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胡师傅大锅卤菜后续:连夜改名,照常发视频,评论区怒怼网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6 16:08 1

摘要:就说最近,网络上“摆摊暴富”的浪潮可谓汹涌澎湃,让人实在难以直视。

文|丫丫

当下这社会,骗子的招数愈发层出不穷。

就说最近,网络上“摆摊暴富”的浪潮可谓汹涌澎湃,让人实在难以直视。

随便打开一个视频,各种关于摆摊赚钱的夸张标题扑面而来。

“卖个里脊肉夹饼一年能挣80万”

“弄口大锅卤菜一月净赚十万”

“鲤鱼摆摊三小时就卖光”……

单看这些标题,仿佛小摊贩都摇身一变成了商业大亨。

可要是轻易相信这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近期九派新闻、新晚报、搜狐视频等多家媒体纷纷揭开了这些骗局背后的神秘面纱,

用八个字就能精准概括:

满地狼藉,倾家荡产。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掉进这些骗局的陷阱?

说到底,还是“一夜暴富”的美梦始终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现实生活里,太多人过得举步维艰。

在这种困境之中,突然有个视频跳出来跟你说:

“哥们,别打工了,出来摆摊吧,轻轻松松月入十万!”

换作是你,能不心动吗?

很多人心动了,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别的选择。

手里那两千块学费,成了他们“逆袭”的唯一指望。

可这其实就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他们就像待宰的羔羊,被这些骗子无情地收割。

“摆摊月入10万,两小时卖光两三百斤卤菜!”

人民日报曝光了“摆摊致富”背后的重重骗局。

一些博主以摆摊教学为幌子,实则暗藏“收徒售课”的陷阱,他们真正赚钱的途径并非售卖商品,而是兜售所谓的“秘制配方”。

河北衡水有位网友,怀揣着摆摊致富的梦想,不惜花费2980元学费,远赴安徽“拜师学艺”。

然而当他满心欢喜地购置好摆摊所需的三轮车、卤菜锅及原料后,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二十多天里卤菜销量寥寥无几,日收入不足六十元,

即便生意最好的时候,也不过三百多元,一锅卤菜往往数日都难以售罄。

有个视频里,大锅卤菜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摊主正忙着切卤菜,跟一个北方口音的大叔聊天。

大叔说他是从黑龙江飞过来的,摊主一脸惊讶。

看到这一幕,你可能会觉得这卤菜太火爆了,也想尝尝。

但你要是这么想,那就上当了!其实那都是摊主请的托,眼见不一定为实,有时候眼睛也会骗人。

这位摊主,正是网络上声名远扬的“胡师傅大锅卤菜”直播间的创始人。

他通过请托制造摊位热闹的假象,吸引网络观众,进而获取流量。

不少观众被卤菜生意的“高收入”所迷惑,纷纷表示想要学习卤菜技术。

胡师傅则趁机自诩为卤菜创始人,夸下海口称自己月入十万,以此为诱饵吸引学员。

有网友揭露了胡师傅的敛财手段。

在聊天中,胡师傅得知网友是萍乡人后,便吹嘘自己在周边城市拥有众多徒弟,唯独萍乡还是空白。

他暗示网友,只要来学习他的卤菜技术,便能轻松占领萍乡市场,赚取丰厚利润。

网友信以为真,缴纳了高额学费和押金后,却发现自己掉进了陷阱。

学成归来摆摊后,他发现卤菜口味不佳,生意惨淡,根本无法达到胡师傅所承诺的收入水平。

当他要求退款时,胡师傅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

在摆摊直播间里,类似的骗局屡见不鲜。

一些观众发现排队的顾客中,竟然有不少是“熟面孔”,

经过调查,这些人竟然是专业演员,专门负责营造生意火爆的假象。

一旦学员交完学费后发现生意难以维持,想要退款时,便会遭到对方的百般刁难和推诿。

这些所谓的“摆摊神话”,不过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剧本罢了。

他们以“教学”之名行“加盟骗局”之实,通过夸大收入、虚构成功案例等手段,诱骗学员缴纳高额学费。

而真实的摆摊生活,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地段选择、客流情况、手艺水平、营销策略等因素都至关重要。

这些所谓的“摆摊神话”,不过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剧本罢了。

有网友直言不讳地指出:

“他们不是靠卖货赚钱,而是靠卖‘发财梦’赚钱!”

这句话道出了这些骗局的实质。

他们利用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对成功的向往,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谎言,将学员引入陷阱之中。

有路人曾拍下过现场的真实画面:

一群人围在摊主身边忙碌着,仿佛明星的经纪人团队一般专业。

而那些排队的顾客则安安静静地等待着摊主的服务,仿佛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

然而细心的观察者却发现其中有些顾客的面孔似乎有些熟悉,经过比对后发现他们竟然是团队成员。

这让人不禁怀疑,排队的顾客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消费者?

