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11点的直播间,杭州73岁的赵淑芬第9次点击付款按钮,屏幕里西装革履的“儿子”正哽咽着喊妈:“这款石墨烯床垫能替我在外地尽孝啊!”半年后,子女在清理房间时发现藏在床底的秘密——8.4万元转账记录,对应着28盒过期保健品,和23张手写“妈妈我爱你”的便签。
深夜11点的直播间,杭州73岁的赵淑芬第9次点击付款按钮,屏幕里西装革履的“儿子”正哽咽着喊妈:“这款石墨烯床垫能替我在外地尽孝啊!”半年后,子女在清理房间时发现藏在床底的秘密——8.4万元转账记录,对应着28盒过期保健品,和23张手写“妈妈我爱你”的便签。
这场针对中国2.8亿老人的“情感围猎”,已进化出精密产业链:
1. 赛博孝子量产流水线
郑州某保健品公司培训手册曝光:
2. 情绪勒索的四幕剧本
卧底销售员透露标准化攻心流程:
① 认亲仪式:三度上门送鸡蛋,故意错喊“妈”引发愧疚
② 疾病恐吓:“卫健委内部数据”显示社区65%老人活不过75岁
③ 道德绑架:“不买就是给子女添麻烦”
④ 临终关怀:伪造三甲医院诊断书,承诺“买够10万免费抢救”
3. 反侦察作战手册
这些“编外儿女”配备专业反拦截系统:
江苏警方曾查获会背诵《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销冠,其笔记本标注:“第42条是护身符,当面背诵可降低戒备”。
当北京海淀法院受理赵淑芬案件时,被告席上的“儿子”露出困惑:“阿姨自愿转账的,叫妈不是服务内容吗?”这声价值8万的“妈”,撕开了老龄化社会最疼痛的伤疤——比钱包更早被掏空的,是老人们无处安放的孤独。
此刻,全国430万家保健品企业正批量生产“电子孝子”,而真正的儿女们还在加班群里回复:“妈,下个月一定回家。”
来源:宠物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