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电驴界爱马仕”从40亿缩水至1.8亿,如今被老头乐鄙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16:20 1

摘要:曾经,小牛电动车是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线。2015年,它带着“天使眼”的独特光芒横空出世,简约设计让传统电动车显得老土不堪。创始人李一男喊出“最后一次创业”的口号,点燃了资本的热情。短短四年,小牛市值飙升至40亿美元,年销百万辆,风头盖过雅迪和爱玛。那时的年轻人

曾经,小牛电动车是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线。2015年,它带着“天使眼”的独特光芒横空出世,简约设计让传统电动车显得老土不堪。创始人李一男喊出“最后一次创业”的口号,点燃了资本的热情。短短四年,小牛市值飙升至40亿美元,年销百万辆,风头盖过雅迪和爱玛。那时的年轻人愿意多掏3000元,只为体验一把科技感十足的出行方式。我却认为,这种高调开局埋下了隐患——光环太耀眼,反而容易让人忽视根基。

然而,好景不长。到2024年,小牛的门店从3108家缩减到2834家,消费者投诉续航缩水、自燃事故频发,甚至被315晚会点名。市值三年跌去96%,每卖一辆车亏173元,昔日的明星企业如今成了笑柄。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运气问题,而是战略失焦的必然结果。当初靠高端定位杀出重围的小牛,却没能守住自己的核心优势,反而在扩张中迷失了方向。

一切要从李一男的野心说起。他带着华为的光环,用松下电池、博世电机和智能APP打造出高端电动车,京东众筹7200万元的成绩让N1一炮而红。那一刻,小牛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可我认为,这种成功太依赖技术噱头,一旦对手迎头赶上,所谓的“差异化”就成了空话。事实证明,市场不会永远为情怀买单。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小牛销量巅峰时,李一男却一头扎进造车梦,自游家NV的发布会成了分水岭。核心团队被抽调,研发费用从1.76亿砍到0.3亿,高配零件换成廉价货。我的看法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多元化,等于自断臂膀。九号投入5.48亿研发,推出智能黑科技;雅迪和爱玛则用低价和换电网络抢市场。小牛的高端牌打不下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崛起。

价格战让小牛更显狼狈。2024年,均价从4928元降到2970元,毛利率跌到13.8%。经销商不得不搭赠品、承诺退车,可消费者还是不买账——电池缩水23%的真相传开后,谁还敢信“高端”二字?我觉得,小牛与其降价自贬,不如专注品质,哪怕少卖几辆,也能保住口碑。可惜,它选择了饮鸩止渴。

如今,李一男退出,联合创始人胡依林另起炉灶,小牛的颓势已无可挽回。九号门店扩张到7200家,雅迪们在智能化领域深耕,而小牛连旗舰店都在缩水。更讽刺的是,当年看不上的“老头乐”靠出海赚得盆满钵满,小牛却在海外每辆车只赚200元。我认为,小牛的败局在于忘了初心——科技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用户需求。没有这份坚持,再辉煌的起点也只是过眼云烟。

来源:元气补给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