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课”破解学子“情绪密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09:42 1

摘要:视频里,白衣人正在快速传球,学生们埋头记录传球次数时,画面突然暂停——一只捶胸顿足的大猩猩赫然出现。“郓”育心灵直播间的评论区瞬间沸腾:“天啊!我第一次看视频时完全没看到!”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云华 通讯员 苏亚

视频里,白衣人正在快速传球,学生们埋头记录传球次数时,画面突然暂停——一只捶胸顿足的大猩猩赫然出现。“郓”育心灵直播间的评论区瞬间沸腾:“天啊!我第一次看视频时完全没看到!”

近日,郓城县“郓”育心灵直播间内,心理教师与心理治疗师借助“看不见的大猩猩”等趣味实验,为中小学生拆解情绪管理的科学原理。连续三年,郓城县都在新学年前后开展线上“心理实验课”,累计观看人次达30万,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

新途径:给孩子多一个情绪出口

“以前上中学时,我对家长‘打压式教育’的愤怒无处宣泄,也不愿和老师当面聊情绪问题。”已工作多年的市民李女士坦言,即便成年后回想,仍为青少年时期的困惑感到揪心。

如今,线上“心理实验课”打破了传统线下心理辅导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以更便捷、新颖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为不愿当面倾诉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

依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郓城县线上“心理实验课”分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开设专场。课程内容紧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涵盖情绪管理、学习动机与压力调适、家庭亲子沟通、人际交往技巧及自我认知与悦纳等主题。

直播通过当地融媒类App精准推送,仅今年8月底两天的课程就吸引近10万人次同时在线观看。错过直播的学生和家长还能通过回放补看。

精准化:实验剧场破解成长难题

谈及云端“心理实验课”,郓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考勇翻开课程记录本:“2023年首期直播仅1万余人次观看;2024年直播观看4万人,加上回放累计19万人次;今年直播在线人数接近10万,关键是抓住了各年龄段学生的真实心理困扰,让内容听得进、用得上。”

小学专场把课堂变成“情绪实验室”。郓城县东关小学教师王艳芬分享“踢猫效应”的故事:“爸爸”将工作中的怒火带回家,导致“妈妈”和“孩子”情绪失控,引发连锁负面反应。“坏情绪像感冒,会传染!”东关小学学生李浩宁的评论获同学和家长点赞。学生于双诚代入角色后留言:“如果我是故事里的妈妈,会先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

初中专场聚焦注意力问题。“大猩猩实验”让90%的学生感受到认知盲区。“盯着烦恼时,你会错过整个游乐园。”心理教师张培忠和心理治疗师张江华借此引导学生用注意力转移法缓解负面情绪。

高中课程直击亲子沟通痛点。针对高三学生王某提出的“妈妈每天敲我卧室门五次”的困扰,心理咨询师张春芝、心理治疗师张修磊现场示范沟通话术,分享亲子沟通技巧与学业压力疏导方法,比如把愤怒质问换成:“我知道您担心我,但频繁打断会影响学习效率,咱们约定晚饭后聊半小时好吗?”这种表述既肯定了父母的初衷,又说明了客观影响,还提出了解决方案,更容易化解矛盾。

建体系:四维联动筑牢“心”防线

心理健康教育非一日之功,需健全长效机制。近年来,菏泽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全市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明确指导,着力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例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深化医校合作,开通24小时中小学生心理关爱服务热线6885885(谐音“帮帮我,帮帮我”)等。

在此基础上,郓城县为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打造立体化服务体系:建成2个县级校外辅导站、217所校内心理咨询室,覆盖所有中学及80%的小学,配备心理沙盘、情绪宣泄设备等300余套。程屯镇中学心理咨询室年度服务超800人次,学生留言簿上不少人反馈“学会了和父母有效沟通”。

同时,郓城县建立“专业指导+学校执行+家庭配合”机制,组织124名教师参加危机干预专项培训,编印《家长应对指南》发放至8万户家庭,其中“沟通20忌”引发家长反思;制作《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等13部心理情景剧、短视频,微课“深呼吸法”单集传播量破万。

随着第三期直播结束,郓城县心理健康教育长效举措加速落地:课程方面,精选“大猩猩实验”等内容制成15分钟微课,9月起陆续融入全县中小学班会;师资方面,124名受训教师担任“心理导师”,按1:50比例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数字赋能方面,连续三年开展“郓育心灵”心理健康直播课,累计观看30万人次,持续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注入动力。

“三年前还有家长问‘这是不是矫情’,现在培训名额很快就抢光!”看着预约册,张春芝欣慰地说。在各方努力下,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逐渐转变,这场破解学生与家长“心疙瘩”的行动,正从云端走向现实。

来源:牡丹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