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立法工作情况。从2021年至今近五年来,新制定法律36件,修改法律63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5件,作出法律解释1件;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6件,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地方性法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关情况。
近五年来新制定法律36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立法工作情况。从2021年至今近五年来,新制定法律36件,修改法律63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5件,作出法律解释1件;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6件,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五年来立法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能源法、增值税法、关税法、印花税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粮食安全保障法、期货和衍生品法,修改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审计法、统计法、会计法、种子法、畜牧法、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反洗钱法等。为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内外环境。修改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方面的基本法律、立法法、监督法、代表法和有关议事规则等,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数据安全法、对外关系法、反外国制裁法、陆地国界法、海警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反有组织犯罪法,修改保守国家秘密法、反间谍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监察法、行政复议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修改文物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等。健全保障改善民生法律制度。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律援助法、学前教育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职业教育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治法、慈善法、体育法等,作出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等。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制定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修改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作出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人民法院将有力有效治理网络暴力、诬告陷害等
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表示,算法、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争议和纠纷。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回应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坚持支持和规范并重,制定了人脸识别、网络消费、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
在自然人数据权益保护方面,推进关于算法伦理、算法规则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司法规制,指导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明确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依法审理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新类型网络侵权纠纷案件,判决超出合理且必要限度、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损害赔偿力度,向社会传递司法对个人信息滥用说“不”的鲜明价值导向。在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依法制裁经营者违背销售承诺的行为,例如,依法认定网络主播虚构事实、恶意炒作营销构成欺诈,判决退还消费者购物价款并赔偿消费者三倍价款,整治直播乱象,规范平台责任。依法审理涉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案件,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年龄、智力水平以及打赏金额等,依法认定打赏行为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宜程度的,判决返还打赏的款项。贺小荣还说,最高法院将进一步推动激活《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侵害禁令条款,有力有效治理网络暴力、诬告陷害等社会不良现象,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广东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