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的我总是霸道任性,以为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当我一次次挫败后,我才明白世界不会以小我的意志去改变。
大家好,我是跟随冷爱老师学习多年的一名学员。
看了七年的冷爱的内容,一年半以前开始进入场域学习,去年十一正式线下学习。
现在冷爱老师所有的课程和直播我都会紧紧跟随,感恩冷爱场域让我找到了真正离苦得乐的路径。
以前的我总是霸道任性,以为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当我一次次挫败后,我才明白世界不会以小我的意志去改变。
随着跟冷爱团队的深入学习,我慢慢了解到想要真正的绽放自己的生命力,首先需要自我成长: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疗愈自己、成为自己、精进自己。
你是否想要自我成长但没有方向?你是否以为很了解自己实际上对自己有很多误解?你是否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是否不知道如何让自己更丰盛的活着?
让我们跟随冷爱老师一起走进自我探索的世界!
在过去,我内心总是住着两个角色,一个是无比渴望被关爱的内在小孩,另一个是希望自己能活成别人理想模样的黑暗父母,它们在我的内心世界不断拉扯,影响着我的生活。
去年冬天我们跟随冷爱老师和方老师上冬令营课程,开篇就是“一切从自我观察开始,其次在自我探索中继续,最后在自我识别中精进”。
我开始明白自我观察至关重要,同时每天开始认真写自我观察日记,慢慢区分内心的声音是内在小孩的声音,还是黑暗父母的声音。
一、内在小孩的渴望与依赖
对于内在小孩来说,它似乎永远处于一种“贪婪”的状态,什么都想要。
就拿婚姻生活举例,我会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赚的钱是自己的,老公赚的钱也该由我来支配。
在这段亲密关系里,我对老公的有非常多的期待,既盼着他能对我体贴入微,又希望他会赚钱,还能收拾家务,最好还能时刻为我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
冷爱老师说过不要把对方当成一站式服务中心。而对于长期不被满足的内在小孩而言,就是希望别人是自己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内在小孩总是用单一的方式喂养自己。当情绪涌上心头时,我会不停地往嘴里塞垃圾食物,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填补内心的空缺;
当我感到无聊或者觉得一天过得毫无意义的时候,就会开启疯狂买买买的模式;
要是自己能量处在低谷时,我就会抱着手机刷个不停,试图寻找一些心灵鸡汤,没有觉知的熬夜到凌晨四五点。
内在小孩永远追求快乐模式,不愿意承担责任,没办法真正独立起来。
哪怕是自己份内的事儿,也希望别人能代劳。工作了,就盼着能有份薪水高又轻松的工作,总是眼高手低,压根不愿静下心钻研底层规律;
结婚后,指望父母帮忙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有了娃,更是心心念念着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期望公婆能帮忙照顾孩子。
内在小孩常常看不见自己的情绪,也弄不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难以与自己的内心建立起深度连接。
明明心里想着关心提醒对方,可说出口的话却变成了说教指责;原本想好好沟通交流,结果却演变成吵架冷战;
内心渴望的明明是爱与温暖,表现出来的却是质问和怀疑。
当我开始向内探索时,才发现那些“声音”都是自己内在小孩的声音。
内在小孩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像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需要,渴望生命中重要的人给予支持和回应的情感需要;
希望能和不同的人建立连接、慢慢拥有自己社交圈子的需要,还有想玩耍、去旅游、放松享乐的需要等等。
然而,当这些需要没能得到恰当满足,一直靠单一方式“喂养”自己时,内心就会变得匮乏,进而滋生出数不清的欲望。
就好比衣橱都已经塞得满满当当了,可还是渴望拥有更多好看的衣服。
而当我们对自己的匮乏过度补偿时,又会产生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着明天能中个五百万,幻想着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幻想着所有人都应该围着我转……
那我们的内在除了内在小孩的需要、欲望和幻想外,还有什么声音呢?
