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雨水顺着玻璃流下来,外面的世界模糊得像记忆里的眼泪。刘思齐坐在回平壤的途中,车窗上映着她年老的脸,那一刻,她觉得天上的雨都像是为她而落的。那种失去至亲的痛啊,过了大半辈子,还是会无声流成河。早年间的少年夫妻,如今只剩思念把人胀得发疼。人生说到底,不就一场缘分的
雨水顺着玻璃流下来,外面的世界模糊得像记忆里的眼泪。刘思齐坐在回平壤的途中,车窗上映着她年老的脸,那一刻,她觉得天上的雨都像是为她而落的。那种失去至亲的痛啊,过了大半辈子,还是会无声流成河。早年间的少年夫妻,如今只剩思念把人胀得发疼。人生说到底,不就一场缘分的长短吗?而她与毛岸英,注定只能在人间隔着雨幕遥望。
毛岸英不在了,心里的空洞却难以填补。但奇怪的是——无论命运怎么分开人和人,该属于你的爱藏得很深,也还会在那里。刘思齐不仅仅是毛岸英的牵挂,她也是毛家人心里真正的“自己人”。当她走到生命尽头那天,不只是自己的孩子在墓前白发人送黑发人,毛家的亲朋也都朴素而真挚地流泪相送。有些情分,比血缘还长。
若是没亲眼见过她一生的波折,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温厚安定的老太太,年轻时经历过多少苦。刘思齐和毛岸英这段故事,说出来就像老电影,黑白胶片里走出来那种人。她八个月大的时候,就跟着妈妈张文秋逃亡在外。那时,她亲爹刘谦初被关进南京宪兵司令部,每日受尽折磨,最终命殒囹圄,给母女只留下个“思齐”的名字。想想小姑娘成长的起点,不只是冷和饿,更有一种世事无常压在头顶。
可孩子不懂这些。日子一天天熬着,没多久母亲带着她去了西安、转道去陕北。路上风雪交加,母女俩睡过老乡炕头,也吃过拌着泥沙的窝窝头。有一次连夜逃难,因为怕哭声暴露目标,张文秋还把自己的棉袄撕下半块给女儿蒙嘴。那年代的小孩,有谁是不吃苦大的?只是“坚强”两个字,是连在哭也不舍得掉下来的泪水里。
到了延安,刘思齐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怀抱——只不过,此“父亲”非亲骨血,而是新晋继父陈士璞(人称陈叔叔)。陈士璞那会儿瘸着一条腿,也是老革命,前线伤的。一个在枪林弹雨中活过来的人,对孩子好起来,也是真的掏心掏肺。刘思齐头一次被人架在脖子上玩马骑,觉得这个家终于有了点儿温度。陈士璞从不因为是继女就少一份疼爱,每天亲自梳辫子,还偷偷攒了点粮票,给思齐买块糖。对于那时候的孩子来说,一块糖就是天大的幸福。
但暖和日子不长。那是1942年,日子已然难熬,家里粮食紧张到饭桌上常常只剩红薯叶汤。偏偏这时,陈士璞得了严重的肺病,家里没钱买药,靠着延安卫生员送来的几粒青霉素硬撑。思齐每天放学了就守在床边捏爸爸的手,嘴上哼着说“你一定会好”,其实心里明白再坚强也换不来奇迹。那一年除夕,陈士璞病逝,母女二人又一次成了无根的浮萍。
生活就是这样,给你一点希望,然后又打碎。后来,她们母女流离转徙,最后到了晋察冀解放区。那是枪炮声最紧的时候,刘思齐差点在村口被宪兵误认作特工,差点丢了命。凑巧赶上老熟人、八路军的通讯员,一句话替她把命拉了回来。这世上危机四伏,刘思齐靠的不是幸运而是那点韧劲。“不服输”这点,她从小就学得明明白白。
之后的故事就要提到“毛家人”。刘思齐与毛泽东的缘分,真的要算,是因为一场小小的话剧表演。那能算历史的哪一页?但回看人生,往往就是这一点点“好巧不巧”,竟然能让命运分岔。那时她在延安演学生剧《穷人》,扮演里头最小的孩子。演出结束,毛泽东主动走过来摸摸她的头,说了句:“你有勇气,比大人还坚强。”毛主席这番话,刘思齐记了小半辈子。
