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危局,濒临深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14:39 1

摘要:9月9日,以色列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会的哈马斯高层进行“精准打击”,几乎将哈马斯高层一网打尽。卡塔尔这座以和平斡旋闻名的城市上空,硝烟弥漫。以色列的这一行动,不仅让谈判桌上的加沙停火方案戛然而止,更炸碎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千年惯例,严重动摇了地区斡旋机制的

9月9日,以色列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会的哈马斯高层进行“精准打击”,几乎将哈马斯高层一网打尽。卡塔尔这座以和平斡旋闻名的城市上空,硝烟弥漫。以色列的这一行动,不仅让谈判桌上的加沙停火方案戛然而止,更炸碎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千年惯例,严重动摇了地区斡旋机制的根基,同时也撕开了美以同盟的裂痕。这场看似针对单一目标的袭击,实则是对中东现有秩序的一次公然挑战,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改写着地区格局。

“不论哈马斯领导人在哪里,以色列都会对其采取行动”。这句自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以色列反复强调的表态,在这次多哈袭击事件中被推向了极致。而此次的“在哪里”,偏偏是正承担巴以间接谈判核心斡旋角色的卡塔尔。过去五年,卡塔尔凭借其中立立场,成功斡旋了11次人质交换事件,包括2023年释放50名以色列人质、2024年释放18名美国公民。多哈的哈马斯办事处,早已成为国际社会与哈马斯沟通的“非正式外交渠道”。从战争史来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国际冲突中维系基本沟通渠道的不成文规则;从现实情况看,美以与哈马斯之间更有一层“未明说的共识”,为保留谈判窗口,不在卡塔尔境内对哈马斯人员动武。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东事务协调员布雷特-麦格克直言:“这不是针对偏远秘密据点的行动,而是美以双方都熟知的斡旋核心区。”这番话将以色列不顾国际惯例的行为点得再明白不过。

更具挑衅性的是以色列的“事后态度”:去年7月,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德黑兰遇袭,以色列始终默不作声,直至5个月后才低调承认;而此次多哈袭击后,以国防军和国家安全总局几乎选择“即时认领”,仿佛刻意要让全世界看到不仅哈马斯高层是“移动靶”,连斡旋国的“安全豁免权”也可被随意践踏。这种“明目张胆”的姿态,本质上是对斡旋机制的否定。当承担调解角色的国家都无法保证谈判人员的安全,未来还有哪个国家敢贸然成为巴以冲突的“中间人”?卡塔尔在袭击后明确表示“保留一切必要回应权利”,既是对“斡旋国安全底线被践踏”的强烈抗议,也是对地区调解体系失灵的深层焦虑。

以色列发动袭击的逻辑,始终以“清除哈马斯高层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由展开,但明眼人不难看出其自相矛盾之处:以方一边要求“释放被扣押以色列人”,一边用导弹摧毁“释放”的希望。德国外长约翰・瓦德富尔指出:“此次袭击危及我们释放被扣押人员的所有努力”;曾任美国驻以色列大使的丹尼尔・夏皮罗更直言,被扣押人员的危险“因哈马斯可能的报复而加倍”。从冲突爆发至今,卡塔尔始终是推动“停火换人质”的关键推手,就在袭击发生时,哈马斯谈判代表团正讨论美国提出的最新停火方案,这意味着双方沟通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以色列的突然袭击,不仅让方案胎死腹中,更让哈马斯对谈判的信任度降至冰点;对被扣押人员而言,其生存空间也随之压缩。以色列看似“强硬”的安全行动,实则是对自身核心诉求的背离!当斡旋渠道中断、对立情绪激化,释放被扣人员的可能性正随着多哈的枪声一同消散。

美国的“知情滞后”,是此次事件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据CNN报道,特朗普总统并非从以色列方面得知袭击计划,而是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口中“事后知情”;更讽刺的是,就在袭击前一天,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还与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尔默会谈,对方对即将发生的行动却只字未提。这种“盟友间的信息隔绝”,彻底暴露了美以同盟的“双向不对称”。且自加沙战争升级以来,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多次突破美国的“红线”——从扩大地面进攻范围到拒绝短期停火,再到此次不顾斡旋国尊严的袭击,可见美国调停巴以争端的作用已明显弱化。当超级大国连盟友的重大行动都无法提前知晓,其在中东的“安全保障者”形象,正被多哈的爆炸声击碎。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多哈事件的影响,已超越巴以冲突本身,正重塑整个中东的战略认知。其一,阿拉伯世界可能形成“以色列是中东最大不稳定因素”的共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在空袭后6小时召开紧急会议,秘书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用“野蛮的主权侵犯”定性此次行动,这是阿盟自2023年加沙冲突以来最严厉的表态;向来对以色列态度温和的沙特阿拉伯,突然宣布冻结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谈判(此前美、沙、以三方已就“以色列向沙特出售防空系统+沙特向以色列开放空域”达成初步协议),如今这一切都因以色列空袭搁置。其二,维系中东和平的脆弱平衡被以色列的这场袭击打破后,中东棋局的“后多哈时代”注定不会平静。当规则沦为“强者的工具”,当外交变成“导弹的陪衬”,中东距离全面冲突,或许只差又一枚失控的导弹。而那枚导弹,可能在某个时刻再次击穿脆弱的“外交墙”,将整个地区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文/张诤)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客观理性分享观点,无不良引导,请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来源:学习大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