那就是黑暗父母对我们自己的各种评判、指责、打压和要求。
二、黑暗父母的自我苛责与要求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从无忧无虑的小孩逐渐变成了对自己要求颇多的大人——不想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可偏偏却又活成了这样。
这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模式不知不觉就内化到了我们的骨子里。
那些批评指责、评判和所谓的标准,也许让我们活得并不快乐,也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是当我们不去觉察这些模式时,就会形成代际传递,用自己讨厌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曾经的我,身上黑暗父母的责任模式格外强大,对自己有许多的评判和指责。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爱自己,我定期在外面做美甲、洗头、美容,我会很用心的呵护我的“宇航服”,给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体验。
但是当我在场域里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自己的盔甲时,我发现我根本不爱自己。
我与自己有很多的距离,对自己也有特别多的不允许,我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差,我不允许自己在别人面前脆弱,我不允许自己放松下来……
而这种“不允许”是内化到我骨子里的,当我结婚后,我将不允许带到了我的婚姻中。
我不允许家里很乱,当老公乱扔东西,我会指责说教;当我在学习自我成长时,看见老公老是在刷短视频时,我会生气抱怨;当我儿子到处调皮捣蛋时,我会抱怨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听话……
而这些不允许全部来自己黑暗父母对自己的评判、指责、打压、要求。
黑暗父母存在着三种最为典型的模式:
结果价值化:就是把一个客观事实和人品强行绑定在一起。
例如孩子考了60分,就认定这个孩子是个糟糕的学生,要是没考上大学,那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要是没按照父母的要求结婚生子,那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结果动机化:同样是孩子考了60分,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根本没用心学习,认为是学习态度有问题。
在男女关系里也常见这种情况,要是情人节男朋友或者老公没送花,就觉得对方不爱自己,对自己不够用心,根本不爱自己……
把自己和别人工具化:天天逼着自己努力上进,还企图改造身边的人,希望他们能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其实当我把别人当做我的理想父母去帮助我完成我自己的功课时,就是把别人当成工具了。
觉得别人应该照顾我、满足我、支持我,把别人当成满足自己欲望、实现小我的幻想的工具……
每次听着冷爱老师读着伯特·海灵格的《我允许》,我总是会痛哭流泪。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为何要被别人的标准束缚?我为何要把那些评判和指责强加在自己和老公孩子身上?
当我慢慢在场域修炼时,我开始慢慢允许所有事情的发生……
允许自己很多时候就是不完美的,允许老公安于现状、轻松地活着也是可以的,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冷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解道德经,让我们“复归于婴”,超越二元对立,回到没有对错的地方。
我也尝试着不在评判身边的人或事,去对错去好坏。我发现去掉了黑暗父母的很多模式,我开心放松多了,我对家人也有了更多的抱持和包容。
三、为谁而活,回归本我
当我在自我探索中精进自己时,我开始认真思考:我究竟是为谁而活,为何而活,又该如何去绽放自己的生命光彩呢?
我渐渐明白:我不用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无需纠结于别人的评判和指责,更不用去迎合别人所谓的标准。我,就是为自己而活!
我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好好体验属于自己的生命旅程的,并不只是为了赚钱、为了工作 、为了家庭……
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老公的老婆、孩子的妈妈、爸爸妈妈的女儿……
我本就是我,本自具足,我只需要顺着我的生命之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
当我弄清楚了内在小孩的快乐模式和黑暗父母的责任模式后,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内耗的根源,也明白了与老公、孩子产生矛盾的症结所在,更清楚了自己和外界为何总会发生冲突。
随着内核越来越稳定,我不再向外去寻找自己的理想父母了,我成为了自己的理想父母。
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需要从三个方面去满足自己:多巴胺的快乐、血清素的滋养、内啡肽的创造。
当我慢慢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时,我开始用更健康的方式满足内在小孩的各种需要,悉心照顾好它。
我会通过多渠道定额定量地补充多巴胺。
例如一周一杯奶茶,一个月吃一个榴莲,一个季度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偶尔刷刷短视频玩玩游戏。
当有情绪时,我会先进行自我观察,写情绪日记让自己的理智中心上线,然后通过冥想的方式来疏解情绪。
我会先觉察自己当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梳理出自己常见的情绪类型,然后去探寻情绪产生的源头。
我发现自己的情绪有的源于原生家庭中父母模式的影响,有的则是后天自身经历塑造出的性格所致。
经过不断地自我观察,我察觉到自己愤怒的背后,其实藏着悲伤,甚至还有恐惧。
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内在理想母亲对自己的看见与支持。
平日里,我会把我们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也会偶尔参加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电影,我也会经常去沐浴阳光、亲近自然,通过这些方式去获得血清素的滋养。
我的内在理想父亲主要带我挑战舒适区。当我要减肥时,我会咬牙坚持跑步、每周三次普拉提,享受运动后的畅快感;
当我需要去拓展社交圈子,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时,我会突破内心的防御,真诚的跟人交流;当我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时,我会认真钻研,研究清楚整个底层逻辑。
内在理想父亲带着我去探索未知,带着我不断向上攀登,带着我去收获内啡肽带来的成就感。
冷爱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活在过去会后悔,活在未来会焦虑,只有活在当下才会圆满。”
我一直提醒自己活在当下,放低小我,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去抱持、引领自己。
当我们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什么事情不在向外求时,我们也会慢慢明白任何人的给予都是对我们的恩赐,我们也会变得更加感恩,成为自己生命的创造者!
祝福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祝福我们都能离苦得乐,祝福我们都能拥有更好的状态,去绽放更好的生命力!
祝福感恩赞美一切!
你是否也想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相信你已经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具体的方法。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来源:冷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