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与长安造字台仓颉人生传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15 21:32 1

摘要:关于其出生地和墓地,有多种说法。目前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等省,尚存仓颉墓、庙、台、祠20多处,影响大的有陕西白水县仓颉墓与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仓颉陵遗址(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

□徐大明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曰苍王、仓圣;因造字有功,被黄帝赐仓姓。

关于其出生地和墓地,有多种说法。目前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等省,尚存仓颉墓、庙、台、祠20多处,影响大的有陕西白水县仓颉墓与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仓颉陵遗址(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史学家罗泌的《路史》记载仓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龙颜侈侈,四目灵光。”据《容成氏》《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是上古时期一部落首领;《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从历史逻辑看,仓颉是与黄帝同时存在的部落首领,后归并黄帝成为史官。

关于仓颉和仓颉造字,现在大都是以历史传说为蓝本。然而,笔者2024年清明节专程去甘肃天水秦安县大地湾考察,目睹了公元前7800—7300年前的文字符号。这些文字符号比仓颉字书早3000年左右,有些与仓颉28字有很大的相似性。根据大地湾的文字符号,仓颉造字应该是历史真实,只是目前没有考古资料证实。为纪念仓颉造字的文化贡献,联合国从2010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20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约翰·亚当斯大楼东侧铜门上镶嵌有仓颉雕像,称仓颉为“中国文字的庇护神”。

仓颉造字传说

仓颉造字传说文本较多。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世本·作篇》中,提到“苍颉作书”“苍颉造文字”。《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记载:“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仓颉辅佐黄帝期间,走过华夏很多地方,每到一处都用造字传播文化,所以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仓颉造字的遗存。关于仓颉造字,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仓颉最初是部落首领,后来加入黄帝部落成为史官,造字是他在出任黄帝史官后完成的。如果仓颉仍然是部落首领,整天忙于部落生存的狩猎和战争,就不可能有时间和心思“见鸟兽之迹,依类象形面制字”。必须看到,仓颉创造字书的成功,离不开黄帝的尊重和支持。

其次,仓颉造字是“天人合一”的智慧开启。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过,“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思想文化里的最大特色,也是对世界思想文化的最大贡献。“天人合一”的首要(或重要)特征,是感天知人,即人们从天象(一切自然现象)中看到人类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这个感天知人的智慧,是由伟大的仓颉首先开启的。关于仓颉“感天知人”的智慧,《荀子·解蔽》中有这样的评价:“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是说那个时代好文字书写的人很多,但只有仓颉的字书被作为中华文化传下来,其关键在于他能够“壹于道”。这道就是天道;“壹于道”就是循天道,知人道。

再者,仓颉字书有明显的“公天下”指向。仓颉由部落首领转为黄帝史官,是他公天下的很好体现。《韩非子》的评价十分清晰:“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还有,仓颉字书为文化天下打下了基础。仓颉字书,首先是对当时已有字书的借鉴,他的字书具有让更多部落接受的文化条件,进而使部落之间沟通有了共同的文字,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文字基础。中华文明的形成乃至对东亚文明的长时期影响,统一的文字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而文字统一的最大功臣是仓颉。

最后,仓颉确立了文化人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在黄帝对仓颉所赐仓姓及其“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的深刻思想内涵,说明黄帝对有历史文化贡献的仓颉的至上尊重。仓颉为中国文化人树立了一个文化至上的精神风范;而黄帝则为中国君王树立了一个文化至上的精神风范。

长安仓颉造字台

长安仓颉造字台,位于郭杜街道长里村北邻,《道宣法师感通录》《法苑珠林》《关中胜迹图志》《长安县志》等都有明确记载。最早记述仓颉造字台历史的,是《道宣法师感通录》。有关仓颉在长安造字台造字,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传说:黄帝曾在终南山小峪沟一带活动,小峪沟山顶上有轩辕练兵场,旁边有黄帝居住的轩辕洞。黄帝在部落军事实力增强后,与其他部落和谐相处,不少部落都心悦诚服地归附黄帝,其中就有渭河北岸、黄龙山之南的部落首领仓颉。仓颉加入黄帝部落后成为史官。某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天高云淡,晴空万里,黄帝和仓颉登上终南山的最高处。两人俯瞰西北,突然发现一凸出很多的高台(人称高阳台)。仓颉突发奇想:远祖在大地湾曾留下若干记事符号,他的部落也有一些记事符号,他想登上那高台,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再观察,让已有的符号更加丰富完善。黄帝听了仓颉的想法后表示赞同。第二天仓颉便登上高阳台,看着天空的飞鸟,俯视地上的走兽,联想他跟随黄帝历经(也包括听说)的重要事件或活动,便形成了当时记事比较完整的28个文字符号。喜出望外的仓颉回到山上,把28个记事符号呈给黄帝。黄帝看后感动不已,特赐仓颉为“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之后,不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曾慕名访问高阳台——即仓颉造字台。唐时,中宗皇帝李显曾到仓颉造字台拜谒;宰相李峤、郑谙,诗人岑参、宋之问以及上官婉儿等为仓颉造字台赋诗。清时,陕西巡抚毕沅为仓颉造字台题字立碑;1923年,康有为拜谒仓颉造字台,称仓颉“斯文始祖”;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陪同蒋介石参观仓颉造字台,曾提议在此建立仓颉大学。1940年,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在道路规划中,便有仓颉路:东起丈八沟,西至斗门镇;中贯仓颉造字台、定昆池、周穆王陵诸古迹,全长40余华里。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仓颉造字台具有三个独有的文化特征。首先,历史最古老。若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算起,其历史之悠久无谁能比。其次,涉及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几乎是最多。不仅有仓颉造字,还有古佛说法和西周、春秋等与造字台相关的历史文化记忆;涉及历史人物如黄帝、仓颉、迦叶佛、文殊目犍连、周穆王、秦穆公、唐中宗、道宣、天人、岑参、上官婉儿,蒋介石、康有为等。这是全国任何一个仓颉遗址都没有的。第三,全国和仓颉有关的历史遗迹不少,但只有长安仓颉造字台位于省会城市——西安。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国务院1982年2月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仓颉造字台优越的地理位置,对扩大仓颉文化影响和西安历史文化影响,都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来源:媒体人张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