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民李阿姨接到一个显示为虚拟号码的电话,对方操着严肃的口吻,自称是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告知李阿姨她的医保账户因涉嫌违规报销被冻结,需要立即处理,否则将影响后续所有医保待遇,甚至可能面临法律责任。李阿姨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得不知所措。随后,“工作人员”通过短信给李
近期
部分群众反映接到虚拟号码来电
对方自称是“医保局工作人员”
谎称参保群众的医保账户存在异常
如账户停用、透支、报销异常
城乡医保赠款补贴已发放等
要求群众通过链接查看
解除风险
案例一:虚假链接窃取资金
市民李阿姨接到一个显示为虚拟号码的电话,对方操着严肃的口吻,自称是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告知李阿姨她的医保账户因涉嫌违规报销被冻结,需要立即处理,否则将影响后续所有医保待遇,甚至可能面临法律责任。李阿姨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得不知所措。随后,“工作人员”通过短信给李阿姨发送了一个链接,称点击链接填写相关信息并完成操作就能解除账户冻结。李阿姨心急如焚,没有多想便点击链接,按照页面提示输入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医保密码等重要信息。没过多久,李阿姨就收到银行短信通知,她银行卡里的积蓄被转走了大半。
案例二:电话诱导转账陷阱
退休职工张大爷也接到了类似的诈骗电话。“医保局工作人员”表示张大爷的医保账户出现巨额透支,涉嫌诈骗,已被立案调查。为了证明张大爷的清白,需要他将个人资金转移到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清查,待调查结束后会全额返还。张大爷起初有所怀疑,但对方准确说出了他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医保卡号,还通过电话播放了一段看似是执法现场的嘈杂声音,让张大爷逐渐放松了警惕。在对方的步步诱导下,张大爷最终将自己的养老钱转到了所谓的“安全账户”,结果可想而知,钱一到账就被诈骗分子卷走,再也无法追回。
在整个诈骗过程中
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电话中的演技
按照“诈骗剧本”的要求
要声色俱厉、声情并茂,诱骗他人入局
而全部过程一般会分为三个步骤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01
骗取信任
骗子通过网络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后,冒充“社保局”“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参保人员打电话,先骗取参保人员的信任。
02
震慑恐吓
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有时,为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让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缉令。
03
遥控转账
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诱骗受害人入局。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卡插入ATM机,然后把卡内的资金转到指定的账户,或者要求受害人将所有资金汇集到一张银行卡,然后骗子通过骗取受害人该张银行卡的密码、验证码、网银等信息将该张银行卡的资金转走。
警方提醒
当接到陌生电话,自称医保局工作人员时,不要轻信,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途径核实情况。凡是通过电话、短信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操作的都是诈骗。
社保卡兼具银行金融功能,不要随意转借他人。接到有关语音电话或短信,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账户及身份信息,不能按其提示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更不能随便点击或者拨打短信里的不明链接、电话。
若发现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来源:晚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