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8 日,深蓝汽车以五款重磅新品的密集发布,向世界展示着 "中国智造" 的加速度 —— 全新 S07 开启预售、S09 超长续航超充版上市、L06 全球首发,连同 DEEPAL S05/S07 的欧洲登陆,构成了这家年轻车企最凌厉的全球化攻势。
当慕尼黑车展的聚光灯照亮深蓝 S05 的欧洲首秀,千里之外的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正同步上演着一场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进程的战略发布会。
9 月 8 日,深蓝汽车以五款重磅新品的密集发布,向世界展示着 "中国智造" 的加速度 —— 全新 S07 开启预售、S09 超长续航超充版上市、L06 全球首发,连同 DEEPAL S05/S07 的欧洲登陆,构成了这家年轻车企最凌厉的全球化攻势。
这场发布会的背后,是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与新总裁姜海荣的 "背靠背作战",更是汽车思维与 ICT 思维的深度融合,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竞争提供了全新范式。
战略协同:两种思维的化学反应
"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个方向,后背交给兄弟,就能看到整个世界。" 邓承浩的这句话,道出了深蓝汽车当下最重要的战略布局。在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前夕的媒体沟通会上,这位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技术专家,与拥有二十年华为荣耀履历的姜海荣完成了首次公开亮相,正式宣告深蓝进入 "智电双全" 的新时代。
姜海荣的加入被业内视为深蓝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
这位同时具备十年技术产品经验与十年市场营销积淀的职业经理人,将华为系的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和全球化视野带入了深蓝。
"这是汽车思维和 ICT 思维的一次深度融合," 邓承浩强调,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经验移植,而是要在保持深蓝电动化基因的基础上,注入智能化的新动能。数据显示,姜海荣主导的荣耀海外市场拓展曾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超 30%,这一经验正被应用于深蓝的全球化布局 —— 目前深蓝已覆盖 70 余个国家及地区,2025 年海外销量目标直指 5.6 万辆,2030 年更计划实现 38 万辆的海外年销量,占总销量的 35%。
组织架构的优化同步推进。深蓝推行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将决策链条压缩至最少环节,配合 "搞好分配" 的激励机制,形成了独特的组织战斗力。邓承浩透露,深蓝已完成核心员工持股计划,90 多位早期核心成员成为企业发展的 "利益共同体"。这种机制创新与姜海荣带来的 ICT 行业效率基因相结合,使得深蓝在产品迭代速度上具备了显著优势 —— 从 S05 到 S07 再到 L06,每款产品的间隔周期不超过 12 个月,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突围:双轨制构建护城河
在慕尼黑车展的技术展示区,深蓝 S05 搭载的 3 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引发了欧洲同行的高度关注。这款与苹果 A18 芯片同制程的车载芯片,代表着深蓝在智能化领域的硬核突破。技术创新始终是深蓝的核心战略,其构建的 "自主研发 + 生态合作" 双轨技术体系,正在重塑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标准。
自主研发方面,深蓝已打造出原力超集电驱、原力智能增程等核心技术。其中原力超集电驱系统实现了全球同级最高效率,使 S07 增程版的馈电油耗低至 3.8L/100km;而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则解决了低温续航痛点,在 - 30℃环境下仍能保持 50% 的动力性能提升和 15% 的充电时间缩短。安全领域,iBC 数字电池管家通过 24 小时全方位监控和 10 毫秒极速报警,将电池安全预警准确率提升至 96% 以上。
生态合作上,深蓝与华为、宁德时代的深度绑定形成了差异化优势。S09 首发搭载的华为乾崑 ADS 4 系统,通过 WEWA 技术架构实现了从 "类人" 到 "超人" 的智驾进化;而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骁遥电池采用 5C 超充技术,10 分钟即可补能 160km,彻底解决了增程用户的里程焦虑。这种 "不做华为第六界,而是追求最佳 CP" 的合作定位,让深蓝在技术整合中保持了自主性。
南京深蓝数智工厂是这些技术落地的重要保障。这座规划年产能 20 万辆的智慧工厂,通过 11 道质量墙的层层把控,实现了产品的高品质交付。即将挂牌的新工厂还将引入更多智能化生产设备,为深蓝的全球化产品供应提供支撑。
全球破局:从产品出海到生态扎根
"在挪威,我们提供 7 年 / 16 万公里的整车质保;在慕尼黑,我们展示符合欧盟标准的全电平台。" 深蓝汽车欧洲事业部总代表袁明学的这句话,揭示了深蓝全球化的核心策略 —— 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向深度的本地化运营。
欧洲市场的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作为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地区,欧洲对产品品质和技术标准的要求极为严苛。
深蓝 S05 在欧洲定价 3.899 万~4.499 万欧元,通过 "高价反哺" 策略实现全球同质同价,既避免了低价竞争的陷阱,又彰显了技术自信。为适应欧洲市场,深蓝完成了超过 150 项本土化适配,包括针对北欧冰雪路况的 ESP 标定、符合欧盟环保标准的内饰材质选用,以及 L2 + 级智驾系统对环岛规则的精准适配。
这种本土化运营已初见成效。7 月在挪威开业的欧洲首家旗舰店,首月订单即突破 1200 辆,其中 60% 来自传统豪华品牌用户的转化。慕尼黑车展上,搭载固态电池技术的深蓝 S05 更是吸引了大批欧洲观众试乘体验,当地媒体评价其 "智能座舱和交互水平已超越不少传统欧洲品牌"。
全球布局呈现多极发展态势。在东南亚,泰国罗勇工厂已投产右舵版 S05,目标是将其打造为月销 2 万辆的全球大单品;在中南美和中东非市场,深蓝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渠道快速渗透。按照规划,深蓝将在 2025 年底前进入 90 个国家及地区,终端触点建设方面,到 2030 年将实现订单中心 2500+、交付中心 1000+、维保中心 2000 + 的全球服务网络。
价值竞争的新赛道
深蓝的全球化突围恰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转型期。当价格战的硝烟逐渐散去,以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姜海荣强调:"深蓝绝不以低价低质换取市场,不仅要在中国市场立足,更要成为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 这种战略定力在其产品定价上得到充分体现 ——S07 预售 15.69 万~17.39 万元,S09 定价 27.99 万~30.99 万元,均瞄准主流价值市场而非低价区间。
邓承浩为深蓝制定的 "智领 2030" 战略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路径:未来 5 年累计推出 30 款新车型,覆盖从 15 万到 30 万元的主流市场区间;技术上,2026 年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试点商用,2028 年推进 L4 级试点商用;全球化方面,通过 "品牌出海、产品出海、产业出海、服务出海" 四维联动,最终实现 200 万辆的年销量目标。
在慕尼黑车展的中国车企展区,深蓝与其他 115 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共同展示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体系实力。从电池技术到智能驾驶,从整车制造到生态服务,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单一产品输出迈向全产业链协同 "生态出海"。正如德国汽车专家斯特凡・布拉策尔所言:"中国厂商具备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这种一体化模式加快了研发速度和市场响应。"
当深蓝 L06 的磁流变悬架系统在慕尼黑车展的测试跑道上展现出超跑级操控性能,当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在欧洲的复杂路况中完成精准导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已进入技术定义价值的新阶段。
深蓝汽车的实践证明,唯有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持续升级,将全球化野心落实为本土化运营的精耕细作,才能在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赛中占据先机。邓承浩与姜海荣的 "背靠背作战",不仅是深蓝的战略选择,更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突破全球竞争壁垒的关键密码。
来源:新车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