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探究——以“What would you like?”为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0:00 1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业是连接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的重要桥梁,更是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的关键环节。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已全面对接新课标理念,强调以素养为本的单元整体教学,这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再是零散、机械的题型操练,而需围绕单元主题,构建与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业是连接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的重要桥梁,更是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的关键环节。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已全面对接新课标理念,强调以素养为本的单元整体教学,这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再是零散、机械的题型操练,而需围绕单元主题,构建与教学目标紧密关联、层层递进的整体作业体系。本文将以人教版PEP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为例,从目标确定、作业设计、实践实施三个维度,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方案。

一、锚定核心:以单元育人价值确定课时目标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前提,是明确单元教学的核心方向与育人价值,如同航行前需先确定坐标,唯有目标清晰,作业才能精准服务于学生素养发展。人教版PEP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隶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其核心育人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食物、饮料类词汇及饮食偏好的表达句式,更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学会礼貌询问他人饮食需求、清晰表达自己的饮食喜好,进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与人际交往中的礼貌意识。

基于这一核心育人价值,我们将单元教学拆解为4个逻辑连贯的课时,并为每个课时设定明确的目标,形成“基础积累→能力运用→综合拓展”的递进链条:

1. 第1课时(A部分对话与词汇):掌握“sandwich/salad/tea”等常见食物、饮料类词汇,学会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询问饮食需求,用“I'd like...”表达自己的选择;

2. 第2课时(B部分对话与词汇):新增“delicious/fresh/healthy”等描述食物特征的形容词,掌握“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询问喜好的句式,能说明喜欢某种食物的原因(如“Because it's healthy”);

3. 第3课时(语音与阅读):掌握“ow”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能从饮食相关简短语篇(如“餐厅菜单”“家庭晚餐对话”)中提取关键信息,整合前两课时词汇与句式进行连贯表达;

4. 第4课时(Project读写综合):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自己喜欢的食物—原因—健康建议”的框架,能设计简单的“健康食谱”,并用英语介绍食谱内容及推荐理由,初步形成个性化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每个课时目标既聚焦本课时核心知识,又承接前后课时内容,为后续作业设计提供了精准的“方向标”,确保作业不偏离单元整体育人主线。

二、分层设计:以学生认知规律搭建作业体系

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单元整体作业设计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基础理解→拓展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入手,设计形式多样、难度递进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1. 基础理解类作业:夯实语言基础

此类作业聚焦课时核心词汇与句式,以“识别→记忆→简单运用”为目标,形式简洁易操作,帮助学生快速巩固课堂所学。例如:

第1课时:设计“食物图片→英文词汇”配对练习,让学生将“sandwich/salad/tea”等词汇与对应的食物图片连线;再通过“句子补全”题,如“What would you like to ______ (eat/drink)? I'd like some tea.”,强化基础句式运用。

第2课时:布置“形容词→食物匹配”任务,将“delicious/fresh”与对应的食物(如“ice cream”“vegetables”)匹配,并完成“My favourite food is ______ (fish/apple). Because it's ______ (healthy/sweet)”这类句式练习,巩固喜好表达与原因说明。

2. 拓展实践类作业:强化语言运用

在基础巩固后,作业需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通过“模仿→改编→合作”提升语用能力。例如:

第1课时口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向家人询问饮食需求,并录制1分钟对话语音;

第2课时小组作业:3人一组模拟“餐厅点餐”场景,一人扮演服务员(用句式询问),两人扮演顾客(表达需求与喜好),完成对话创编并在课堂展示;

第3课时阅读作业:提供一份简单的“英文餐厅菜单”,让学生圈出含“ow”发音的单词(如“bowl”“window”),并找出菜单中“healthy food”的类别(如“salad”“fruit”)。

3. 迁移创新类作业:提升综合素养

单元最后课时的作业需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将所学语言用于真实生活场景,培养创新思维与综合表达能力。例如第4课时:

书面作业:提供思维导图模板(分为“喜欢的食物”“喜欢的原因”“健康建议”三个分支),让学生填写自己的饮食偏好,再根据思维导图写60词左右的“我的健康饮食”短文;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设计“周末健康早餐食谱”,用英语标注食谱中的食物名称及营养特点(如“Eggs: They're healthy.”),次日在班级内分享食谱设计思路,锻炼口头表达与逻辑组织能力。

分层作业如同“阶梯”,既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稳步夯实知识,也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机会挑战更高层次的运用,真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英语教育”。

三、落地实践:以多元评价保障作业实效

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科学的评价则是检验作业实效、反馈教学问题的关键。新课标倡导“多元评价”,即打破单一的“教师批改”模式,通过“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结合的方式,让评价不仅是“打分”,更是引导学生反思、提升的过程。

在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单元作业实施中,我们构建了“三维评价体系”:

1. 评价内容:聚焦核心素养

不再仅关注学生作业的“对错”,而是从“语言知识”“语用能力”“文化意识”三个维度评价:

语言知识:食物词汇拼写、饮食相关句式运用的准确性;

语用能力:口语对话的流畅度、“食谱设计”书面表达的逻辑性;

文化意识:是否能通过作业体现健康饮食观念(如在短文中提到“我喜欢蔬菜,因为它们很健康”)、是否在模拟场景中展现礼貌用语(如用“Please”“Thank you”)。

2. 评价方式:兼顾过程与结果

过程性评价:针对口语作业(如“家庭对话录制”“餐厅场景模拟”),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语音回放,实时给予口头反馈,如“你准确运用了点餐句式,如果能加上‘Please’会更礼貌”;同桌间通过“星级评价表”(词汇准确性、句式流畅度、礼貌用语各1星)进行互评。

结果性评价:针对书面作业(如“健康饮食短文”“早餐食谱”),教师采用“评语+等级”的方式,评语注重个性化与激励性,例如“你设计的食谱很丰富,要是能多说明一种食物的营养特点会更完整”,避免单纯打“√”或“×”。

3. 评价反馈:促进教学改进

作业评价后,教师需及时梳理共性问题,调整后续教学。例如在批改第2课时作业时,发现多数学生混淆“would like”与“like”的用法,则在第3课时课堂中增加针对性的对比练习(如“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 What do you like to eat?”);若学生在“食谱设计”中普遍缺乏营养搭配意识,则在下一单元教学中融入“健康饮食小知识”的拓展内容。

通过多元评价,作业不再是“教的收尾”,而是“学的延伸”与“教的调整依据”,形成“教学—作业—评价—改进”的闭环,真正让作业发挥“促进学生发展、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

​新课标背景下的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需以“单元育人价值”为核心确定目标,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分层设计,以“多元评价”为保障落地实效。以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为例的实践表明,当作业与单元教学紧密融合、与学生“饮食”这一日常场景紧密关联时,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更能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健康习惯与礼貌意识,让作业真正成为推动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东风”,助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海韵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