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送爽,硕果盈枝。9月11日,青岛市第十一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题赛决赛在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成功举办。经过层层选拔,16个来自省内外的优秀项目会师决赛舞台,在决赛现场进行了激烈的比拼,最终“用科技助力一颗蔬菜的全球之旅”项目获得一等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9月11日,青岛市第十一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题赛决赛在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成功举办。经过层层选拔,16个来自省内外的优秀项目会师决赛舞台,在决赛现场进行了激烈的比拼,最终“用科技助力一颗蔬菜的全球之旅”项目获得一等奖,打造“精准生物育种平台,释放未来作物生物潜能创制高产高蛋白超级饲用玉米”“鼎信阳光5G植物工厂”2个项目获得二等奖,“数字农业金融服务平台”等3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充分展示了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专业赛制+打造亮点: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多领域突破
本届决赛延续“项目路演+专家提问+现场评分”的赛制,邀请5位来自乡村振兴、产业投资、创业服务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评委们从技术含量、商业模式、带动效应、团队素质等多角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考评,通过专业建议帮助选手完善方案,提升项目的可行性和成长性。“参加这样这一场专业的赛事,通过不断优化项目思路,对提升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杨家山里农文旅融合一体化运营项目代表表示,在政策支持以及企业合作方面,对公司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非常有益的指导和借鉴。赛事现场配套打造政策解读区、项目展示区、金融助农区、产品品鉴区“四大功能区”,营造出沉浸式的赛事体验氛围。
本届赛事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项目,诸如“一颗蔬菜的全球之旅”项目锚定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高附加值赛道,通过建设数字化自动化的蔬菜生产加工车间,打造从田间到国际餐桌的全产业链,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物育种平台”项目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工具,创制高产高蛋白饲用玉米,助力解决大豆进口依赖问题。“5G植物工厂”项目依托物联网技术和立体无土栽培,实现农作物全年智能化生产,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数字农业金融服务平台”项目运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数字融资和风控服务,破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盐碱地彩色小麦”项目通过“以种适地”策略选育耐盐碱彩麦品种,实现盐碱地资源的高值高效开发。“藻基封碳”项目通过基因编辑藻种实现高效固碳,将工业废气转化为生物柴油和有机肥,为高碳排放行业提供低成本减排路径。
创新平台+金融助力:构建长效机制助力农创发展
本届赛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赛项目质量较往届有明显提升。评审现场,专家对本届参赛项目整体表现出较高的创新水平和实用价值给与充分肯定,他们表示,参赛项目涵盖领域广泛,技术含量显著提升,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环节的创新,还延伸至产业链金融、资源循环利用、数字农业等新兴领域,多数项目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带动能力,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金融支持为创新创业项目健康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大赛现场,青岛农商银行为13个参赛项目预授信4950万元,太平洋产险青岛分公司为本届大赛入围项目提供了定制服务,并推出多项专属金融保险产品,为农创项目提供优惠利率和便捷服务。同时,大赛还组织了多场投融资对接活动,邀请多家投资机构与优秀项目进行深入交流,推动创新成果与资本市场对接。
“双创”赋能+未来规划: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农村创新创业工作部署,持续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出台多项人才培养、信贷融资、技术指导等支持政策,为农创客程站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市农村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带动就业效果明显,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注入新动能。
历经多年发展,“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题赛已成为推动我市农村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往届大赛培育的优秀项目多次获得省、全国赛事奖项认可,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通过赛事平台,有效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乡村振兴创业项目和创新企业,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
下一步,青岛市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围绕智慧农业、生物育种、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领域,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推进创业成果加快落地转化,打造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高地,为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王一帆
来源:青岛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