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坐落在武陵山腹地的印江自治县,宛如一颗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明珠。守护这方百姓健康的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将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医疗服务的血脉之中,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奋进乐章。医院党委紧紧围绕“厚德、敬业、精诚、求实”的院训,从组织建设、人
坐落在武陵山腹地的印江自治县,宛如一颗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明珠。守护这方百姓健康的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将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医疗服务的血脉之中,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奋进乐章。医院党委紧紧围绕“厚德、敬业、精诚、求实”的院训,从组织建设、人才培育、服务创新三个维度精准发力,让鲜红的党旗在守护群众健康的最前沿高高飘扬。
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
筑牢红色堡垒,点燃业务发展“红色引擎”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创新提出“把党支部建在科室上”的理念,实现临床一线7个党支部的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行科室负责人与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模式,其中临床、医技党支部书记由科室负责人担任比例达100%。真正让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同频共振,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洒满病房,神经内科的走廊里早已响起急促而有序的脚步声。神经内科主任阙中贵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带领医护人员开始晨间查房。作为省级重点专科,这个团队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阙中贵在查房。
在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中,针对脑卒中患者救治黄金时间这一医学难题,神经内科的党员骨干们制定出“急诊—影像—介入”绿色通道流程。这一流程的实施,犹如为脑卒中患者开启了一条生命的“高速通道”,使县域内脑卒中患者平均救治时间大幅缩短至45分钟,较之前提升了30%。许多原本可能面临严重后遗症甚至失去生命的患者,因此重获新生,也让省级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在区域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全院各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亮身份、比贡献”活动。党委办公室主任李太文主动佩戴党徽,引导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拓宽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等平台载体,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亮身份、比贡献”活动。
在神经内科住院部,随处可见脑卒中防治的宣教短片。科室将脑卒中识别的事项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形式呈现,这一小小的创新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患者对脑卒中的认识。
激活学科引擎,锻造医疗发展“硬核实力”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要素。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高瞻远瞩,将学科建设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学科发展模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推进科研创新转化,全面提升医院的学科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党建引领下,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各学科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2016年,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是该院重要临床科室之一,主要承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手术中。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县委县政府“强医工程”推动与医院党委领导下,借力东莞组团式帮扶、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专科联盟等专家指导,实现学科建设与诊疗能力跨越式发展,为县域百姓心血管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作为县域唯一国家认证胸痛中心的核心科室,心血管内科持续推动胸痛中心高质量发展。2019年医院通过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初次认证后,不断优化救治流程、完善绿色通道,加强知识培训与宣传,并推动13家乡镇卫生院启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其中7家已通过国家验收。2023年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再认证,2024年12月获授牌。自成立以来,胸痛中心累计救治急性高危胸痛患者1000余人次,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0余人次;2023年开启急诊PCI术(PPCI)后,已完成160例,成功率达97%,实现从“溶栓+转运”到“本院直接急诊PCI”的模式蜕变,大幅提升救治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提高了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减轻经济负担。
手术中。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是医院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东莞“组团式”帮扶医院定期派出专家在该院驻点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切实提升了重点专科服务能力;省二医共选派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帮扶,设置精神科住院病房,填补了公立医院精神疾病患者救治空白。此外,与北京医院、贵州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建立专科联盟12个,博士工作站3个,医疗质量得到了持续提高。
如今,作为国家“千县工程”入选单位,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工作通过2025年度第一批县域评价。走进医院,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序运转,西门子3.0T核磁共振、先进的手术显微镜等“硬核”装备,彰显着医院的实力。
提升服务温度,书写为民惠民“暖心答卷”
“阙医生,您又来啦!”在印江自治县刀坝镇卫生院,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熟络地和前来义诊的县医院党员医疗队打招呼。当天,慢病管理中心联合医院巡回医疗队到乡镇开展巡诊。这样温暖的场景,在印江各个乡镇卫生院时常上演。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医院党委创新推出“支部联建+医共体”模式,8个党支部分别对接9家乡镇卫生院,开展“点餐式”帮扶。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设备援助等服务。2024年,医院各支部组织54场巡诊,足迹遍布全县各个角落,服务群众6.5万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15万余元。许多偏远山区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诊疗服务,极大地解决了他们看病难的问题。
开展义诊服务。
此外,“智慧医疗”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全院推进。通过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患者可以轻松实现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等“一站式”服务。“过去,门诊大厅里人满为患、排队等候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缩短了40%。”导医张艳芳说。
在门诊大厅的自助服务区,经常能看到患者熟练地操作着设备,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医院专门组织党员志愿者每天在门诊提供导诊服务。“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挂号、缴费存在困难的,及时帮助他们解答疑问。”党员志愿者裴雪说。这些党员志愿者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
廉洁医风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廉洁建设,建立医德医风个人档案,设置“一票否决”机制,将廉洁行医纳入医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医院门诊大厅,投诉电话醒目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25年是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优质服务提升年,围绕“改善服务态度,完善就医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畅通投诉举报(医患沟通)渠道,完善便民措施”五个方面,在全院树立优质服务典型,以点带面,确保优质服务成为每一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不仅要看得好病,更要看得起病。”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包刚的这句话,道出了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的服务宗旨。
从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到向“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迈进,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始终以“传播健康、传播爱”为使命,让红色党旗在医疗一线高高飘扬。这座充满温度的医院,正朝着“区域领先、群众满意”的目标阔步前行,用医者的仁心仁术,守护着武陵山区百姓的健康福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打造更多的重点专科。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持续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县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先亮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蔡茜
一审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