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子燮五岁那年,第一次独自走进桐华殿后的庭院。细雨打湿了他的衣襟,他却浑然不觉,只是仰头望着那株高大的梧桐树。桐花初绽,洁白如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低语。
第一章 桐叶初识
唐国的春日,细雨如丝。
公子燮五岁那年,第一次独自走进桐华殿后的庭院。细雨打湿了他的衣襟,他却浑然不觉,只是仰头望着那株高大的梧桐树。桐花初绽,洁白如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低语。
"小公子,当心着凉。"
轻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燮回头,看见姜娘娘撑着一把青竹伞,正温柔地望着他。她穿着素色深衣,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眉目如画,似是从画中走出的仙子。
"姜娘娘!"燮兴奋地跑到她身边,"这棵树好高啊!"
姜娘娘蹲下身,用袖子轻轻擦去他脸上的雨水:"这是你父亲从镐京带来的梧桐,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十年。"
燮仰头望着树冠,忽然发现地上落着一片完整的桐叶。他捡起来,兴奋地举到姜娘娘面前:"您看!叶子!"
姜娘娘接过桐叶,指尖轻抚叶脉:"这片叶子很特别。"她将叶子放在燮的掌心,"你父亲小时候,也收到过这样一片桐叶。"
"是谁给的?"燮好奇地问。
"是你祖父。"姜娘娘的声音忽然变得很轻,"他用这片叶子,封你父亲为唐侯。"
雨丝渐密,打在桐叶上发出细微的声响。燮低头看着手中的叶子,忽然觉得它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某种他还不懂的重任。
第二章 琴音启蒙
七岁那年,燮开始跟随姜娘娘学琴。
每日黄昏,他都会到姜娘娘的兰台阁。阁内焚着淡淡的檀香,窗前摆着一张桐木琴。姜娘娘总是先为他煮一盏菊花茶,然后才教他抚琴。
"琴有五弦,代表五音。"姜娘娘的手指轻抚琴弦,"宫、商、角、徵、羽,就像人的五种德行。"
燮学得很认真,但小手指总是按不准弦。有一天,他沮丧地放下琴:"我永远也学不会了。"
姜娘娘没有责备他,而是取出一卷竹简:"这是《诗经·唐风》,你父亲年轻时最爱读的。要不要先学这个?"
燮点点头。姜娘娘展开竹简,指着上面的字句轻声吟诵:"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她的声音如清泉般流淌,燮不知不觉听得入神。窗外,桐树的影子斜斜地投在竹简上,随着夕阳西下而渐渐拉长。
从那以后,燮每天都会背诵一首诗。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抚琴时,手指也变得灵活起来。
"琴与诗本是一体。"姜娘娘微笑着说,"心中有诗,指下自然有音。"
第三章 秋狩试剑
十岁生辰那天,父亲送给他一把青铜短剑。
"唐国的男儿,既要通诗书,也要习武艺。"父亲将剑系在他腰间,"明日随我去秋狩。"
燮兴奋得一夜未眠。第二天黎明,他穿着崭新的猎装,跟着父亲和几位将领出了城。秋日的原野上,晨雾如纱,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
"看那边!"父亲突然压低声音,指向一片灌木丛。
燮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望去,看见一只野鹿正在低头饮水。他紧张地握住剑柄,手心沁出了汗。
"别急。"父亲的大手按在他肩上,"先观察风向。"
燮学着父亲的样子,拾起一片枯叶抛向空中。叶子随风飘向东南方——正好是鹿的下风处。
"现在,慢慢靠近。"父亲轻声指导,"脚步要轻,呼吸要缓。"
燮屏住呼吸,一步步向前。野鹿似乎察觉了什么,突然抬起头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箭破空而来,正中鹿的咽喉。
燮惊讶地回头,看见姜娘娘穿着骑装,手持长弓,正从马背上翻身而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姜娘娘?"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姜娘娘将弓递给侍从,走到燮面前蹲下:"唐国的女子,也要会保护自己重要的人。"她解下腰间的一把小巧匕首,"这是我送你的生辰礼物。"
匕首的鞘上雕刻着精美的桐花纹样。燮接过匕首,忽然明白了父亲常说的话——唐国的梧桐,既要有荫蔽四方的温柔,也要有抵御风霜的坚韧。
第四章 雪夜别离
燮十三岁那年的冬天,姜娘娘病倒了。
太医说是因为长年忧思过度,伤了心脉。燮每日下学后都会去兰台阁侍奉汤药,有时还会为姜娘娘抚琴读书。
一个雪夜,燮正在诵读《尚书》,忽然听见姜娘娘轻声唤他:"燮儿..."
他连忙放下竹简,跪到榻前:"姜娘娘,您要喝水吗?"
姜娘娘摇摇头,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你还记得小时候,我给你的那片桐叶吗?"
燮点点头,从贴身的锦囊中取出已经泛黄的桐叶:"我一直带着。"
"好孩子..."姜娘娘艰难地抬起手,指向窗边的柜子,"那里...有一个匣子..."
燮取来一个紫檀木匣。打开后,里面是一卷用丝带系着的竹简,还有一把小巧的玉钥匙。
"这是我...毕生所学..."姜娘娘的声音越来越弱,"钥匙...能打开...桐华殿的...密室..."
燮握住姜娘娘冰凉的手:"您别说话了,好好休息..."
姜娘娘却坚持说完:"你父亲...当年从镐京...不仅带来了梧桐...还带来了...周室的典籍..."她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燮儿...你要..."
话未说完,她的手突然垂下。窗外,一阵风吹过,桐树上的积雪簌簌落下,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在叹息。
燮跪在榻前,泪水无声地滑落。他知道,从此以后,再没有人会在黄昏时分为他煮菊花茶,也没有人会用那么温柔的声音教他读诗了。
第五章 桐荫成林
三年后,燮站在桐华殿的密室里,手中捧着姜娘娘留下的竹简。
密室不大,但四壁的书架上摆满了竹简和帛书。有《诗经》《尚书》,有《周易》《礼记》,还有不少燮从未见过的典籍。最让燮惊讶的是,角落里竟然放着十几卷医书,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姜娘娘的批注。
"原来姜娘娘不仅通诗书,还懂医术..."燮轻声自语。
他翻开姜娘娘留下的竹简,上面用工整的小篆写着:"燮儿,当你读到这些文字时,想必已经长大。唐国的未来,需要一位既明诗书,又通武略的君主。桐树之所以能千年不倒,是因为它既向阳生长,又深扎根系..."
燮走到窗前。窗外,那株老梧桐依然挺立,而在它周围,已经长出了十几株小梧桐。那是燮这些年亲手栽下的。
春风拂过,新生的桐叶沙沙作响。燮忽然明白了姜娘娘的苦心——她留给他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一整个文化的传承。
"姜娘娘,您放心。"燮对着满庭桐树轻声承诺,"我会让唐国的桐荫,庇护更多的子民。"
来源:舞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