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投行“新星”传被带走!百亿项目光环与家族交织谜题待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2:58 1

摘要:易晨阳被有关部门带走,并指出该行动系对其父易会满调查的一部分。目前该消息尚未获官方证实。据公开信息显示,易晨阳担任中金公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一职。

据FT中文网9月9日报道,易晨阳被有关部门带走,并指出该行动系对其父易会满调查的一部分。目前该消息尚未获官方证实。据公开信息显示,易晨阳担任中金公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一职。

图片来源:FT中文网

易会满曾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于9月6日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接受审查调查。尽管易晨阳被带走一事仍待官方确认,但结合此前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易会满已于2025年8月29日左右即被带走调查,他的几个家人也被一并带走,两者信息形成一定呼应。

图中人物系原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

冉冉升起的投行“新星”与关联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易晨阳公开教育履历信息有限,在业内颇为低调,其对外常使用英文名“Charles”。即便如此,他仍在较短时间内从中金公司普通员工升至投行部执行总经理,展现出较快的职业发展速度。

图中人物系中金公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 易晨阳

履历方面,易晨阳于2014年自海外学成归国,曾在2014年入职瑞银,开启投行生涯;2015年转入中金香港;2019年参与科创板首批IPO项目;2020年加入某大型集团IPO承销团队;2022年11月开始以中金公司执行总经理身份公开出席活动;2023年6月获任中金香港RO。从中也不难看出,他的职业生涯展现出了“顶级资源”与“个人能力”的结合,对于其既得的成功而言,二者孰轻孰重似乎已非关键。

图片来源:风险视界

易晨阳加入瑞银时,其父易会满的职务是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在金融系统内颇具影响力。而瑞银作为国际顶尖投行,入职门槛较高,为从业者职业发展“镀金”的重要平台。此后他又转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有投行之一中金公司,进入资源与资本的核心交汇点。再之后,易晨阳负责重大项目并获得快速晋升,其职业轨迹与家庭背景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亦引发外界普遍关注。

实际上,易晨阳在中金就职的这些年,恰逢其父亲执掌证监会。易会满2019年1月上任、2024年2月卸任。父子任职时间轴有部分重叠。

据FT等报道,易晨阳在中金公司曾参与了多项IPO运作。例如,2020年,易晨阳以承销团队成员身份加入某大型集团IPO筹备工作。尽管该上市计划最终未获批准,但其预期募资规模超过300亿美元,一度有望成为全球最大IPO,这一经历也使其在业内知名度大幅提升。

然而,在接连揽下“大单”的同时,易晨阳也曾因一笔“灰色通道”被拉回聚光灯下。此前有消息称,工银理财数百亿资金通过私募通道流向中金系产品,而项目引荐人正是当时在香港中金工作的易晨阳;接棒的操盘手顾建纲,其身份是易会满在工行的“铁杆旧部”。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前夕,二人与中金资本原董事长丁玮仓促搭台,虽方案存诸多瑕疵却一路获绿灯。2023年7月顾建纲失联、同年8月被查,这条“父子-旧部-资金”通道才浮出水面。

2024年2月8日,易会满卸任证监会主席,次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顾建纲“靠企吃企”、违规投资致巨亏、借金融项目敛财等问题。案件随后波及中金资本,2025年初,前董事长丁玮与多名骨干陆续被传失联,公司管理层出现集中调整。

此番易晨阳被带走,官方尚未说明其是“配合其父案”还是“自身涉案”,结论只能等调查结果公布。外界已替他算过账,其负责项目单拎任何一笔都量级惊人,对应奖金自然水涨船高。虽无其公开薪酬信息,但市场普遍估其年薪数百万甚至千万。参照2022年一名93年中金员工被家属晒出的8.25万元月薪,仅工资就逼近百万、奖金另计。“高薪传说”早已坐实,而易晨阳的级别只会在金字塔更上端。

内部治理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中金公司营收12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96%;归母净利润43.3亿元,激增94.35%,业绩反弹明显。然而,这一增长并非单纯源于内生经营能力的根本性改善,而是在经历连续三年深度下滑,即2022-2024年营收萎缩超百亿,净利润腰斩至56.94亿元后的低基数修复与市场周期性回暖共同作用的结果。数据显示,报告期内A股日均成交额1.39万亿,同比增长61%;A股IPO共完成51单,融资规模人民币373.55亿元,同比增长15.0%,券商行业整体业绩亦同步转好。

数据来源:Wind

在具体业务结构上,公司三大板块增长显著,其中投行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9.7%,主要受益于科创板跟投收益及承销手续费增长;股票业务增长106.43%,源于市场回暖及衍生品业务收益提升;财富管理业务增长41.11%,主要由经纪业务收入带动。

然而,该增长结构也呈现出“双刃剑”特征。一方面,公司凭借宁德时代冲刺港股等大型项目巩固了在头部IPO市场的定价权;但在范围更广泛的中小项目方面,其覆盖广度相较部分同业券商仍有提升空间,这仍是其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待补足的环节。

此外,就在投行等业务高歌猛进之际,公司的固定收益与私募股权业务却显著承压,收入分别下滑21.25%和14.05%。这一反差不仅拉低了整体业绩增速,更明确地揭示出其业务结构的深层隐患,即增长动能来源不够全面,业务拓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

图片来源:中金公司2025半年报

此外,公司核心管理层近期也迎来重大变动。2025年8月29日,投行老将王曙光出任公司总裁。简历显示,王曙光自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即加入中金投行部,长期深耕公司核心业务,并于2010年升任董事总经理,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内部经验被视为稳定过渡和发展的重要依仗。

图中人物系中金公司新任总裁 王曙光

然而,回顾该职位近三年的更迭,从吴波离职到陈亮、再到王曙光晋升,频繁的高层变动已在客观上导致战略执行缺乏一定的连贯性,进而可能加剧公司业务发展的结构性失衡。王曙光深厚的投行业务背景固然有助于巩固中金在国际化与大型项目上的优势,但其上任也折射出公司整体尚未摆脱对“明星项目驱动”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半年报中还提到一起合规事件,即2025年2月24日,中金公司因在思尔芯科创板IPO项目中存在虚假记载和未勤勉尽责的行为,被上交所通报批评,相关保荐代表人被公开谴责,这一现象似乎也暴露出其在内控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

从子公司董事长到执行总经理层面陆续传出异常消息的情况,反映出中金公司在内部治理与合规管控方面面临的挑战。未来,在业绩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或需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以更好地平衡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来源:混业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