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一名医生,还差两个月就而立之年,参加工作至今,我时常会反思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
我是一名医生,还差两个月就而立之年,参加工作至今,我时常会反思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
是风雨中奔跑的身影、是深夜书桌闪烁的微光、是晨曦微露时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答案不计其数,但我可以肯定一点,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向着未知的远方远远流去。
在这其中,裹挟着理想、裹挟着挣扎、裹挟着欢笑、裹挟着泪水,只是脆弱本质从未改变。
因为,每个人都以为来日方长,殊不知世事无常。
有人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告别,承诺“等春暖花开再见”;
有人在电话里轻声道别,说着“等忙完这阵子就回家”。
可有些人,再也没有等到那个春天,也再没能踏进家门,就像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张迪。
关于这个孩子的生命,曾如旭日般耀眼,从东北大学到上海交通大学,意气风发地迎接未来。
但就在即将大展拳脚之时,命运却用残酷方式将他按倒——急性白血病,定格在29岁。
即便生命临终,仍以温柔和善意回应世界,尤其是做出了两个决定,让所有人为之泪目。
一路向上
张迪出生在辽宁沈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普通,但这并未“限制”自身成长。
据知情人描述,孩子有着过人天赋,记忆力超群、学习刻苦,向来“时间管理大师”著称。
尤其上了高中后,清晨五点起床背单词,深夜整理分析错题本,只为寻找“真正薄弱点”。
付出总会有收获,凭借着这股狠劲,张迪顺利考入了东北大学,一所国内知名的“985”高校。
有人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但对于张迪来讲,这是人生的“全新阶段”。
本科期间,四年包揽全额奖学金,并在大四时以面试第二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
各位,这是国内顶尖学府之一,只要能够确保顺利毕业,基本不会为未来去发愁。
但张迪依旧勤奋如初,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编写代码、优化算法,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从未见过如此自律的学生”。
这是认可,更是欣赏,包括企业同样不例外,张迪尚未毕业时,就收到了上海计量研究所邀约。
薪资方面是大前提,关键还给承诺分配住房,可想而知他能力多出色?
作为父母很是欣慰,老两口规划着未来:“等小迪稳定了,接我们到上海享福。”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此刻悄然转向。
噩耗降至
2018年夏,张迪发现手臂上冒出几颗红疹。
由于平日忙于工作,以为是蚊虫叮咬,抹了点药膏便继续做实验。
一段时间后,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红疹迅速蔓延成瘀斑,并伴随高烧、牙龈出血。
随后,张迪来到医院进行检查,但一纸报告将他推入深渊——急性白血病。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自己一度隐瞒病情,独自承受化疗痛苦。
头发一撮撮掉落,体重骤减,曾经健硕的身躯,被病魔一点点啃食,他好像完全变了样儿。
主治医生实在看不下去,声称“再拖下去神仙难救”,张迪才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二者得知后当即赶赴上海,见到病床上瘦脱相的儿子时,母亲几乎晕厥:“儿啊,这不是真的吧?”
相关治疗仍在进行,突然传来了好消息,父亲骨髓配型成功,给了这个家庭希望。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体重有些超标的父亲,每天在医院狂奔减重,最终携手进入手术室。
前后经历数个小时,好在张迪恢复良好,全家计划回沈阳休养,奈何命运再次开了个玩笑。
仅仅过了三个月,张迪病情再次复发,这一次攻势比上次还要猛,主治医生给出了对应方案:
“二次移植,最多延长半个月,但基本失去行动能力,要么就是保守治疗”。
听到这句话,张迪内心也有了答案,考虑到花费和救治希望,他决定放弃此次治疗。
“低质量地苟活,不如有尊严地离开”,张迪脱下了病号服,带父母重游上海外滩。
随后回沈阳见了奶奶,他换上最精神的衣服,笑着说:“以后不能常回来看您啦。”
两个决定
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但自己能做的太有限,只能用时光去编织回忆。
在海边,他望着浪花微笑:“人生苦短,总要为世界留下点什么”,随后他做了两个重要决定。
第一个就是遗体捐献,他的父母一开始强烈反对,哭着恳求他放弃这个想法。
但张迪轻轻地握着父母的手,虚弱地说:
“如果我的离去能让别人活下来,这也是一种延续,不是吗?”
签署当天,他已经虚弱得几乎拿不住笔,手掌微微颤抖着,在捐赠书上缓缓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据了解,孩子遗体捐给医学用于研究,眼角膜、肝脏等器官救助了5名患者。
后来,张迪入选了“感动沈阳十大人物”,父亲接过这个奖杯时哽咽:“这是他最后的心愿。”
第二个就是善意谎言,因为他还有一个奶奶,这是从小最疼爱自己的人。
张迪叮嘱父母:“告诉奶奶我去国外留学了”,因为自己不想让奶奶心碎。
奶奶年纪大了,或许会等他一辈子,或许会在某个黄昏,望着窗外想:“迪迪什么时候回家?”
孙子宁愿用这个善意谎言,让奶奶心中留有一丝希望,不必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我想,这位年纪九旬的老人,仍在等待着迪迪的“越洋电话”。
箴视之见
这两个决定,展现了人性中最温暖的部分,一份希望,一份牵挂。
生命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如何照亮他人,张迪的故事,在社交媒体引发无数感慨。
虽然定格在29岁,但他的善意与温柔却长存人间,一切正如自身病房日记里所写:
“若命运是暴风雪,我愿做其中一片雪花,融化成水,滋养土地。”
或许,正如张迪所愿,他“留学”去了一个遥远国度,在那里,阳光明媚,他不再疼痛。
而奶奶,会一直等着他回家,他也会在某个清晨,温柔地轻抚她的梦境……
点个在看,与更多人共勉!
来源:温沐健康科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