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人虽然年轻,但心已经老了,失去了叛逆精神和对新事物的兴趣,只会抱怨和躺平。而有的人虽然年过80,却仍然对新技术、新趋势保持敏锐的判断和前瞻。
本期要点:叛逆和务实,如何造就了世界首富?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在AI浪潮中,创新和成功似乎只与年轻挂钩。如果你看了今天的文章,就能明白,AI时代并不只与年龄有关。
有的人虽然年轻,但心已经老了,失去了叛逆精神和对新事物的兴趣,只会抱怨和躺平。而有的人虽然年过80,却仍然对新技术、新趋势保持敏锐的判断和前瞻。
9月10日,最受关注的公司莫过于Oracle(甲骨文),其股价单日飙升41%,市值一度接近万亿美元。同时,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个人财富也激增至3930亿美元,一举超越埃隆•马斯克成为全球新首富。
其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Oracle在云基础设施业务上的表现异常强劲,收入同比增长55%。
最近,更有媒体曝出OpenAI将在五年内从Oracle购买高达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资源,堪称史上最大的合同。
但我认为,Oracle成功的根源,更在于创始人埃里森不亚于年轻人的叛逆而又务实的个性,让Oracle能在AI时代实现二次飞跃。
我也越发觉得,在剧变的AI时代,所有人都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线。年轻人固然充满机会,年长的企业家也不应感叹自己老了,而是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挑战传统规则,通过创新精神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
AI年龄
首先,我想再次强调“AI年龄”,理解这一点在AI时代尤为关键。
埃里森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重要规律:竞争力并不来自于生理年龄,而是在于一个人能否在重要转折期保持对趋势的敏锐度,快速掌握新知识,以及是否勇于挑战惯例和权威。
Oracle作为传统的软件霸主,按照惯例,似乎也应该在应用层与Salesforce等对手厮杀,但埃里森却做出了一个反常识的判断。
他基于对AI大模型底层需求的深刻洞察,发现无论是ChatGPT、Claude还是任何未来的大模型,都离不开巨大、高效且低延迟的算力。
当2023年生成式AI浪潮初起,大多数公司都还沉浸在模型层和应用层创新的狂欢中时,Oracle却梭哈式地转向了AI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但支撑埃里森做出这一决策的,正是他远超常人的“AI年龄”。
我们曾指出,所谓“AI年龄”,是指一个人坚持用AI解决复杂问题的时间长度。
一般认为,人年纪大了,就会相对保守,对新事物的排斥性比较强,而年轻人更容易尝试新技术,因此也相对具有更大的“AI年龄”。
埃里森的生理年龄已经81岁,但他的“AI年龄”却比大部分年轻人还要大。2016年,他便指挥Oracle大力投资AI算力,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这在历年财报中已经得到了最直接的验证。
但我想,哪怕是2022年底就第一时间接触ChatGPT的年轻人,至今“AI年龄”也就只有不到3岁。
这也是为什么,当Oracle在云计算时代被亚马逊、微软远远甩在身后时,在AI时代却凭借一反常态的决策找到了逆风翻盘的契机。
叛逆与务实
我不想过多讲述埃里森的决策过程,因为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他来说可能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源于他超乎常人的叛逆精神,同时又兼具了深谋远虑的务实,而且这种特质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
13岁时,作为犹太人的埃里森就拒绝了在众人眼中极为重要的成人礼,因为他无法认同教条,并且仪式时间与他的棒球训练冲突。这件事已经能看出他的叛逆倾向。
1964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物理专业,成绩优异。可是,他对僵化的学院体系失去了耐心,直接选择了退学。后来1966年,他再次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可是在接触到当时新兴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后,他在一个学期后又再次辍学。
其中原因也不复杂,20世纪60年代就跟现在的AI时代类似,计算机行业正处于野蛮生长的关键期,课堂教育远跟不上技术迭代的速度。埃里森看似叛逆的退学行为其实并不盲目。
后来,他前往加州。因为西海岸更自由,60年代的加州正是反主流文化和技术创新的中心,而其他地方循规蹈矩的生活显然已经过时了。在加州,他也很快就参与到了前沿的项目中。
不久,埃里森敏锐地从前沿论文中洞察了关系数据库终将取代旧的数据管理方式的巨大机会,并决定马上将理论付诸工程实践。
1977年,他成立了新公司,并给自己的数据库产品取名“Oracle”。要知道,这个名字来自于他曾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做的项目代号。这种做法虽然冒险,但也为产品带来了可信度。
1979年,当IBM的关系数据库原型还沉睡在实验室时,Oracle已经推出“Oracle V2”,率先实现了商业化。
但埃里森再次做出不同寻常的决定。
当时大多数软件公司都把产品和特定硬件绑定,比如IBM将其软件与大型机捆绑销售以获取高利润。Oracle所推出的产品却可以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虽然少赚了些钱,却为他们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基础。
除了商业上的成功,埃里森叛逆和挑战自我的精神,更是体现在了个人生活中。
他热衷于帆船和战斗机等高风险、高挑战的的极限爱好,不仅拥有私人喷气式飞机驾驶执照,还组建了帆船队,并在2010年获得了世界帆船界最重要赛事——美洲杯帆船赛的冠军。
2013年,埃里森为了观看自家帆船队在美洲杯的决赛,甚至缺席了他在公司年度大会的主题演讲,一度让业界惊掉下巴。
埃里森的叛逆性格还传递给了他的子女。他们都没有继承父业,比如长子大卫•埃里森(David Ellison)成立了电影公司Skydance,通过《碟中谍》等电影获得商业成功,并在今年8月以80亿美元收购了影业巨头公司派拉蒙(Paramount Global )。
然而,我想强调的是,拉里•埃里森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和成功无关乎年龄,只关乎是否对新知识保持饥渴、是否愿意跳出舒适区。这一精神不仅属于埃里森,也属于任何敢于破局的人。
在AI时代,颠覆性的机会还有很多,但只有少数人能看到,更少数的人能把握住。这些人不管年龄多大,心理永远年轻。
所以,最后,我想问同样处于变革时期的你,是否勇于突破常规,愿意迎接新的挑战?而一切,可以从抛弃自己的自然年龄、积累自己的“AI年龄”开始,用新技术来解决你所处的行业中以往完全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这正是这个时代赋予每个叛逆者的使命。
以往的特训营PPT,加入特训营获得全套资料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下周见。
来源:王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