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满足广大群众祭扫悼念、追思亲人的需求,全省民政系统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清明节祭扫工作有关要求,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强化责任落实,压实祭扫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强化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倡导殡葬移风易俗,在各地、各部门协同配合下,全力确保
为满足广大群众祭扫悼念、追思亲人的需求,全省民政系统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清明节祭扫工作有关要求,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强化责任落实,压实祭扫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强化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倡导殡葬移风易俗,在各地、各部门协同配合下,全力确保实现文明清明、平安清明。
截至4月6日,全省共有239家殡葬服务机构提供现场祭扫服务,接待祭扫群众235.39万人次,疏导车辆80.69万台次,全省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参与服务保障5.39万人次,公安(交警)、消防、医护、城管、志愿者在殡葬服务机构现场执勤、维护秩序1.36万人次。
各级民政部门尽锐出战
厅领导包片压实责任
工作先谋快动、部署抢前抓早。全省民政系统于3月中旬全面启动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省民政厅以省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协调21个省殡葬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压紧压实殡葬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责任,共同做好服务保障和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成立工作专班,抓好统筹协调。省民政厅建立厅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工作机制,厅党组书记、厅长董濮牵头抓总,其他厅领导分工负责,带队6个工作组分赴各地,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重点对全省13个市(地) 民政机构安全管理工作、殡葬服务机构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等4个方面进行严格细致检查,督促指导各类机构安全管理、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落实到位,为群众提供安全、文明、有序的祭扫环境。
省市县三级联动,建立安全工作体系。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问题。 各市(地)、县(市、区)民政局负责同志、机关干部在清明祭扫高峰期间,进驻殡葬服务机构一线,全面加强公墓、殡仪馆、骨灰寄存楼(堂)等祭扫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现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各地殡葬服务机构与消防部门紧密协作,建立健全火灾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祭扫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严防火灾事故。
优化便民服务举措
打造暖心祭扫环境
全省各地殡葬服务机构不断强化保障措施,增设服务网点、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人文关怀,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普遍设立绿色便捷通道,开通祭扫直通车,保障特殊群体祭扫需求。全省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均设置了综合服务岗、便民服务岗、党员先锋岗,设立祭扫服务台,全方位满足群众现场祭扫需要,深受群众好评。据统计,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在祭扫服务高峰增设便民服务窗口和特殊群体服务“绿色通道”195个,提供免费班车51条、免费祭扫工具1.59万个,及时有效保障群众祭扫服务需求。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指导殡葬服务机构强化殡葬行风建设,全面践行“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价格、服务程序、服务承诺、社会监督”六公开制度,主动提供亲民价格服务清单,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加强教育培训,引导殡葬行业干部职工将礼敬生命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殡葬服务全过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温馨的丧葬服务。各级民政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殡葬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创新释放宣传效能
劲吹文明祭祀新风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紧扣“党有嘱托·民政牵挂——逝有所安”主题,充分利用全媒体宣传矩阵,多渠道倡导文明祭扫、共护平安清明。省民政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消防救援总队举办“黑龙江省2025年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媒体见面会”,发布权威祭扫服务信息和便民举措,引导群众安全出行、文明祭扫,20余家媒体第一时间参与报道,发布相关稿件100余篇。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在省内主流媒体连续刊播生态安葬、纪念英烈、文明祭祀等系列新闻报道,大力弘扬移风易俗新风尚。各地民政部门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云端”祭扫、网上逝者纪念馆等,结合地方特色设计制作专题片、微视频、公益广告等,全省共计开展宣传报道957篇次,印发宣传单15.72万张,悬挂宣传条幅7324个,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正能量。
全省各地殡葬服务机构积极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祭扫方式,广泛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音乐诗文祭扫”“回忆故人往事”等文明低碳祭扫活动,引领群众转变传统祭祀观念,用绿色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弘扬优良家教家风。3月以来,殡葬服务机构开展集中代祭服务182场,擦扫墓位130.5万个,敬献鲜花丝带11.99万束;全省共计开通52个网络祭扫平台,为5.22万人次提供网络祭扫服务。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