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将纳入碳配额管理体系,零碳校园建设的深化路径与实践新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3:17 2

摘要:零碳校园是指在满足教学、科研、生活需求基础上,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资源循环、强化数字管控,最大限度削减校园碳排放,剩余难以避免的碳排放通过碳汇等方式抵消,最终实现净碳排放为零的可持续校园模式,同时兼具低碳理念传播与绿色人才培养功能。

零碳校园是指在满足教学、科研、生活需求基础上,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资源循环、强化数字管控,最大限度削减校园碳排放,剩余难以避免的碳排放通过碳汇等方式抵消,最终实现净碳排放为零的可持续校园模式,同时兼具低碳理念传播与绿色人才培养功能。


近期,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行动方案(2026-2030年)》的通知。文件提出,自2028年起,年排放1万吨及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高等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纳入市场管理并逐步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这说明高校正被逐步纳入碳配额管理体系!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零碳校园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哈佛大学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详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致力于减少校园的碳排放,并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建筑改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推出《净零排放行动计划》,通过制定严格的建筑设计和运营指引、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努力在 2045 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在国内,南方科技大学入选为首批 “近零碳排放校园试点” 单位,通过实施 “光储直柔”、高效制冷系统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全校整体能耗下降 22.6% 以上,折合减少碳排放不低于 12352.6 吨;深圳理工大学通过在校园内铺设大量光伏设施,将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实现了光伏发电为校园提供部分电能,有效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我国,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环保材料、智慧能源管理、智能环境监测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校园建设当中,推动校园建设向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01 零碳校园建设建设痛点 :


1.数字化升级难:传统模式下,校园用能监测零散,缺乏整体的能源监测和管控需求。校园能源管理需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绿色化(零碳)”升级,但部分学校基础数字化不完善、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用户无法通过一套系统完整地了解整个企业的供电、配电、用电情况。


2.碳排放数据精细化管理难:有些高校需依据地方碳配额管理政策(如北京市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每月报送用电数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采用历史强度法分配配额),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


3.运维管理模式落后:后勤管理人员缺乏智能化的管控工具与手段,仍高度依赖人工经验去启停空调、照明等高耗能设备,不仅效率低下,且易因疏忽或调度不及时导致能源浪费


02 云辑智慧安全用电系统的技术赋能:


在高校纳入碳配额管理体系的背景下,零碳校园建设需从政策对接、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应用和行为管理等多维度推进。云辑智慧安全用电系统作为关键技术支撑,通过实时监测、智能调控和数据驱动,为高校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1.用电行为重塑与安全防控


毫秒级预警:实时监测电流、温度等20余项参数,检测到电弧故障或线路老化时自动断电,将电气火灾风险降低 。


场景化联动:公共区域、地库用 AI 智慧照明,结合人体感应与光感实现动态调光、人走灯暗;空调加装智能管控模块,按教室人流、时段自动调温与切换运行模式;老旧电梯、水泵做变频改造,降低空载能耗;实验室无人时自动切断非必要设备电源并启动通风系统,图书馆古籍库通过湿度传感器联动空调控湿,避免隐性能耗。


能耗可视化:生成各区域用电热力图和设备负载曲线,辅助制定 “峰谷电价” 错峰策略,通过优化空调群控和照明回路,年省电费。



2.全链路用电安全防护


系统以智能微断为核心,集成20多项项电流参数监测和 12 类安全保护功能。例如,当检测到实验室烘箱温度超过 85℃时,秒级切断电源并推送定位报警,同时联动消防系统启动排烟。相比传统断路器,其预警速度提升 ,有效拦截了潜在电气事故。


3.数据驱动的碳资产管理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用电数据,自动换算为碳排放指标(如 1 千瓦时 = 0.785 千克 CO₂),生成 “碳足迹” 分析报告。例如在高校图书馆通过系统发现古籍库线路绝缘层碳化导致漏电,整改后年既减少碳排放,同时避免了文物损坏风险。



4.可再生能源协同增效

系统支持与光伏、储能设备无缝联动,优先使用清洁能源。校园设置充电桩,推动清洁电动车的使用;在体育馆铺柔性光伏组件、教学楼装光伏幕墙,搭配光热系统供生活热水等……


搭建覆盖全校园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校园能耗和碳排放信息,大屏图表直观呈现,并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可根据能源浪费环节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5.低成本改造与快速部署


采用芯片级集成设计,普通电工即可完成安装,无需大规模改造配电箱。通过替换老旧空开,实现全校多栋楼宇的智慧化升级,改造成本比传统方案降低

随着碳配额管理的深化,云辑系统将进一步与校园数字孪生平台、碳交易市场对接,实现 “监测 - 分析 - 交易” 全流程自动化。


同时,系统开放 API 接口,支持与智慧水务、智能交通等系统集成,构建 “零碳校园生态系统”,为城市级碳中和提供示范样本。


零碳校园建设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云辑智慧安全用电系统的深度应用,高校可在保障科研教学的同时,将碳排放管理融入日常运营,培养具有绿色领导力的未来人才,为 “双碳” 目标贡献教育力量。


来源:云辑智慧微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