后来毛泽东见她,见多了,也把那句“有勇气”挂在嘴边。其实,这不只是鼓励,有时也是一种投契。毛岸英少年时在苏联受苦,吃不饱穿不暖,有一次甚至为了看书偷进了农场库房挨了顿打。毛泽东逢人便说:“孩子们,吃点苦没啥坏处。”但当他看到思齐,眼神里却藏了不舍。长辈间关心孩子,就是这么“拐着弯”地体贴。
时隔几年,刘思齐和毛岸英再见面,居然像是人海中的两只小船,莫名地靠得越来越近。谁也说不清理,可能同是早年失亲,一对“苦孩子”遇到彼此格外能共鸣。一个坚忍,一个温和,毛岸英总是带着点书生气,刘思齐却干脆爽快,有点北方姑娘那种直来直去。“我们俩要是能一起干点大事就好了。”毛岸英说这句话时,眼里一闪一闪,思齐当场脸红了。
羡慕别人的爱情?也没用。真正爱上的人,哪怕只是坐在院子里剥瓜子,也觉得世间风景都比不上眼前人。两个人恋爱那几年吧,没有什么电影桥段的浪漫,但他们会在夜里借着油灯一起念手抄本,还一起喂毛主席喜欢的金鱼。有年冬天,延安夜特别冷,毛岸英抬着柴火,刘思齐抬脸笑着说:“你怎么还冒热气?”那时候的喜欢,老实不做作,小心翼翼又笃定。
可惜,历史总有自己的刻度尺。1949年新中国刚立起来,外头乱七八糟,毛岸英要跟干部下乡锻炼。刘思齐陪着他去到山西,住的是临时借的土窑洞。她常说自己一辈子的“安稳感”其实来自那段时光,无论风多大,俩人屋里头都点一盏自制的煤油灯,把日子往前熬。
转眼到了1950年,朝鲜战事爆发。刘思齐那时已经病倒在医院,毛岸英临行前特意留下三页厚厚的信,叮嘱她一切都听医生的话。他其实什么都没说出口,但思齐看得出那是诀别。不光她,很多干部的家属,那一年都顶着一样的悬心。
英雄是否知归路?可惜,男人有男人的担当,毛岸英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两人的缘分,到这算是画了句点。刘思齐听到噩耗时,反应跟常人一模一样——先是不信,然后无力倒地。后来她写信给好友,把思念全化作字句:“他要知道我还活着该多好。”话说到这份上,没有比这再直白的爱情。
很多年后,刘思齐改嫁给了杨茂之。说实在话,这是一段被时间治愈后的温柔。毛主席见过杨茂之,说了一句话:“希望小思齐以后能永远开心。”谁都明白,有些遗憾只能用新的幸福去填补。婚后,刘思齐手里抱着孩子,每年都记得去朝鲜,那些求而不得的思念,只能锁在日记本里。
刘思齐老了,家里桌上还摆着毛岸英年轻时的照片。孩子们小时候问她:“爸爸去哪儿了?”她总是笑着把话头岔开。有人说她太坚强,也有人觉得她把一切都看淡了。可我们这些局外人不知道,夜深人静时,她还是会一个人望着墙角发呆。
2022年新年刚过,刘思齐安安静静地走了。她一生的故事,该有的温情和波折都不落下。等到葬礼那天,毛家后人来的不少,有人带着花,有人带着眼泪,说不清哪个动作最让人伤感。外孙女拉着幺弟的手走到墓前,低声说了一句:“姥姥,你放心吧。”可惜,这一世人生,真没法事事都圆满。
有时想,像刘思齐这样的人,命运怎么转都是一场混杂着大时代的悲欣交集。俗世里的幸福与苦难,本来就分不开。她不是传奇,也不是女中豪杰,只是咬着牙把生活一道道难端过去,守得住自己的善良。想起她晚年写下的那句话:“天如果下雨,是我的泪,也是岸英的怀抱。”这么一说,好像天上的云都柔软了几分。
或许人生有时候,真的是下不完的雨和停不住的牵挂吧。只愿这样的思念,将她和毛岸英,和每一个曾爱过她、疼过她、送过她的人,都轻轻连在一起,彼此温暖,彼此想念。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