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老顶山的故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0:13 1

摘要:我的父亲江涛英年早逝,但从他留下的自传、日记、文章和老相片中,从他的老战友的回忆中,从查阅党史、军史资料中,我得知了一些父辈的故事,其中包括智取老顶山的故事。

智取老顶山的故事

60多年前,带着红领巾的我站在哥哥身边,听爸爸给哥哥讲述打日本鬼子的故事。那时我想:等我长大了,要把爸爸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如今,我的愿望实现了。

我的父亲江涛英年早逝,但从他留下的自传、日记、文章和老相片中,从他的老战友的回忆中,从查阅党史、军史资料中,我得知了一些父辈的故事,其中包括智取老顶山的故事。

记录亲历的故事

我的父亲江涛1938年从延安抗大毕业后,被组织派到晋东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参谋、新1旅侦察股股长、太行第四军分区情报处主任、太行军区情报处处长、太行四分区参谋长等职。20年后,他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写了一篇作文《记老顶山战斗》,记录了他26岁时指挥的一场战斗。军事学院的教员评价这篇作文:“由于是亲身经历的,所以写的很具体,也很生动,颇有感人的力量。”通过这篇三千字的作文,我得知了老顶山战斗的具体过程。

山西省长治市城东有座南北走向的大山,主峰老顶山海拔一千米,是俯视周边的制高点。过去那里有座娘娘庙,老百姓每年“三月三,逛老顶山”,是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的好地方。日本鬼子占领长治以后,残忍地杀害了无数善良的老百姓,一把大火把老顶山烧得光秃秃的,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日军在老顶山建据点,在山顶垂直的石台上构筑了七个大碉堡,碉堡之间用两丈多高的石墙链接。据点下端的一排窑洞是日伪维持会的地方,据点与窑洞之间狭窄的台阶通道非常陡峭,被百斤重的大盖板封闭,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在此驻守的日军装备武器精良,日军小队长吹嘘说:“即使八路军上来一个旅,也只能在此被统统打死。”

1945年2月,为执行毛主席“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积极准备力量反攻”的指示,太行第四军分区石志本司令员把拔掉老顶山据点的任务交给了我父亲。父亲同分区侦察队和独立营的干部潜伏到老顶山现场侦察,研究了多套作战方案,大家一致认为不宜强攻。明为“维持会长”、实为我方的特工提供了重要情报:每次日军从据点到维持会大吃大喝时,都是不带武器徒手走来。父亲和战友们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制定了智取老顶山据点的作战方案。

元宵节前,两位扮成“民夫”的我情报员在“维持会长”的协助下,深入老顶山据点完成了侦察任务。元宵节前夜,父亲带领部队埋伏在据点下山凹的雪地上,打援的部队到达预定地点。太阳照在洁白的大地,“民夫”做好了美味佳肴,日军兴致勃勃地空手走下台阶通道,到维持会窑洞吃呀!喝呀!唱呀!他们万没想到:两个“民夫”盖上回据点通道上的顶盖。全身雪白的八路军战士向日军猛扑过来,手雷成了送给小鬼子的“铁元宵”。不管日军怎样拳打、脚踢、嘴咬地挣扎,也完全无济于事。长治城里的日军紧急出兵救援,被我打援部队居高临下地打回去了。无数群众跑上山来,欢天喜地的拆碉堡、搬胜利品,老顶山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弘扬父辈的故事

父亲和前辈们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多次把智取老顶山的故事讲给后代们听,把故事编辑在我撰写的书籍《奉献——江涛军旅生涯》和纪念前辈的文章中。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我将父亲的原文《记老顶山战斗》发给了《解放军报》,2016年6月1日《解放军报》以《智取日军据点老顶山》为标题全文刊登。不久,智取老顶山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多家报刊杂志和网站以不同的标题刊登,例如《老顶山上的枪声》《江涛智取老顶山》等。最有趣的是我的一位在辽宁的战友告诉我:东北一家晚报刊登此文的标题是《送给日军的“铁元宵”》。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国防军事频道“老兵你好”栏目,推出特别节目《太行山壮歌 英雄路上的老兵》。我受邀参加了该特别节目的拍摄,再次从北京来到父亲战斗过的长治市台东村旧址及现在的“八路军太行情报纪念馆”。主持人专门嘱咐我:带来父亲那本记录《记老顶山战斗》文章的作文本。

在拍摄现场,我手捧着父亲的作文本,讲述了父亲从青年学生成长为我军情报干部的革命经历,特别叙述了当年智取日军老顶山据点和火烧日军长治飞机场的故事。主持人感慨地说:“您带给我的这些故事,我第一次听说,这就是近距离地触摸历史。”7月5日晚,CCTY-7在黄金时段播出了这个特别节目,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广为传颂的故事

智取老顶山的故事被多部抗战书籍收载,例如: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李新农著的《书生革命》; 2006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申双鱼、郝英民等主编的《上党故事选》,201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姚英芳主编的《太行山魂》等。

长治作家郝英民是我多年的朋友,作为退役军人2025年同在CCTY-7特别节目中讲述前辈的故事。不久,他给我发来了小人书《计取老顶山》的系列图片,告诉我:这本小人书是山西作家李潞玉收藏的。退休后的李潞玉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所特约研究员,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理事等职。他从小热爱连环画“小人书”的收藏与研究,至今珍藏了万余本,并多次举办展览,传承红色文化。

我逐页观看了小人书《计取老顶山》,该书共计50页,1959年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乔延普编著,张载绘图。这本发黄褪色的小人书同我父亲的作文是同一年的作品,共同展现了那段传奇故事。只是小人书中的细节比我父亲的文章更具戏剧性,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我将继续为讲好中国故事而努力。

来源:三晋大看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