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小红书看到“三天纯牛奶+白开水掉8斤”,评论区一排“已收藏”,也一排“反弹比掉的还狠”。
刷小红书看到“三天纯牛奶+白开水掉8斤”,评论区一排“已收藏”,也一排“反弹比掉的还狠”。
心脏猛地一抖——点进来的人,十有八九都在节食崩溃边缘徘徊。
先说真话:极端掉秤不是新鲜事,年年有人尝试,年年有人进医院。
但为什么还前赴后继?
因为秤上数字跳一下,多巴胺秒到账,那一刻比谈恋爱还带劲。
问题是,快感后面就是空虚,胃疼、嘴馋、情绪炸弹,一个都不少。
想听更扎心的?
有人一年掉50斤,方法是一天只吃一个三明治,其余时间灌白水。
听起来狠吧?
她后来说,那年月经没了、头发一抓一大把,穿S码裙拍照却得靠假发和滤镜“找回人样”。
值不值,自己衡量。
不是否定减重,而是劝大家换个思路。
间歇性禁食(IF)这两年成了“新流行”,其实一点不玄,核心就是“限时进食”。
最朴素的版本——12小时禁食法:晚上7点到次日早上7点不碰食物,夜里胃和肝能喘口气,早起人也不会饿到晕。
更常见16/8:中午12点开饭,晚上8点前收桌,把一天热量压缩到8小时。
研究说了,16/8平均减脂率≈传统低卡饮食,但不用数米粒,更不用算卡路里到小数点后两位,社畜也能坚持。
怕饿?
来一招我自己偷偷用的——喝水也能“骗”大脑。
拿500ml气泡水,挤半颗柠檬+2g赤藓糖醇+一点点海盐,摇一摇,冰透喝下,舌头错觉是冰汽水,肠胃被撑开,血糖又不上头,能顶一个多小时。
别小看这一个小时,往往是“嘴馋”和“真饿”的分界线。
如果嘴馋是地狱级,隔日禁食(ADF)或许更适合:一天正常吃,第二天只摄入25%热量,比如500大卡。
不是天天饿,心理上更有盼头。24周内平均掉8%体脂,对三高也友好。
唯一的小毛病:第二天容易低血糖,得准备香蕉随身带。
说到底,所有方法都得配合“心理外挂”。
有人拉群打卡,有人干脆不告诉任何人:前者靠羞耻感续航,后者靠自洽减压。
选哪条路都行,只要别一边饿得眼冒金星,一边骂自己“没毅力”。
别把减肥变成自我攻击的圣战。
真要省钱?
试试把外卖钱砍掉一半,每天省40块,一个月就是1200。别笑话,我闺蜜就干了,拿省下的票子买跑鞋和口红,瘦得健康,还美得很嚣张。
留给屏幕前那群蠢蠢欲动的你:极端不是捷径,是单程车票。
真想瘦,不妨先从“夜里饿就滚去睡”开始。
今晚11点关手机,明早7点起床喝一大杯淡盐水,然后再考虑下一步。
身体不傻,给它一点耐心,它会回报给你一个不会反弹的惊喜。
来源:奋发有为山雀N4nW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