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品牌战略30】商品成爆款?3 个底层逻辑让消费者只认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3:53 1

摘要:各位做产品、搞创业的朋友,先问大家一个扎心问题:你有没有过产品质量顶呱呱,价格也公道,可就是没人买;反观有些品牌,好像没砸多少推广费,一上市就成爆款?这不是你运气差,而是没搞懂一个关键 —— 品牌定位。今天咱们就从商业本质出发,聊聊为什么 “定位” 能让商品从

各位做产品、搞创业的朋友,先问大家一个扎心问题:你有没有过产品质量顶呱呱,价格也公道,可就是没人买;反观有些品牌,好像没砸多少推广费,一上市就成爆款?这不是你运气差,而是没搞懂一个关键 —— 品牌定位。今天咱们就从商业本质出发,聊聊为什么 “定位” 能让商品从 “无人问津” 变 “人人争抢”。

先给大家看个爆点案例:当年红塔集团看到木地板行业赚钱,砸了 33 个亿跨界进去,连 “红塔” 的名字都没改。结果呢?消费者一听到 “红塔”,第一反应就是香烟,谁会把它和木地板联系起来?最后不仅钱亏光,品牌也没做起来。相反,美的当年眼看手机行业火爆,很多同行都冲进去了,美的高层却问了一句:“我们能做手机芯片吗?” 答案是不能,于是果断放弃。后来美的成了白色家电的领导者。

这两个案例背后,藏着定位的第一个底层逻辑:品牌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消费者的心智就像一个个小抽屉,每个抽屉只装一类东西,你强行把 “红塔” 塞进 “木地板” 的抽屉,消费者根本不接受。定位的核心,就是找到那个没被占的抽屉,稳稳地钻进去。

那具体怎么找这个 “抽屉”?给大家拆解几个关键方法,每个都带真金白银的案例。

第一个方法:找 “差异化证据”,也就是 USP 定位。简单说,就是给消费者一个 “非你不可” 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得有证据。比如乐百氏纯净水,当年喊出 “27 层净化”,你说它真的比别人多净化好几层吗?不一定,但它把 “净化” 这个点量化了,给了消费者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点。多芬香皂说 “含 1/4 滋润乳液”,也是一个道理 —— 不是空喊 “滋润”,而是把滋润具象成一个数字,让消费者觉得 “它真的不一样”。

第二个方法:借 “位置” 上位,比如第二名定位。如果行业里有个老大你打不过,别硬拼,承认它的地位,反而能让消费者记住你。美国安飞士租车就说 “我是第二名,我会更努力”,一下子让消费者觉得这家公司踏实诚恳,反而赢得了好感。国内蒙牛刚出道时,喊 “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消费者一看,“哦,能和伊利并列,应该不差”,其实当时蒙牛和伊利差距还很大,但它借了 “第二名” 的位置,快速打进了消费者心智。

第三个方法:反着来,反向定位。别人往东,你往西,反而能开辟新赛道。百事可乐当年被可口可乐压得喘不过气,后来干脆反着来:可口可乐用红色包装,强调 “正宗”,主打传统;百事就用蓝色包装,喊 “年轻人的选择”,把自己和年轻、潮流绑在一起。结果呢?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成了美国第二大饮料品牌。这就是反向定位的厉害 —— 不跟老大抢同一个抽屉,而是新做一个 “年轻人专属抽屉”。

当然,定位不是定完就完事了,还有两个关键步骤不能少:找证据、强传播。就像可口可乐说自己 “正宗”,证据是 “我是可乐发明者”;香飘飘说 “销量第一”,证据是 “杯子连起来绕地球两圈”。有了证据,再通过每一次广告、每一次活动,把这个定位砸进消费者心里,直到一提到 “奶茶”,大家就想到香飘飘,这才算成功。

最后给大家一个核心启示:定位不是 “创造差异”,而是 “发现并占据差异”。消费者的心智里本来就有空位,比如当年脑白金发现 “中老年礼品” 这个空位,一下子就成了领导品牌;星巴克发现 “除了家和办公室的第三空间” 这个空位,把喝咖啡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别总想着 “我的产品什么都好”,什么都好等于什么都不好。消费者记不住那么多优点,你只需要抓住一个点,把它做透、做扎实,让这个点成为你的 “专属标签”。就像美的,守住白色家电的 “抽屉”,不贪手机的热闹,反而做成了行业老大。

记住,好产品是基础,但能卖爆的产品,一定是懂定位的产品。品牌的终极战场,不是货架,而是消费者的心智。把定位做好了,你的商品才能从 “没人要” 变成 “抢着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希望你下次做产品时,先想想:我的 “抽屉” 在哪?咱们下期再见。

来源:刘志伟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