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多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集中展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呈现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服务人类健康的多维实践,铺开一幅中医药“扬帆出海”生动画卷。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多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集中展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呈现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服务人类健康的多维实践,铺开一幅中医药“扬帆出海”生动画卷。
诊疗与教育双轮驱动中医药服务扎根异国土壤
在诊疗服务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建设“国际医疗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海外患者和专业团队提供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在其带动下,多家基地加快布局国际医疗服务网络,推动中医药惠及更多国家与地区。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派遣针灸、骨伤、内科、妇科等多学科的26名专家,赴吉尔吉斯斯坦、巴西、泰国开展医疗教学与诊疗服务。累计诊治患者2.8万人次。
如果说诊疗服务是中医药“走出去”的“实践窗口”,那么教育培训便是播撒种子的“希望田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构建了综合性国际培训平台,以援外培训为核心,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中医药国际短期培训模式,涵盖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估全流程,开发出多个针对不同对象的核心课程体系。今年8月,西苑医院在拉丁美洲启动首个系统性中医药国际培训项目,短期内即在萨尔瓦多获得中医行医资质。
迄今,西苑医院共执行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94期,面向近百个国家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技术培训,培训学员超3000人次,为中医药在全球传播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2022年,该院组建中国首支整建制中医抗疫医疗队赴柬埔寨工作,开设首个中医药海外国家级门诊,培训当地医护人员300余人次,获颁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
坐拥独特区位优势的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正将地理红利转化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的强劲动能,成为港澳台及海外学子触摸中医临床、感知中医药文化的“实践摇篮”。
早在2015年,该院便与香港浸会大学开启硕士研究生临床实习合作。2024年,41名香港实习生循着这条合作路径而来,在手把手的指导中,将课本上的中医理论逐步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实操能力。
合作版图在2025年持续拓展,该院与法国黄家中医药学院的合作落地生根,18名法国学生于4月走进该院,不仅参与门诊跟诊、查房等临床实践,还体验中医药文化活动,全方位感受中医药魅力。同时,该院还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日本中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9月迎来首批20名马来西亚中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临床实习。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子,正如一颗颗承载着中医药知识的“种子”,让中医药文化跨越山海,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根发芽、茁壮成林。
药品注册与文化传播并进中医药加快融入国际体系
破壁灵芝孢子粉巧克力、酸梅汤电解质饮料以及国际品种品规注册成果……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展区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说医疗与教育是中医药国际化的“两条腿”,那么药品注册与文化传播则是助力前行的“双翼”。
作为中医药“出海”的先行者,同仁堂产品已畅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注册品种品规超过1200个,在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66家零售终端,初步构建了覆盖中药产品全球流通与文化传播的网络体系。
今年以来,同仁堂加速国际化布局,多项合作取得进展。本届服贸会集中呈现三大市场成果:核心产品在柬埔寨,越南注册都已进入终审冲刺阶段;乌拉圭合作聚焦传统医药原材料与保健品;新西兰合作鹿产品膳食补充剂已于5月上市,展会首展6款新品。
国药太极积极履行企业责任,为国内中药企业提供“出海”全链条公共服务,形成“产品+服务”组合拳。三年来,助力企业获得海外注册批件近100个,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中医药出口服贸体系。未来,国药太极将持续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促进中西医互学互鉴,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文化传播是深化国际认同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厦门市中医院主动承接多批次国际访问团,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国际友人直观感受中医药的疗效优势与文化魅力。
为推动中医药服务与文化传播长期落地,2023年,该院设立“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中医保健分站”,并与外籍集中居住的官任社区建立共建关系,为在厦外籍人才提供“医疗服务+文化体验”的双重支持。截至目前,该分站已累计接待境外人士1700余人次,服务收入161万元。
区域特色与高端合作共融中医药成“一带一路”健康桥梁
中医药“出海”没有固定模式,立足区域特色、对接当地需求,才能走出最适合的路径。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承接蒙古国卫生部603名基层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推动中(蒙)医药科研与国际协作,成为少数民族医药国际化的典范。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创新推出“中医疗养+旅游”模式,18年来累计接待40多个国家12万人次,服务百余位外国政要,打造了中医药国际健康旅游的金字招牌。
西苑医院则将援外培训与医疗援助紧密结合,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培训,更通过长期跟踪与回访,与多国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来自坦桑尼亚的李·马哈茂德·乌米利亚是一名援外培训“养成型”学员。自2012年首次参加西苑医院研修班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坦桑尼亚传统医学与西医结合的医疗体系发展。2023年,已担任坦桑尼亚政府卫生部对华合作专员的他再次来华参加培训,表示坦桑尼亚目前已有7所医院设立传统医学部,开展19种疾病的治疗,希望借鉴中国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本国传统医学发展。
各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也纷纷通过搭建中药跨境使用平台、举办海外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建立海外中医药诊疗教育中心、与国际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等方式,积极探索中医药海外发展不同路径,促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国际社会。
从亚洲腹地到非洲海岸,从美洲都市到欧洲小镇,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正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互动、文化赋能,形成横跨全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
当世界需要更多健康解决方案时,中医药智慧正通过服贸会这个窗口,化作一张张惠及全球的“中国处方”,书写着文明互鉴、健康共享的新篇章。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