不孝的行迹,最好不要对着外人娓娓而谈,数落埋怨。
别人听后,未必会同情慰藉,反而会在心里笑话你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既让自己脸面无光,孩子也跟着名声败坏,遭人耻笑和指责。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都是有因果的。
曾经对子女的亏待和苛刻,到了晚年就化作刺向自己的利刃。
若是认为子女不孝,理应先反省自身,有错及时纠正,有遗憾及时弥补。
儿女的心也是肉做的,感知到父母的真诚,自然会投桃报李,孝心有加。
如果子女真的不孝,那与其对着外人埋怨,惹人闲话,不如默默积攒钱财,守护健康,才是真正的远见。
3、手足不亲
《幼学琼林》有言:“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兄弟姐妹,是这世上除了父母,血缘至亲至近的人。
从小到大,朝夕相处,本该手足情深,齐心协力,兴家旺家。
可现实中,很多兄弟姐妹,儿时尚好,大了就各生心思,渐行渐远。
有些因父母偏心,利益财产分配不公,于是纠纷不断。
有些因性情不合,鸡毛蒜皮琐事常有,于是争吵不休。
手足不亲,内耗不止,则家庭失和,亲情受损,父母和子侄都受罪。
但不管是何缘由,兄弟姐妹间的矛盾,都要在家庭内部沟通解决。
而不是四处对着亲戚朋友宣扬,谩骂对方的不是,让别人看尽热闹。
况且,世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传到手足耳中,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兄弟姐妹一家人,拧成一股绳,齐心聚力,外人才不敢随意欺负。
有心结,就及时开诚布公谈一谈;有隔阂,就尽心尽力早日化解。
毕竟,手足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情在利先,家庭方能兴旺发达。
4、夫妻不和
俗话说:“一生夫妻半世嫌,吵吵闹闹到永远。”
婚姻不是浪漫的风花雪月,而是柴米油盐的琐碎。
两个人,要携手生儿育女,孝顺高堂,维持生计,走动人情。
任夫妻多恩爱,直面现实的考验,必然会有磕磕绊绊、相看两厌之时。
当产生冲突和芥蒂时,千万不要想着和外人诉苦,关系再好也不行。
原本或许是小事,经了外人的掺和,反倒容易闹得不可收拾。
家里的其他人在外听到风言风语,亦会羞愧难当,没脸做人。
更何况,幸灾乐祸的人多,真心盼着你过得好的人却寥寥无几。
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则底线,轻易别往外宣扬夫妻的不和与嫌隙。
谚语有云:“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夫妻同心同德,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闯不过的关。
床头吵架床尾和,私下里温言沟通,修复感情,才能恩爱白头,幸福长久。
来源:闻心品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