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黄河安澜 共绘生态新画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09:29 1

摘要:兰州,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这条奔腾的大河不仅滋养了两岸沃土,更孕育了兰州的城市文脉——它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黄河之滨,而兰州,亦以守护母亲河为使命,在“心怀感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理念指引下,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书写“重

兰州黄河楼 □新华社照片

修复后的水源地庄浪河生态

三河口的大天鹅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兰州,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这条奔腾的大河不仅滋养了两岸沃土,更孕育了兰州的城市文脉——它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黄河之滨,而兰州,亦以守护母亲河为使命,在“心怀感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理念指引下,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书写“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新时代黄河答卷,全力以赴守护黄河安澜,努力让母亲河永续惠泽子孙后代。

全民护河:感恩之心践行自觉行动

入秋的黄河之滨令人陶醉,暑气褪去,绿意犹存,清爽透心的惬意、五彩斑斓的花草灯光让人身心舒爽。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黄河之上,兰州的一天便在黄河的潺潺水声中拉开序幕。沿着黄河风情线漫步,只见河水清澈,岸边绿树成荫,晨练的市民或慢跑、或打太极,孩子们在亲水平台嬉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历史上,兰州就因黄河而兴。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黄河水运曾是兰州与外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商船穿梭于河面,热闹非凡。黄河不仅为兰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塑造了兰州人豪爽、坚韧的性格,融入了城市的血脉之中。正是这份对黄河的感恩之情,成为兰州全民参与黄河保护的动力源泉。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滋养了兰州,我们要全心保护它,不能让它受到伤害。”采访中,正在黄河边带小孩游玩的李女士说。在黄河边,常能看到市民自发清理垃圾的身影。今年65岁的张大爷,退休后就成了黄河边的义务保洁员,每天在黄河边散步时,顺便清理沿路的垃圾:“在黄河边生活了一辈子,对黄河有很深的感情。看到岸边有垃圾,就忍不住想清理干净。”

在“全国保护母亲河日”,逾千名志愿者齐聚黄河岸边开展保护活动。参与者涵盖大学生、中老年人、少年儿童,不少家庭全家出动,父母带着孩子为母亲河“梳妆”。大家手持工具清理岸边污染物,沿途倡导民众关注母亲河生态。目前,兰州市已设立5座民间河长驿站,聘请1118名群众巡河护河员和430名河湖管护志愿者。同时,我市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让“保护黄河,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保护黄河,已成为兰州人的自觉行动,成为这座城市的共识。

流域治理:综合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

庄浪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祁连山脉,经天祝县、永登县、西固区汇入黄河,全长185公里,其中永登县境内长9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335平方公里,是永登人的母亲河。针对庄浪河流域的治理,我市先后实施了邢家湾水源涵养林及河道生态湿地工程、庄浪河城区段生态护岸工程、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等项目,覆盖中堡镇、城关镇、柳树镇3个乡镇。

生态治理中,庄浪河城区段用“植被缓冲带+滨水交接带”工艺,把干流两岸的农业面源污染拦在岸边、滤入地下,尾水人工湿地则通过扩大湿地面积、提升植被覆盖率,让河道生态慢慢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也随之增强。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仅提升了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安全、促进水源涵养,还为野生动植物搭建了栖息场所,减少水土流失和拦截面源污染,有效保障庄浪河水质断面稳定达标。

庄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项目,是我市扎实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永登县庄浪河、皋兰县蔡家河、红古区湟水河水污染等项目。自“十四五”规划以来,建成宛川河生态湿地、湟水红古段水污染防治三期项目(已验收),完成庄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皋兰县蔡家河流域(三川口-蔡家河入黄口)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同时推进七里河区大金沟流域(范家坪—入黄口)水污染治理等工程。

为稳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兰州围绕河长制、碧水保卫战等重点任务,通过定期调度、督办通报、挂账销号等措施,狠抓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抢抓国家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城市机遇,逐年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各类入河排污口整治3014个,占总数的99.7%,黄河水质稳步提升。

科技赋能:智慧手段保护黄河安康

守护碧水,科技赋能是关键驱动力。在兰州市生态环境信息中心的大屏前,软件平台负责人把多才轻点鼠标,19座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黄河干流及支流的分布情况清晰呈现;打开智慧黄河监管平台,各项数据实时跃动,黄河(兰州段)的监测信息可随时掌握。配套建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能持续监测黄河水质,一旦数据异常,设备会立即保留样品并上传数据。

“假如看到某站点告警,会触发‘发现问题—核实—管控’的闭环流程,平台负责对上传数据进行智能计算与分析。”把多才介绍。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断面水质波动时,难以及时锁定问题来源,人工排查易出现漏判、错判。智慧黄河平台的引入,缩小了人工监测范围、减少执法盲区,提升了科学精准治污能力,既节约搜寻成本,又能及时切断污染源,保障黄河水体健康。”

通过加快智慧平台建设,我市逐步实现黄河科学化、智慧化管理,初步构建起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网格化监控体系。水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管平台的开发,推动治理模式从“人治”转向“技防”、从“普遍撒网”转向“精准治污”,助力建立多部门、多层级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长效机制,实现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

如今,兰州对黄河的精细化、高质量管理迈入新阶段,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二类标准,实现“一河净水送下游”。

生态惠民:碧水美景绘就幸福画卷

黄河水悠悠流淌,不仅赋予兰州独特的自然风貌,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如今,黄河两岸湿地相连、芦苇连片、候鸟成群,“串珠成链”的沿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打卡黄河之滨成为新时尚,人们尽情享受生态修复带来的福祉,黄河已成为兰州人民的幸福河。

盛夏时节,行走在滩尖子湿地,芦苇如茵,清风裹挟着孩子们的笑声,让人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怀抱;冬日初雪漫步于此,银装素裹间候鸟嬉戏觅食,绘就美丽生态画卷,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每逢秋冬季节,越来越多候鸟来黄河(兰州段)越冬,成为黄河上一道灵动风景。

据市林草局数据,兰州(含兰州新区)现有湿地12505.81公顷,其中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总面积1733公顷;全市湿地植物达208种,水生野生生物资源23种,栖息于黄河兰州段湿地的鸟类约68种。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持续改善黄河兰州段生态环境的努力已见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让这座城市充满爱的温度,更增添了独有的魅力,这条穿城而过的母亲河,正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黄河是兰州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心怀感恩,珍惜黄河水资源,守护黄河生态环境,让母亲河永远清澈,永续惠泽子孙后代。这是兰州人民深埋心底的共同信念。相信在全市人民共同守护下,兰州定能续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黄河之滨的风光愈发秀丽动人,让这条穿城而过的母亲河,永远成为滋养兰州、造福百姓的幸福之河。

黄河给予兰州的,从来不只是滋养生命的水之馈赠,更是承载城市记忆的文脉之根、点亮未来的发展之翼。当保护黄河成为兰州人的基因,这条母亲河必将在代代守护中,持续滋养兰州的现在与未来,永续造福子孙后代。

兰州日报首席记者 吕胜军 文/图

来源:观澜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