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着前面课程,咱们接着来看一个特别常用的动词——“sing”,唱歌,对吧?它对应的名词是“song”。那“sing”是怎么变成“song”的呢?其实靠的就是元音互换——也就是a、e、i、o、u这几个元音字母之间的替换。你从拼写上看,就是把i换成 o,很简单吧?
接着前面课程,咱们接着来看一个特别常用的动词——“sing”,唱歌,对吧?它对应的名词是“song”。那“sing”是怎么变成“song”的呢?其实靠的就是元音互换——也就是 a、e、i、o、u这几个元音字母之间的替换。你从拼写上看,就是把 i 换成 o,很简单吧?所以记住这个规律:很多时候单词变形,无非就是几个元音字母换来换去。
如果你觉得我讲得太细反而有点乱,没关系,忘掉细节也行!就记住:很多单词变来变去,其实就是 a、e、i、o、u 这几个字母互相替换。比如“sit”(坐)是动词,它的名词形式“seat”(座位)也就是 i 和 ea 之间的元音互换。
再补充两个词:“set”(放置)其实也和“sit”有关,也是通过 i 和 e 互换来的——你有没有发现,它们发音像、意思也有关联?都是表达一种“放”或“坐”的动作。
再看难一点的“settle”(定居、解决),它就是在“set”后面加了个“-le”。这个“-le”有时候表示“反复”或“小”的动作,比如让东西慢慢沉淀、稳定下来。多出来的那个“t”呢,其实没啥实际意思,就是为了发音顺一点。类似的还有“little”(小的),里面的“le”就表示“小”的概念。
好,那现在你能不能理解,为什么英语里有些动词变过去式、过去分词时不直接加 -ed?比如 sing → sang → sung,或者 sink → sank → sunk,swim → swam → swum?其实你看,它们都是靠 i、a、u 这几个元音互换来变的!所以表面上不规则,背后其实有规律。
不只是这些,比如run → ran → run,drive → drove → driven,是不是也符合元音互换?其实很大一部分所谓“不规则”动词都是靠元音或辅音互换构成变化的。比如“send”的过去式是“sent”,这就是辅音互换(d 和 t 互换)。所以,“不规则”动词其实也分几种类型,大部分都有迹可循。
插个小知识:其实最早的时候,英语动词变形本来就没有 -ed 这个套路,都是靠这种元音变化来变的。后来才发展出加 -ed 的规则形式。但那些特别常用的动词,因为大家天天用,改不过来,就保留了下来,成了现在的“不规则动词”。所以你发现没,不规则动词反而大多是日常中使用频率特别高的那些。
好了,回到主题。比如“bite”(咬)这个词,你认识吧?通过元音互换,它衍生出了一系列词:
“bitter”(苦的),来自“bite”加“-er”,表示“反复咬”——想象一下咬到苦的东西不停咂嘴的样子;
“bit”(一点),就是“咬下来的一小块”;
“bait”(诱饵),就是“用来让鱼咬的东西”;
“beetle”(甲虫),是“bite”加“-le”,表示“咬树叶的小东西”;
“abet”(教唆),来自“a-”(表示方向)加“bet”(其实就是“bite”的变体),原意是“放狗咬人”,后来引申为“怂恿”。
你看,从一个简单的“bite”,通过元音互换,我们就能理解这么多词! 有些词可能你目前很少见到,甚至到考托福、GRE 才会碰到,但背后的构词逻辑是一样的。
再比如“hurricane”(飓风),它其实是由“hurry”(匆忙)和“come”(来)组合并经历元音互换缩合而来的——飓风不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风吗?
还有“simultaneous”(同时发生的),你看是不是能看出“same”(相同)和“time”(时间)的影子?也是元音互换之后组合成的。
有时候单词里会多出一些字母,比如“liquid”(液体)中的“l”,或者“simultaneous”中的“l”,它们可能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发音方便,或者是历史上遗留的拼写习惯。遇到这种情况,不必纠结,了解即可。
词根之间也常常存在元音互换。比如 “spect”(看)和 “spic”(看)其实是同一个来源,e 和 i 互换了。所以“respect”(反复看 → 尊重)、“inspect”(向内看 → 检查)、“suspect”(向下看 → 怀疑)、“prospect”(向前看 → 前景)都是这一家族的。
再比如 “able”和“ible” 这样的后缀,其实也是元音互换的结果,本质是一样的。词根方面,像 “ul”、“el”、“ol” 其实都来自表示“成长、老”的原始词根,比如:
“adult”(成年人),“ul”表示成长;
“adolescent”(青少年),“ol”表示生长;
“elder”(年长者),其实就是“older”的元音互换形式。
所以你看,不管是单词变派生词、词根变体,还是前缀后缀的变化,元音互换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这节课内容挺多的,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微信小程序里搜:“英汉思维学英语”,在里面快速提升,但核心只有一点:英语单词并不是随意拼写的,很多词是通过元音互换衍生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 “音近意联”,发音相近的词,意思也往往有关联。
来源:爱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