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艺术:形式艺术尽头,后现代艺术伏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6 20:03 1

摘要:极简主义具有鲜明的特点,作品仅仅是点线面的组合,突出形式和色彩。他有包豪斯冷静的现代主义美学,还有大量的苏联构成主义和实物的被动性,极简主义强调观者与艺术品之间直接的互动进而形成一个空间,为了让这个互动变得纯粹,极简主义拒绝一切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个人情感、主

Mininal art极简主义

什么是极简主义?

Less is better?断舍离?

不!

这是极简主义生活,

但不是艺术史中的简约主义。

生活中的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具有鲜明的特点,作品仅仅是点线面的组合,突出形式和色彩。他有包豪斯冷静的现代主义美学,还有大量的苏联构成主义和实物的被动性,极简主义强调观者与艺术品之间直接的互动进而形成一个空间,为了让这个互动变得纯粹,极简主义拒绝一切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个人情感、主观性甚至作者本身。

可以说,极简主义就是事物的本质。

极简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艺术流派,具有鲜明的特点,作品仅仅是点线面的组合,突出形式和色彩。人们经常以二战结束为分界点,将西方艺术分为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这样的分界似乎一目了然,但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逐渐转换的过程,从未仅凭借一个时间点就可以完全分期。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也是如此,它们之间错综交汇,极简主义正处于两者的之间。

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称微模主义,并不是现代所称的简约主义,而是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象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极简主义艺术和雕塑通常具有精确、硬边的几何形状,使用冷色或单色的刚性色彩平面。这些作品通常以网格形式排列,并采用工业材料制作。极简主义的主要思想是去除外部参照和抽象表现主义典型的情感表达,提供对非具象艺术的新视角。与强调情感表达的20世纪50年代行动画家不同,这些艺术家使用工业生产的材料和高效的方法,消除作品中的个人痕迹。他们的创作关注作品本身,强调其物理属性、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观众的直接体验。

极简主义的发展与概念艺术的兴起密切相关,二者都挑战了传统的艺术结构,质疑作品过分重要性的现象,从而批评艺术界的精英主义和僵化。极简主义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艺术体验和欣赏方式。通过剥离主观元素和表达,极简主义作品突出了观众、艺术品及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和体验。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一些后极简主义艺术家如理查德·塞拉、伊娃·海瑟和布鲁斯·瑙曼接受了极简主义的原则,同时摒弃了其极端形式主义,为各种艺术风格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包括土地艺术和女性主义艺术。极简主义的兴起实际上是对抽象表现主义达到顶峰的美学反应。

绘画领域方面,极简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十分单纯的形去简化画面,摈弃一切干扰主题的不必要的东西。

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响不仅限于视觉艺术,还扩展到建筑、室内设计、音乐、舞蹈、时尚和美食。在美学上,极简主义艺术提供了高度纯化的审美体验。它被认为代表了真理(因为它不掩饰其本质)、秩序、简单和和谐。

极简主义的前世可以追溯到俄国的至上主义和美国的色域绘画。至上主义的缔造者马列维奇曾说:“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画家,那么画家必须抛弃主题与物象。”他创造了几何绘画,使艺术脱离“现实”,以至上主义终结了传统绘画,为艺术打开单纯的“平面”之路。

极简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至上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如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1935)的《黑圈》和马塞尔·杜尚(1887-1968)的早期作品。包豪斯/黑山学院的约瑟夫·阿尔伯斯(1888-1976)以《向方块致敬》系列而闻名,阿德·莱因哈特(1913-1967)则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全黑画作。

极简并不是西方所独有的,清初朱套的水墨画、原色陶瓷等作品同样在极简艺术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作品以其简洁的线条、色彩和形式,传达出一种深沉而独特的艺术美感。当我们深入探索极简艺术时,我们不禁为其所蕴合的深刻哲理所震撼。在极简艺术中,每一个元素都被精心挑选,每一个细节都被精细打磨,以实现最纯粹的艺术表达

红色方块 马列维奇 1915

“色域绘画与极简主义的许多艺术家有着师承关系。极简主义画家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是色域画家阿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的学生,而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和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el)均是被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挖掘出来的。”(唐宁,绘画性因素与极简形式的碰撞——极简主义的生长脉络,2017)

