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秋意愈浓,天气转凉,在新华区却涌动着一股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创新暖流”。9月11日,该区召开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警网融合工作推进会,全面推广经过试点检验的“1456”警网融合新模式,推动警务专业力量与网格基层力量从“简单相加”走向“深度相融”,为党
近来秋意愈浓,天气转凉,在新华区却涌动着一股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创新暖流”。9月11日,该区召开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警网融合工作推进会,全面推广经过试点检验的“1456”警网融合新模式,推动警务专业力量与网格基层力量从“简单相加”走向“深度相融”,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注入新动能。
会前,与会人员分组观摩了新华区综治中心和新华区矿工路街道培新街社区、光明路街道长青社区、西高皇街道天湖苑社区3个警网融合示范社区。大家一路看、一路议、一路思考,从一个个鲜活案例中感受警网融合带来的治理效能提升。
“1456”模式: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什么是“1456”警网融合模式?新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骏在解读方案时介绍,“1”即“警网合一”,实现警格嵌入网格、警务通链接网格通、巡防体系纳入网格体系;“4”是“四级贯通”,在镇办、村(社区)、网格、群防群治4个层面推动队伍融合;“5”是“五制牵引”,以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协同支援、业务培训、评价奖惩5项机制激发网格活力;“6”是“六事联抓”,聚焦基础信息联采、特殊人群联管、服务事项联办、矛盾纠纷联调、风险隐患联排、社会治安联防6大重点事项。
这一模式不是警务工作与网格管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组织重构、资源重组、机制重建,实现化学反应、产生乘数效应。
试点社区:融出实效、融出平安、融出满意
在光明路街道长青社区,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已经形成了“日见面、周研判、月讲评”的工作默契。长青社区民警郑义方介绍,警网融合让长青社区辖区盗窃三车类案件从1月—5月的12起下降到6月—7月的仅1起,电诈案件从10起实现到如今的“零发案”。
矿工路街道培新街社区作为全市首个警网融合示范点,创新实施“不放心台账+警网融合”模式。社区党委书记李玖鹏介绍,他们针对辖区内“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事”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明确两大类、9小项、48条风险指标,实行“红黄蓝”三色分级动态管控。“红色代表即刻处置,黄色代表3日限时办结,蓝色代表持续关注。”李玖鹏说,确保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该社区还创新组建“流动网格员”队伍,构建“固定网格+流动网格”协同治理模式。这些流动网格员凭借每日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和“民情前哨”,有效填补了固定网格员在早间、夜间及节假日的巡查空白。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培新街社区的“老贺调解室”名声在外。9月初,社区第14网格网格长郭美娟接到微网格员反映居民因毁绿自建车位发生争执。网格长采用背靠背劝导方式调解,但一名醉酒居民情绪激动,场面难以控制。网格长立即上报社区民警,民警到场后制止争吵,待情绪稳定后将双方代表约到老贺调解室进行释法明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西高皇街道天湖苑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郭军帅讲述了一个惊险又暖心的故事:网格员发现辖区内某处长期聚集老年人,立即联系社区民警。经联合执法,成功查处了一起涉案41人、资金12.7万元的非法吸储案件,守住了老人们的“钱袋子”。
成效显著:“四降一提”展现治理新效能
光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文婷用“四降一提”概括了警网融合的显著成效:治安案件案发量下降16.53%,电信诈骗案件发案量下降70%;矛盾纠纷警情量下降;重点风险隐患下降;群众诉求信访量下降;治理效能总体提升。
培新街社区的数据更为亮眼:今年以来矛盾纠纷警情环比下降15.7%,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0%,电信诈骗案件继续保持“零发案”。在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8月份的满意度测评中,辖区群众的满意度高达98%。
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今年6月,一场强降雨导致矸南小区西门口积水严重,微网格员轩红林发现后立即上报,网格长迅速组织力量清理下水管道,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事后,网格长将此事记录在“不放心”台账,定期排查易积水点,并对该微网格员给予积分奖励。
在培新花苑小区,物业人员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上报网格长和社区民警,他们冲进居民家中救出两名老人和两名儿童。获救居民送来锦旗致谢,街道对表现优秀的物业员工给予现金奖励。
专业筑基也让网格员破解了“本领恐慌”。培新街社区将考取社工证作为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21名干部职工全部报名参考,已有7人成功取证。“持证上岗让我们运用专业方法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升。”一位网格深有感触地说。
全面推开:让平安就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
“全面推广警网融合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新华区委书记张伟民在讲话中强调,要夯实“网格”这个基础工程,紧扣“融合”这个关键环节,把握“成效”这个最终落脚点,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
与会的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付全充分肯定了新华区警网融合试点成效。他表示,市公安局将继续关心支持新华区工作,为全市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贡献更多力量。他要求新华分局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明晰职责任务、提升履职能力、聚焦主责主业,在主动融入、优化机制、数智赋能、服务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新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建国在主持讲话中要求,各镇办、各部门要迅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细化工作措施,勇于探索创新,确保警网融合工作在全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随着‘1456’警网融合模式在该区全面推开,新华区正以党建为引领,编织着一张更密更实的基层高效能治理安全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伟民说。
记者手记:
当基层治理中“警察蓝”遇上“网格红”
这些天走访新华区的社区,我常常被一抹抹“警察蓝”和“网格红”所吸引。他们或是并肩巡查,或是在居民家中耐心化解矛盾,这都是这个秋天最温暖的风景。
在新华区矿工路街道培新街社区,我听说了“老贺调解室”的民警贺广科自掏腰包为困难患者买药的故事。那个下午,当网格长发现精神障碍患者崔某情绪异常时,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民警。贺广科没有推诿,而是细心了解情况,得知患者因经济困难无法购买肝病用药后,悄悄买来一年的药量。“我们都是社区一家人”,贺广科这句话道出了警网融合的真谛。
在新华区西高皇街道天湖苑社区,网格长郭军帅跟我聊起那个虚惊一场的诈骗预警。80多岁的鞠老太太要取现60万元,银行工作人员警觉地联系了社区民警。让我感动的是,民警没有简单地把事情推给银行,而是立即联系网格长一同上门。虽然最后证实是老人要给儿子盖房用,但他们还是耐心叮嘱注意事项,留下联系方式。“大额资金往来一定要多留意,有事随时找我们。”这句叮嘱,让老人连连点头。
走在社区里,我看到网格长和民警在一起巡查“九小”场所安全隐患,在一起调解邻里纠纷,在一起走访独居老人。那种默契,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一位老民警跟我说:“现在有了网格长的帮助,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而网格长也发自内心地说:“有了民警的支撑,处理问题也更有底气了。”
雨后的社区格外清新,“警察蓝”和“网格红”的身影在小区里格外醒目。他们或许正在处理一件小事,或许正在化解一个矛盾,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织就了一张温暖的基层治理网。这张网,兜住的是居民的平安,托起的是百姓的幸福。
平报融媒记者 毛玺玺 朱江淼 见习记者 徐婉君
来源:dahai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