而更夸张的是,胡师傅大锅卤菜摊为了营造人气爆棚的现象。

还出现了黄牛卖号的现象。

据说胡师傅大锅卤菜每次出摊,队伍能排得老长,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轮到,

于是有人专门做起了“代排队”生意,每人限购一份。

有博主不信邪,大冷天站了三个多小时,就为尝尝这传说中的美味。

轮到他时,胡师傅从锅里捞出卤菜,切一切,拌上辣椒油、孜然粉,一份卤菜就出炉了。

博主品尝后,心中不禁泛起涟漪。

这卤菜,味道平平,与网上盛传的“人间至味”相去甚远,不禁让人心生疑虑。

熟悉烹饪的朋友都清楚,卤菜的美味在于入味。

火候与时间的拿捏,需恰到好处,否则味道便大打折扣。

种食材的烹饪时间都不一样,一旦火候过了,味道就大打折扣。

人民日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大锅卤菜其实是个“大骗局”。

很多学员交了3000到5000元学费,学成后摆摊,每天收入却只有50元左右,跟网上宣传的“月入十万”简直是天壤之别。

那为什么网上看起来那么火爆?

原来这些摊主为了吸引流量,

花钱雇人排队,每人给50块钱,让他们装模作样地买卤菜。

这样一来,全国各地的学员都被吸引来了,以为学了这个手艺就能发财。

可等他们学成归来,才发现这卤菜味道一般,配方也跟网上公开的差不多,甚至还没网上做得好吃。

这些大锅卤菜摊主,虽然粉丝数量几十万,但他们的月入十万,其实是靠收割学员的学费,而不是靠卖卤菜。

全国各地的口味千差万别,怎么可能一锅卤菜就能风靡全国?

广东人喜欢清淡,川渝人喜欢麻辣,北方人喜欢酱香,这一锅卤怎么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很多学员现在后悔不已,找摊主退钱,但对方坚决不退,还说已经教了配方,生意不好是学员自己的问题。

有学员反馈,自己花了5000元学习,很多配方摊主都没给,还要找他们拿货,这样摊主还能赚配料的钱。

一年下来,亏损了十多万,就学会了个卤菜顺序,这个顺序经常做饭的人都会。

这几年,类似的大锅卤菜、提拉米苏等网红小吃,都在短视频里爆火,排队的人络绎不绝。

但实际上,很多人学成后摆摊,根本卖不出去,每天都在亏损。

说到底,这些网红小吃,不过是摊主们用来收割学员学费的幌子罢了。

其实胡师傅大锅卤菜在爆火网络之后,很早的时候就有网友质疑。

不过这些负面评论都被博主给删了,甚至就连路人随手拍的视频,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胡师傅在评论区为自己辩解。

他声称自家摊位生意红火,顾客来自五湖四海,根本无需借助外力来营造热闹氛围。

他还透露早期为了打响名气,确实聘请过专业团队拍摄视频,但此后便回归本真,不再依赖此类手段。

然而这样的解释似乎难以令人信服。

一个以卖卤味为生的小摊主,为何会对拍摄视频、积累粉丝如此热衷?

这显然与其主营业务格格不入。

实际上,摆摊只是他吸引粉丝、招揽学员的幌子,其真正目的在于通过售卖课程来牟取暴利。

在网红经济如火如荼的当下,凭借网络平台赚取收益无可厚非。

但关键在于,必须恪守法律法规与商业道德底线,不能利用虚假宣传、欺诈手段来谋取私利。

坊间流传,“胡师傅大锅卤味”通过收取高额学费,敛财无数,粉丝数量已突破70万大关。

即便只有千分之一的学员选择付费学习,他也能轻松斩获数百万的巨额利润。

如此敛财手段,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如今随着胡师傅大锅卤菜被人民日报曝光后,他火速把抖音账号名改了,评论区也关上了。

网友们哪肯罢休,跑到他之前发的视频下面留言。

有人调侃他被“人民日报”点名了,他回应说还在安徽好好的。

还有人拿他请演员装顾客这事开玩笑,留言说“能让我演一集吗”,

他直接回怼

“你是中央戏剧学院还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研究生毕业吗”。

更让人无语的是,在其他平台,他的账号好像没受啥影响,照样发视频引流。

胡师傅搞起了卤菜速成班,3980元学配方,三天速成出师。

这套路,跟那些速成致富的噱头一个样。

看着诱人,实则是对品质的践踏。

线下口碑一落千丈,消费者对菜品怨声载道,都在说明:

没质量的流量,就是过眼云烟。

从电视购物到直播带货,收割套路一脉相承。

短视频平台上的卤菜大战,就是场“割韭菜”的闹剧。

广角镜头、慢动作、食用色素,这些剪辑手法,让网红餐饮的虚假繁荣暴露无遗。

我想说:创业投资,要擦亮眼睛。

那些“热度”,大多是人为炮制的假象。

流量时代,更得保持清醒,别被浮华遮了眼。

毕竟,品质才是立足之本,诚信才是长久之计。

这场卤菜风波,让我们看到了流量矩阵的疯狂,也让我们反思:

何时,我们才能回归美食初心,让味道证明一切?

来源:法老再发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