色域绘画:

抽象绘画:蓝色 莱因哈特 1953

黄与金 马克·罗斯科 1956

Canto XV 巴尼特·纽曼 1964

极简主义:

无题 罗伯特·雷曼 1961

酋长 约翰·麦克拉肯 1992

极简主义以最大的可能弱化创作者的存在,从不突出艺术家的作画的技巧,从古希腊时代就被吹捧的逼真技艺,在极简主义艺术家这里,全部都是不值一文的东西,他们排斥模仿现实的错觉。

无题 艾格尼丝·马丁 1977

色域绘画的艺术家们许多作品还留有一些画面的隐喻,比如巴尼特·纽曼曾经使用神话人物为作品命名。极简主义舍弃了绘画作品中惯常带有的寓意,没有将任何历史和情绪附带于作品之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红色既不代表太阳也不是热情的载体,艺术家们仅仅以作品来探究色与形的关系。作品名称不需要任何联想和揣度,仅仅用色彩、形状来描述,或者干脆没有名字,仅称为“无题”。

阿喀琉斯 纽曼 1952

极简主义的产生是艺术证明其自我独立与纯粹性的结果。由于形式语言是绘画作为艺术最基础的元素,也是区别于现实,能使艺术从“模仿”现实的意识里彻底挣脱最快速有效的武器。

艺术家们竭力突出颜色和形式本身就具有的魅力,但这种目的和做法走向极致,艺术就只剩下点线面的语言。通过简化其他来强调形式的方式带来了新问题:艺术的丰富性面临局限,失去了包罗万象的复杂性。照此发展,形式将引导艺术走向尽头。不能塑造画面,绘画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

无题 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1966

艺术失去了原本的终极目标,它必须找到下一个出口。于是,许多艺术家们放弃了对过去艺术语言的探索,开始转向作品外部,譬如空间和观念。

100 件无名磨铝作品 唐纳德·贾德 1982-1986

贾德的方块展现了极简主义在空间上的探索。采用金属材料或玻璃制作而成的方块,具有相同大小和质感,它们以整齐的排列方式,展示出规则的美感。它既是形式美的展现,又是工业产物的展现。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说:“作品的力量来源于作品的整体特征和材料特性。”

唐纳德·贾德的两件无题作品

极简主义艺术仅仅以基本元素的组合,对物质材料的体现,就可以完全改变作品所在的空间感受。“少即是多”的原则在作品置于空间时便已产生,极简主义作品促使观众产生的感受,远比作品本身的元素要丰富千百倍。

莫里斯说“形态的简单性并不一定等同于艺术体验的简单性。”为了防止其他作品对自己所展示的效果产生干扰,许多极简主义艺术家都会尽量避免与联展和综合展览,他们的作品会尽量在独立的空间展示。

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提出了“少即是多”,这一原则又衍生出“少即是好”等概念

极简主义探索了艺术对于空间的影响,不再只限于画布上的方寸之地。它既是非绘画的,又是非雕塑的,既是平面的,又是立体的。

Grace Kelly 伊米·克诺贝尔 1989

极简主义在艺术史发展中,没有像毕加索和杜尚一般掀起惊涛骇浪,但艺术家们的探索对生活美学和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简约的美感与可统一复制的组合的形式,使它成为与工业制造最匹配的艺术。理性、冷静、克制是极简主义带给世人的美学财富,抛却细枝末节所产生的和谐感迅速被人接受。极简主义与设计日渐合拍,渗透到方方面面,大到建筑、景观、雕塑,小到服装、产品外观、版面设计,甚至于生活需求都可通过极简主义的“Less, is better”进行规范。

极简主义作品赏析

Mininal art

《无题》

一只敞开的、经过磨光的铜箱,高不足 1 米,宽 1.5 米多一点。恰如它的名字《无题》,这幅作品不象征任何东西,也不暗示任何意义。

它就是一只内壁为红色的铜箱,但它也是一件艺术品。

只提供你纯粹的美学和材料的角度去欣赏和观察,它让观众得到了解放。不像观赏其他艺术作品,需要技巧和专业知识,看它,你只需要做一个决定:喜欢还是不喜欢?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说我喜欢。

