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推普周】推广普及 规范应用 文化传承 贵阳市“十四五”语言文字工作成效显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0:28 1

摘要:“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规范化应用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多维度发力、多举措推进,在普通话推广、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及文化礼仪传承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城市文化发展与形象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9月12日《贵州教育报》3版

“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规范化应用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多维度发力、多举措推进,在普通话推广、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及文化礼仪传承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城市文化发展与形象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1 通用语言推广:政策护航+精准施策,实用性与覆盖面双突破

据了解,贵阳市始终将普通话推广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任务,以政策为支撑、以需求为导向,实现政策性与实用性双重提升。早在2005年就出台《贵阳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以地方性法规明确普通话推广与规范汉字推行路径,并于2021年结合实际需求完成修订,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特点,贵阳市实施精准化推普策略。在民族地区,聚焦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普通话+工艺推介”“普通话+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普及活动10余次,既助力民族文化走出去,又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在农村地区,以“童语黔行”推普志愿活动为抓手,累计组织3000人次志愿者深入基层,为6000余名儿童提供普通话辅导,填补农村地区语言教育短板。

在重点人群培育上,贵阳市持续发力。面向学生儿童,连续14年举办“书香贵阳”阅读推广活动,累计开展阅读活动240余项、1600余场,同时成功举办十五届社区儿童图书音乐节,以趣味活动激发语言学习兴趣;面向教师群体,每年组织“三字一话”及幼儿教师比赛,并将比赛奖项纳入职称申报业绩成果,以专业考核倒逼语言能力提升。2025年贵州诗词大赛贵阳赛区活动中,全市共有5.8万人参与,进一步营造了学好普通话、用好语言文字的浓厚氛围。

贵阳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活动。

2 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引领+社会共治,应用场景全面升级

贵阳市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视为城市发展和形象的重要载体,以校园为核心阵地,向社会场景延伸,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3所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77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138所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746所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2023年,贵阳市教育局因工作成效突出,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贵阳市韦萍、姜寒秋两位教师获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

在社会应用规范上,贵阳市聚焦民生场景,开展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用规范的汉字和词语对外语标识进行标注,完成机场、车站、轨道、景区景点、文化旅游、医疗等70余个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工作,提供标准参考译文7000余条、6.4万字,涉及部门和区域换牌1万余块。通过这样的专项行动,既提升了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又保障了公众信息获取的准确性,让语言文字规范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2024年贵阳孔学堂海峡两岸万人同书新年笔会现场。

3 “孔学堂四礼”:文化传承创新,礼仪活动彰显文明魅力

除语言文字普及与规范外,贵阳市还依托“孔学堂四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传统礼仪仪式的继承与创新。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举办相结合的方式,“孔学堂四礼”累计吸引近300万人次参礼观礼,活动相关内容在全网的累计阅读量超3000万次。

“十四五”期间,贵阳市语言文字工作以“推广普及”为基础、以“规范应用”为关键、以“文化传承”为延伸,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体系,不仅提升了市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助力了城市文化软实力与文明形象的提升,为后续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教育报记者 刘小钰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王宁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