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8年1月10日,贝德士写下著名的致朋友们的公开抗议信,开篇指出:“这是在强奸、刺刀刺戮和肆无忌惮的枪杀之间仓促写下的简短笔记”,他准备通过为“帕奈”号从事打捞工作的美国海军将材料送出去,在最后的附言中,他说:“写这封信不是为了激发对日本人民的仇恨,这一点
▌杨菁 著
1938年1月10日,贝德士写下著名的致朋友们的公开抗议信,开篇指出:“这是在强奸、刺刀刺戮和肆无忌惮的枪杀之间仓促写下的简短笔记”,他准备通过为“帕奈”号从事打捞工作的美国海军将材料送出去,在最后的附言中,他说:“写这封信不是为了激发对日本人民的仇恨,这一点几乎不用说明。如果事实说明了一个现代军队——一个用欺骗的宣传掩盖其罪行的军队——的种种野蛮行径,那就让事实说话吧。”这封信除收入《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外,其复印件流传到尚未被日军占领的许多地区。
刚刚卸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王世杰在日记中写道:“金陵大学美国教授贝德士,曾在首都目击去年12月13日日军入城后抢劫私家物品,大批枪杀解除武装之我方军士及难民,并搜挟少年妇女于一处而强奸。该教授曾将目击情形,以书面分送各中外人士,但未署名。”不署名,诚如贝德士致田伯烈信中所说,是为了保护他们正在进行的救济难民的工作,拉贝在日记中也记述了贝德士既要向外界报告南京的真实情况,又不愿因此危及救济事业的心情。
1938年2月23日拉贝奉令离开南京前夕,贝德士交给他一份给上海报界的关于南京形势的新闻稿,开篇说:“你们不可能听到我讲关于暴行的故事,因为我在南京的一个日本朋友对我说过,如果我这样做,就等于与整个日本军队为敌。他这话不仅是讲给我个人听的,非常遗憾的是,也是讲给还在南京继续做救济工作的我的伙伴们听的。”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兼总稽查的美国圣公会南京德胜教堂牧师约翰·马吉在1938年1月11日致罗伯茨主教函中也说及这样的考虑,他在信中陈述了南京城内的日军暴行,末尾说:“请非常小心地对待这封信,因为它一旦发表出去,我们可能都会被赶出南京。果真这样的话,那对南京的中国百姓将是一场灾难。”1月13日,金陵大学董事会为加强贝德士对付日本人的力量,任命他为金大副校长。
秘密拍摄日军施暴的影片、照片,是留守南京的外国侨民揭露日军暴行的又一方式,是对文字记录的有力佐证。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约翰·马吉拍摄的影片,取名《南京暴行纪实》,马吉为它写了引言和解说词。约翰·马吉,1884年出生于美国宾州匹兹堡,1906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11年又在麻省剑桥圣公会神学院获得神学硕士学位,1912年以牧师身份被圣公会派到中国。在沦陷的南京,他担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
马吉和其他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样,每天主要忙着保护、救济难民。他利用极为有限的时间,用一台16毫米的电影摄影机,在南京“安全区”内的鼓楼医院和其他地方,非常小心谨慎地拍摄了揭露日军暴行的影片,“因为如果让日本人看见,就有被他们砸坏或没收摄影机的危险”,即便是拍摄“安全区”内的教会医院即鼓楼医院,他也不能逗留较长时间。不过,“尽管电影只有一个远镜头显示日本士兵所从事的‘光荣’的勾当,但有许多镜头描述了可怜平民沦为无纪律、残忍、性欲强烈的征服者的牺牲品”。
偷偷将电影胶片带出南京的费吴生说:“这些是如此恐怖,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而这最黑暗的一页还只是展现了日军暴行的一星半点。 (2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