铜箱富有质感的表面令人新生温暖,外围的锐角相当优雅,如激光般精准地切入周边的空间,箱内的镉红色,活像晚夏的夕阳,内壁的铜墙好像浸泡在红葡萄酒中,简洁得令人陶醉。

在极简艺术家眼中,艺术品是要除去一切无关的细节,甚至包括名字,所以这幅作品叫做《无题》。

《等量物8》

极简主义艺术家卡尔·安德烈作品《等量物8》把120块耐火砖摆成矩形,没有任何含义,它就是120块砖。

极简主义设计的特点

虽然极简主义在艺术史发展中,没有像其他流派一样掀起惊涛骇浪,但却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建筑、景观、雕塑,小到服装、产品外观、版面设计,甚至于生活需求都可通过极简主义的“Less is better”进行规范。

“1 简约配色

极简主义绘画作品

极简主义舍弃了绘画作品中惯常带有的寓意,没有将任何历史和情绪附带于作品之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红色既不代表太阳也不是热情的载体,艺术家们仅仅以作品来探究色与形的关系。

极简主义建筑作品

在极简设计中,大师们更为关注黑白、冷暖,这些张力关系更为关键。通过直接的对比将主体突出,从而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是极简吸引人的核心。

青年乔布斯穿搭

这是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万年不变的搭配:牛仔裤黑毛衣。可以说“极简”贯穿在了他的产品设计和个人生活——“至繁归于至简”

“2 几何图形

罗伯特·曼戈尔德作品

艺术家们竭力突出颜色和形式本身就具有的魅力,但这种目的和做法走向极致,艺术就只剩下点线面的语言。

新问题出现了:艺术的丰富性面临局限,不能塑造画面,绘画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

100 件无名磨铝作品

极简主义建筑

“3 大面积留白

“以无胜有,以简胜繁”, 留白的目的,永远是突出主体,从而把画面中的主体加以强调、突出,尽可能舍弃那些繁琐、次要的东西。恰到好处的留白,只会让主体获得更加强烈的表现。

原研哉研究院产品包装设计系列

深泽直人为《MUJI壁挂CD播放器》

4 极简主义艺术展

但为了防止其他作品对自己所展示的效果产生干扰,许多极简主义艺术家都会尽量避免联展和综合展览,他们的作品会尽量在独立的空间展示。

5 过极简生活

21世纪,极简主义风愈演愈烈,其实是因为人们确实存在着太多焦虑。

极简主义的出现不亚于最好的抚慰,它倡导减少生活中的消费过度,优先考虑自己的价值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我。

无题(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9雕塑, 雾玻璃,温泉玻璃,向日葵玻璃,Optimum White夹层玻璃,镀有因科镍合金,两块雾玻璃面板,两块温泉玻璃面板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安迪.沃霍尔, 文森特.梵高Vincent Gogh,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弗里达·卡罗 F.KAHLO, 格哈德·里希特 G.Richter,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W A Bouguereau, 马克·夏加尔M. Chagall, 克劳德·莫奈 C.Monet,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 圭尔奇诺 Guercino, 马蒂亚·普雷蒂 Preti, 翁贝特·波丘尼 U. Boccioni, 鲁西奥·芳塔纳 L.Fontana, 弗朗西斯·培根 F. Bacon,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M.Basquiat, 拉斐尔·桑西 Raffaello, 卡纳列托 A. Canaletto, 保罗·委罗内塞 Veronese,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A. Renoir, 保罗.塞尚P.Cezanne, 雷尼·马格利特 R.Magritte, 萨尔瓦多.达利 S. Dali,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A.Modigliani, 希罗尼穆斯·博斯 H.Bosch, 弗朗西斯科.戈雅 F.Goya, 彼得.保罗.鲁本斯 P.P. Rubens, 丁托列托 Tintoretto, 弗朗索瓦·布歇 F. Boucher, 安东尼·凡·克 A.Van Dyck,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 F. Zurbaran, 草间弥生, Kaws, 奈良美智, 赵无极等

来源:北京温钦画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