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杨得志参加聚会,得知聚会人员名单后,提前到门口“站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05:16 1

摘要:到了会场大门前,杨得志不等车停稳,就催着工作人员把自己扶下车,结果刚走到门口,杨得志就停下了,说要在门口等人。当时杨得志已经年近八旬,工作人员给他搬来椅子劝他坐下等,但杨得志似乎没听到一样,一个劲儿朝着远处张望。

1991年,杨得志将军受邀参加一场老红军聚会。出发前,秘书向杨得志将军汇报了到会人员名单,结果杨得志一听,立刻催促工作人员赶快走,自己要提前到达会场。

到了会场大门前,杨得志不等车停稳,就催着工作人员把自己扶下车,结果刚走到门口,杨得志就停下了,说要在门口等人。当时杨得志已经年近八旬,工作人员给他搬来椅子劝他坐下等,但杨得志似乎没听到一样,一个劲儿朝着远处张望。

直到一个身影缓缓走向会场,杨得志立刻迎了上去,亲切地喊了一声“老师长”,然后搀扶着他走进会场,安排他坐好后自己才坐下。这位能让杨得志“高看一眼”的老师长,正是李聚奎上将。

李聚奎出生在湖南安化一个农民家庭,7岁开始读书,22岁参加国民革命军,经历过北伐战争、平江起义,跟随彭德怀一路上了井冈山,之后又随军转战湘鄂赣地区,参加了前三次反“围剿”,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后,李聚奎组织全师穿插包抄,以伤亡46人的代价,消灭了敌人的一个师和一个旅,生擒了敌军师长。战后,聂荣臻抱着他高兴地直呼“红军万岁”,中央军委拍板任命他为红一军团第1师师长。

当时杨得志是红1师红1团团长,在李聚奎的指挥下,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红1团因此在长征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盛赞为“天下第一团”,而杨得志却说,这些都是李师长领导有方。

李聚奎是杨得志一生都尊敬的老将军,除了李聚奎在战场上的赫赫功绩,更多的还是尊重他的人品。

当年抓“AB团”的时候,刀都架到了李聚奎的脖子上,李聚奎都坚决不去作伪证。率军西征被敌人打散,李聚奎孤身一人从祁连山一路乞讨走回延安,见到毛主席他欲哭无泪,毛主席却大手一挥:“你是虽败犹荣!”

到了抗战时期,李聚奎的部队遭遇敌人四面围困,艰苦到了极点,但纵使敌人万般引诱,李聚奎仍不为所动。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被任命为石油部部长,带着干部、专家奔赴大西北,风餐露宿创建了克拉玛依油田,之后又筹建了松辽石油勘探局、华东石油勘探局等,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7年,经委开会研究石油部来年的生产指标,当询问李聚奎能不能搞到180万吨时,李聚奎实事求是地说,维持今年的150万吨还要做很大的努力,180万吨是不可能的。

在当时,李聚奎的这一席话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大家都在往高报指标,甚至脱离了实际情况,但李聚奎不肯,办不到的事情他不敢乱讲,甚至后来周总理希望他将指标再提高一点,李聚奎还是不吭声。

1958年,中央决定让李聚奎和余秋里对调,让他到总后当政委。虽然这个消息来得突然,但李聚奎毫不犹豫就答复说:“我没意见,都听组织的。”甚至后来李聚奎在石油部的经历被人遗忘,李聚奎仍是一笑了之,从不计较。

李聚奎常说,有毒的东西不能吃,违法的事情不能做。在工作岗位上他是这样要求自己,退居二线后仍以此不断鞭策自己。在他临终前,想要为子女留下点什么,便手抄了5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他的“遗产”分给子女,告诫他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来源:红色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