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呈现!西北第一铁嗓韩军锋老师的秦腔艺术之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21:24 1

摘要:陕西扶风法门镇周家村,黄土高原的褶皱里,十二岁的韩军锋蜷缩在粮站仓库角落,盯着父亲用竹竿挑起的老式留声机。李正敏的《三对面》如裂帛般刺破尘埃,他喉间竟无意识地跟着哼出高亢的苦音。父亲抡起铁锨要砸碎这“不务正业”的玩意儿,母亲却塞给他半块窝头:“娃儿嗓子亮,莫不

陕西扶风法门镇周家村,黄土高原的褶皱里,十二岁的韩军锋蜷缩在粮站仓库角落,盯着父亲用竹竿挑起的老式留声机。李正敏的《三对面》如裂帛般刺破尘埃,他喉间竟无意识地跟着哼出高亢的苦音。父亲抡起铁锨要砸碎这“不务正业”的玩意儿,母亲却塞给他半块窝头:“娃儿嗓子亮,莫不是祖师爷点中了?”自此,韩家灶台上的火苗与戏台上的追光交织成他童年的底色。十五岁那年,他在扶风县群众秦腔大赛的土台子上唱《放饭》,台下看热闹的粮贩子们忘了拍手叫好,倒像被抽了筋骨般瘫坐在地——那哭腔里的苍凉,竟比真真切切的饥荒更剜人心。

命运的铡刀来得猝不及防。二十岁,粮站改制下岗潮中,他攥着结婚时借的彩礼钱,带着一箱戏服闯荡西安。在城墙根下摆摊唱戏,被城管追得满街跑;给婚庆公司跑龙套,领到的工钱还不够买一碗臊子面。最绝望时,他对着古城墙吼《苏武牧羊》的“十九年,牧羊北海边”,惊飞了栖息的乌鸦,也惊醒了沉睡的秦腔魂。

1993年,扶风县群众秦腔大赛的评委席上,七旬老艺人王天民猛拍惊堂木:“这嗓子,比我家祖传的青铜钟还亮堂!”韩军锋捧回人生第一个一等奖,粮站那间逼仄的宿舍墙上,终于贴上了李慧娘的剧照。然而,他却在后台发现儿子韩小锋偷偷录下的自己唱戏片段:“爸,我想学您那嗓子。”面对儿子的请求,他抡起板胡抽向对方:“唱戏能当饭吃?你看你妈的腰都累弯了!”

2004年“秦之声戏迷大叫板”总决赛现场,韩军锋的《打镇台》唱得惊天动地。当“欺君误国王振”那句炸雷般的唱词落地时,评委席上的任哲中猛地站起:“这嗓子,比秦腔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三彩陶俑还带劲!”

2008年汶川地震,他率演出团奔赴灾区义演。途中卡车在悬崖边打滑,他抓起锣槌砸碎车窗:“都给我唱《血泪仇》!唱完咱就活!”三十多人嘶吼着唱完三十里山路,竟奇迹般脱险。事后,他发现团员老张的假牙在泥石流中遗失,却笑着说:“老张,你这牙怕是让阎王都惊着了!”

2015年,韩军锋在周家村小学的课堂上教孩子们甩水袖。粉笔灰落满戏服,他浑然不觉:“当年我学戏,师父用扁担抽我,现在我想用戏杆子撑起这些娃儿。”有个叫二蛋的男孩总学不会,他便把孩子带到村口老槐树下:“你听这风声,像不像《三滴血》里的马嘶?”

2020年,韩军锋演出团受邀赴哈萨克斯坦演出。当《火焰驹》的“表花”唱段响起,台下不同肤色的观众集体起立鼓掌。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城墙根唱戏的自己,鬓角斑白的发丝在追光灯下,竟比少年时更亮堂。返程时,他执意将祖传的铜铃铛留在了异国他乡:“让它替我听着秦腔的魂。”

2024年,韩军锋突发脑梗住院。苏醒后第一件事,是让徒弟把铜铃铛挂在病房窗棂上:“听着这声儿,我才能找到秦腔的门儿。”康复训练时,他竟用颤抖的右手敲出《铡美案》的鼓点,惊呆了医护人员。护士小王红着眼眶说:“韩老师,您这哪是治病,分明是唱给阎王听的!”

2023年深秋,韩军锋在终南山古楼观景区的戏台上教游客甩水袖。粉衣少女们叽叽喳喳,他突然想起年轻时在楼观演出的往事:“那年我唱《生死牌》,后台的板胡弦都快被我拉断了……”

课后,他独自登上村头的老戏台。空荡荡的戏楼里,他唱起《血泪仇》的“眼前若有公子在,纵死黄泉也甘心”。台下拄拐杖的王天民颤巍巍地说:“娃儿,你唱出了秦腔的魂。”韩军锋突然跪地:“师父,当年您用扁担抽我,抽断了三根竹竿,却抽不断我这条秦腔筋啊!”

2025年春,韩军锋在西安易俗社百年庆典上压轴演出《铡美案》。当“驸马爷近前看端详”那声炸裂的“苦音”响起时,全场三千观众集体起立,有人泪流满面,有人高举手机录像。散场后,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拦住他:“韩老师,您这嗓子比我家祖坟上的柏树还直!”

韩军锋的老家桌前,摆放着三个物件:一顶破旧的罗帽,一柄生锈的铜铃铛,还有一本泛黄的《中国秦腔》。泛黄的对联书写着:“铁嗓唱尽沧桑事,秦腔长流天地间。”

来源:满船清梦压星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