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后别再这样睡觉了!医生:3种睡眠方式正悄悄透支你的肝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6 08:5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55岁往上,身体有些事儿真不是说调就能调回来的,尤其是睡觉这事儿,出了问题不光是影响精神头儿,最吃亏的,是肝脏。

可很多人根本不把“怎么睡”当回事。表面看着没啥,实际上肝已经在悄悄叫苦了。

特别是有些人习惯性晚上不睡,白天瞌睡一觉接一觉,觉得补觉就能弥补,结果一查体检报告,转氨酶高得吓人,肝脂肪化严重,自己都懵了。

肝脏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器官,它从来不叫苦。它没有神经,哪怕已经出了大问题,也不疼不痒。

可一旦出事,就是大事。根据2023年《中国肝病流行趋势蓝皮书》统计,全国范围内脂肪肝患病率高达32%,其中55岁以上人群接近一半。

而调查中发现,很多这类患者都有个共同点——夜里常常睡不安稳,甚至长年熬夜打麻将、刷手机、看剧,白天靠补觉维持清醒。

有点意想不到的是,医生研究发现,不规律睡觉比高油高脂饮食对肝脏伤害还要更猛。

有一项在北京安贞医院做的睡眠与肝功能追踪研究显示,每天晚上睡觉时间超过凌晨1点、白天睡超过2小时的老年人,ALT(谷丙转氨酶)升高风险比普通人高出了67%。

其中40%的受试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倾向,还有一部分人的肝硬化指标提前了3到5年。

那问题在哪儿?说到底,是生物钟乱了。人的肝脏解毒修复主要集中在夜里11点到凌晨3点这段时间。

这时如果人在清醒状态,肝细胞的修复机制就会延迟,甚至根本不启动。

而且睡得太晚会让交感神经长期处在兴奋状态,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血液中脂质水平也随之升高,长期这样,肝脏简直是超负荷运转。

有些人会说,“我白天补觉了,应该没问题。”这正是一个大误区。白天的睡眠质量和夜间完全不一样。日间环境光亮、干扰多,睡眠深度远远不如夜里。

而且白天睡觉会打乱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节律,进一步干扰夜间入睡,结果变成恶性循环。

不仅肝脏得不到休息,整个人还会长期处在一种低效率代谢状态中。

再有一个很少人注意的点,那就是睡姿。

有项2019年在韩国发表的临床研究指出,长期仰卧睡觉且枕头过高的人群,在肝脏局部血流动力学方面有明显下降,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更为显著。

原来仰卧时,如果枕头过高,颈部过度前屈,导致下颌靠近胸部,会引起上气道部分阻塞,轻微的呼吸暂停问题随之而来。

这类呼吸问题会使血氧饱和度下降,肝细胞氧气供应减少,长时间下来,加重肝细胞凋亡风险。

很多人不觉得这和肝有关系,但实际上,一晚上呼吸不畅,肝脏简直是在“憋气”里坚持解毒。

而那些喜欢趴着睡觉的人,也很容易中招。

趴睡不仅影响心肺通气,更关键的是对肝脏位置产生了直接压迫,虽然短时间感觉不到什么,但每天长时间压迫肝区,会导致肝周围组织血液回流减慢,出现局部缺血状态。

一项2020年深圳大学医学院的实验证实,长期趴睡者中,有接近2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其中ALT和AST指标偏高比例显著。

还有人说晚上总爱半夜醒,凌晨3点就醒了一次。这种人群在医学上被归为“早醒型失眠”,是睡眠节律障碍的一种。

醒来之后如果不再入睡,肝脏修复就断了。研究显示,凌晨2点至3点醒来的人,第二天的肝功能酶指标比整觉者平均高出12%到17%。

看起来差距不大,但年复一年下来,肝脏老化速度是成倍增长的。

更奇怪的是,有些人白天特别喜欢“倒头就睡”。刚吃完饭就睡,是很多中老年人的习惯。但这个习惯也藏着坑。

饭后血液大量集中到消化系统,如果这时立马入睡,整体血流动力学重新分布不均,肝脏可能短时间内缺血,同时脂肪代谢能力下降,脂肪容易沉积在肝脏细胞中。

有项数据提到,饭后立即午睡者,脂肪肝发病率比晚睡不午休人群高出了14%。长期这样吃完睡、睡完吃,肝脏逐渐变成“油泡泡”。

还有一类人喜欢半夜吃宵夜再睡,尤其是喜欢吃点油炸、小酌一杯。

这事儿看起来和“怎么睡”无关,实则是睡觉方式的一部分——人在进食后直接入睡,肝脏在代谢、解毒、分解脂肪的负担暴增,这和白天大吃一顿之后走一走完全不一样。

睡眠状态下代谢效率变慢,脂肪就更容易被储存在肝脏里,不出半年,脂肪肝、转氨酶升高、轻度肝纤维化统统可能找上门。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另一个看似离题却有关联的东西——晚上的情绪。

很多人睡前喜欢刷一些让人情绪波动大的内容,比如社会新闻、吵架视频、悲剧短片。

别以为只是伤心或者烦躁一下,这背后其实藏着巨大的激素变化。激动时,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上升,入睡变难,睡眠质量受损。

睡不好,肝脏修复过程就中断。2021年哈佛医学院的一份报告指出,情绪激动造成的夜间激素波动,是老年人肝功能下降的潜在诱因之一,尤其是对已有脂肪肝的人来说,影响更明显。

总的看下来,很多人以为肝脏问题是“吃出来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是“睡出来的”。

可这事儿太少人真正在意。吃讲究了,养生品花大钱买了,结果晚上照样熬夜、乱睡、趴睡,甚至吃宵夜喝酒,白天靠午觉续命。

这样下去,不出几年,肝脏就真的熬不住了。

王珍珍.老年住院病人夜间睡眠障碍的风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循证护理,2025-04-03

来源:梁医生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