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梅( Armeniaca mume ),别名梅实、黑莓、熏梅、桔梅肉,是经典的药食同源植物 ,属蔷薇科杏属,为落叶小乔木,1 年生小枝绿色。乌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
揭秘乌梅芽苗切根移栽的成功育苗技巧!
聂建波等
乌梅( Armeniaca mume ),别名梅实、黑莓、熏梅、桔梅肉,是经典的药食同源植物 ,属蔷薇科杏属,为落叶小乔木,1 年生小枝绿色。乌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 。乌梅果实椭圆形,青中透黄,味酸涩,可盐渍、干制或熏制成乌梅,果肉含有有机酸、萜类、甾醇、氨基类、糖类、挥发性成分、脂类、黄酮类、生物碱、微量元素等 ,不仅可用来食用,还可以入药,具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驱虫止痢之效,还有抗菌、抗肿瘤、抗生育(杀精)、抗过敏、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同时还是碱中毒的解毒剂 。目前我国对乌梅的研究主要是在药理作用方
面比较多,对乌梅的繁育栽培研究较少。为此,笔者于 2017 年对乌梅的播种育苗展开了试验,对乌梅的大田苗床播种育苗和芽苗切根移栽容器育苗进行对比,发现乌梅芽苗切根移栽容器育苗出苗率明显要高于大田苗床播种育苗,且苗木整齐,须根发达,管理方便,劳务成本低,栽植成活率高。所以,本文对乌梅的芽苗切根移栽育苗技术进行总结梳理,以期对今后乌梅的苗木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1 圃地选择
乌梅的育苗圃地应选择在通风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圃地可搭建装有喷灌系统的中高遮阳棚,遮阳棚高3m ,配遮阳率75%左右的遮阳网。
2 沙藏层积催芽
乌梅以种子繁殖为主 。每年的 10 — 11 月,将去除果肉的乌梅种子用 0.5%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3~5min ,清洗干净后再浸于 50℃ 左右的温水中,让其自然冷却至常温,24h 后取出待沙藏层积催芽。
沙床建于背风向阳,无鼠害之处。采用过筛后的干净无污染的细沙作沙床,沙先铺 8cm 厚,然后将浸种后的乌梅种子均匀置于沙床上,再盖上一层 2cm 厚的细沙。最后,浇透水后搭矮拱棚盖上薄膜密封。沙藏层积催芽期间,当沙床表面露白时要及时浇水保持湿润。
3 育苗容器与基质的选用
育苗容器规格不宜过小,建议采用口径8cm 、高12cm 的可降解的无纺布容器;基质为透气性和保水性好的以草炭、蛭石、珍珠岩等为原料按照一定体积比配成的混合轻基质。育苗容器可放在育苗框内或直接摆在苗床上,苗床宽 1.0~1.2m 左右。
4 芽苗切根移栽
翌年3月待沙床中的乌梅种子基本长齐芽苗后便可开始芽苗切根移栽。
移苗前将沙床浇透水,然后用竹片等工具将芽苗起出,再将芽苗根部的种壳剥除,放在干净的小木板上用锋利的刀片切去芽苗的根尖部分,切根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用湿纱布盖好,立即移栽。移栽时用筷子粗细的工具对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进行引孔,然后将芽苗根部插入孔中,将孔填平,再浇透水。
5 苗期管理
芽苗切割移栽完成后,浇透水后搭矮拱棚,盖薄膜和遮阳网保湿控温,盖薄膜期间注意观测棚内温度以及苗床水分变化。当棚内温度较高时,应掀开薄膜两端或直接掀开薄膜降温,苗床干燥时应及时浇水。当芽苗成活后应及时撤掉薄膜和遮阳网,以免高温天气造成烧苗并影响光照。夏季高温天气应盖遮阳网,及时浇水,抗旱保苗。芽苗切根移栽完成后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灭菌杀虫。乌梅苗期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炭疽病等,可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进行病害防治;苗期虫害主要有卷叶蛾、蚜虫等,卷叶蛾可进行人工扑杀或使用敌百虫喷杀,蚜虫可用亚胺硫磷防治 。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