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我在班上留意到一个孩子,他总是孤零零的。别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玩游戏,他就静静地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眼神里满是渴望又带着一丝胆怯。课堂上,他也常常走神,目光游离,叫他回答问题,声音小得像蚊子叫,眼睛还不敢看老师。后来和他家长沟通,才知道他们工作特
最近,我在班上留意到一个孩子,他总是孤零零的。别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玩游戏,他就静静地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眼神里满是渴望又带着一丝胆怯。课堂上,他也常常走神,目光游离,叫他回答问题,声音小得像蚊子叫,眼睛还不敢看老师。后来和他家长沟通,才知道他们工作特别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想着一定要好好和大家聊聊孩子缺爱的问题。
缺爱对孩子的影响那可真是方方面面的。就说社交方面吧,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孩子,因为缺少关爱,内心变得胆小又内向,不敢主动去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慢慢地,别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他却只能一个人。在学习上,缺爱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和动力。有个孩子,他家里父母经常吵架,他在课堂上就老是发呆,成绩也越来越差。情绪上,这些孩子更容易焦虑、自卑,一点小事就能让他们陷入低落的情绪里。比如有的孩子被老师稍微批评一句,就会难过很久,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既然知道了缺爱对孩子有这么多不好的影响,那咱们就得想办法解决。接下来我就从家庭和校园两个场景,给大家说说具体的干预方法。
在家庭场景里,建立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花15分钟和孩子玩专属游戏,像捉迷藏、搭积木这些简单的游戏就很不错。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长的陪伴和关注,就好像心里有了一个温暖的小太阳。还有睡前拥抱仪式,每天睡觉前,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再轻声告诉他们你爱他。孩子带着这份爱入睡,会睡得特别安心、踏实。
除了建立安全感,情感表达训练也不能忽视。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情绪温度计手工,准备一张纸,画上温度计的样子,然后把不同的情绪标在上面,最上面是开心,最下面是难过。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就让他指着温度计上对应的位置,这样孩子就能慢慢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让孩子写绘画日记,不会写字没关系,画画就行,把一天的心情画出来,然后和家长分享。通过这些方式,孩子能更好地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说完了家庭场景,再来说说校园场景。在学校里,我们设置了班级情感树洞角。在教室放一个小箱子,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条上放进去。每周固定时间打开,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有了这个树洞角,孩子就有了一个可以倾诉内心想法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角色扮演游戏也很好,比如模拟超市购物,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开朗自信。
了解了家庭和校园的干预方法,我们还得有个长期规划,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走出缺爱的困境。
第一个季度,重点就是建立安全感。在家里,家长要保证每天的陪伴时间,按照前面说的方法,做好专属游戏和睡前拥抱。在学校,老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通过这个季度的努力,让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一点点建立起来。
第二个季度,就要加强情感表达训练了。家庭里继续做情绪温度计和绘画日记,让孩子更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校里多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交流和表达能力。
到了第三个季度,主要是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家里和学校要加强联系,家长多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学校里要完善情感树洞角,让孩子们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这样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支持下,会变得更加坚强。
最后一个季度,就是巩固成果。家长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爱和支持中健康成长,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
这里要提醒一下,这些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孩子,但不同年龄段可能会有不同的情况。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更适合简单的游戏和手工,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慢慢引导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越来越好。
来源:辛晶晶说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