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攻略,内附食疗方五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6 11:20 1

摘要:清明时节,万物生长,正是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关键期。此时气候多变,湿气渐重,稍不注意易引发不适。

清明

养生

Health Tips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正是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关键期。此时气候多变,湿气渐重,稍不注意易引发不适。

01 清明起居养生

清明前后昼夜温差大,早晚需注意保暖,尤其护好颈、腰、膝等关节部位。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过厚导致出汗后受凉。白天开窗通风时,避开晨间湿气较重的时段,可选择上午10点后或午后阳光充足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春季肝气旺盛,易引发情绪波动,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可尝试用温水泡脚15分钟,加入艾草或生姜以驱寒祛湿。同时,避免熬夜,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早起后可适当拉伸筋骨,如练习八段锦或太极拳,帮助升发阳气,缓解春困。

02 饮食调养重点

清明饮食宜“清补”,多吃时令蔬菜如荠菜、香椿、春笋等,既能疏肝健脾,又能清热利湿。荠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凉拌或煮粥;香椿含有硝酸盐,建议焯水后再烹饪。此外,适量食用川贝、山药、莲子、百合等平补食材,避免过于温燥或寒凉。

湿气重的人群可增加利水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冬瓜等。推荐早餐用红豆薏米粥搭配茯苓糕,既祛湿又养胃。忌食油腻、辛辣及冷饮,以免加重脾胃负担。清明时节也是过敏高发期,有过敏史者应少吃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

03 防病关键措施

清明前后花粉浓度升高,易诱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外出建议佩戴防花粉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洗鼻腔。家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更换床单被罩,减少尘螨滋生。若出现皮肤瘙痒或呼吸道不适,可用金银花、薄荷煮水熏蒸或外洗。

气候潮湿易滋生细菌,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隔夜饭菜。雨天出行后及时更换鞋袜,保持足部干燥,预防真菌感染。老人与儿童抵抗力较弱,可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水等常用药,以防突发肠胃不适。

04 运动养生建议

清明踏青是传统习俗,也是最佳运动方式。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在公园、郊外散步,时长控制在30-6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爬山时注意调整呼吸节奏,采用“鼻吸口呼”法,避免大口喘气吸入冷空气引发咳嗽。

久坐族可练习“靠墙深蹲”,后背贴墙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每次保持10秒,重复10组,能强化下肢力量。办公室人群可每隔1小时做颈椎操:双手交叉抱头,缓慢后仰对抗手掌,持续5秒后放松,缓解肩颈僵硬。

05 五则清明食疗方

PART.01

荠菜豆腐羹

新鲜荠菜焯水切碎,与嫩豆腐同煮,加少许盐和香油。此方清热解毒,适合目赤咽痛者。

PART.02

艾草鸡蛋汤

艾草15克、生姜3片与鸡蛋同煮,喝汤吃蛋,可散寒除湿,缓解女性经期腹痛。

PART.03

桑葚枸杞粥

桑葚干20克、枸杞10克与粳米同煮,滋阴补血,改善春燥引起的失眠。

PART.04

陈皮茯苓茶

陈皮5克、茯苓10克沸水冲泡,健脾祛湿,适合痰湿体质。

PART.05

山药莲子排骨汤

山药、莲子各50克与排骨炖煮,补益脾胃,增强免疫力。

06 情绪调节之道

清明祭扫易引发哀思,情绪低落时可尝试“呼吸冥想”:闭眼深吸气4秒,屏息2秒,缓慢呼气6秒,循环5分钟。亦可佩戴香囊,内置合欢花、薰衣草等宁神草药,通过芳疗舒缓心情。

多参与户外活动,如放风筝、种植绿植,通过接触自然转移注意力。与亲友倾诉或书写日记,也有助于释放压力。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