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佳木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宣讲活动,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学校,宣讲员们用创新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将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娓娓道来,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激发广大干部群众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佳木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宣讲活动,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学校,宣讲员们用创新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将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娓娓道来,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进力量。
市级示范引领,打造“红色故事会”城市IP
佳木斯发挥红色宣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打造高品质的红色故事会,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一个个可感可知、直击人心的英雄故事,构筑起震撼人心的精神丰碑。9月2日下午,佳木斯市工人文化宫内掌声与敬意交织,由佳木斯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不朽的丰碑——佳木斯红色故事会”在这里正式启幕。整场故事会由序篇《胜利凯歌》、第一篇《铿锵誓言》、第二篇《中流砥柱》、第三篇《血战到底》、第四篇《日出东方》组成,通过现场讲述、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再现了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冷云等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东北抗战研究会会长、抗联英雄李兆麟将军外孙女王伟伟亲临现场,她说:以故事会的形式宣传抗联精神,是佳木斯独有的创新。通过讲述抗联故事,能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有责任把国家建设得更好。作为佳木斯红色文化品牌,此次宣讲活动是全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佳木斯红色故事会宣讲团自2024年组建以来,已先后围绕“东北小延安”文化和“东北抗联精神”主题宣讲27场,现场受众超1.5万人,未来还将通过多层面巡演、跨地域合作、全媒体展播等方式,持续擦亮三江地区红色文化名片。
县区全域联动,汇聚红色文化宣传合力
全市各县(市)区围绕“一县一特色”,还动员各乡镇、街道、村屯积极参与,抚远市“东极国门宣讲团” 将课堂设在黑瞎子岛哨所、乌苏里江渔船,由边防官兵、护边员结合亲身经历生动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守护国土成为渔民群体的行动自觉;汤原县“红拐杖宣讲团”依托大亮子河抗联密营遗址,由抗联后代、文史专家担任导学,通过现场讲述、情景再现追忆抗联英烈事迹;向阳区建设街道“橄榄绿”老兵宣讲团共有13位老兵宣讲员,他们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宣讲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和新时代故事,共开展宣讲活动325场次,累计受众超过10万人次。
突出育人底色,厚植三江地区红色基因
佳木斯牢牢抓住各领域关键群体,将抗战历史与抗战精神宣讲与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切实增强导向性、组织性和融入性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各领域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市各市直部门党组织集中开展红色联行“重走抗联路”活动,按照北线、南线、西线、东线、日军侵华罪证路线5条路线,深度走访全市9处烈士陵园、49处革命历史类遗址、1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级各类红色教育基地,边走边听边讲,深刻领悟“东北抗联精神”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佳木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探索实施“跨域联动”宣讲模式,与远在2600公里外的甘肃支教团远程协作,为西部地区的孩子同步讲授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伟大历程,将佳木斯的红色资源与西部地区的教育需求相结合,让抗战精神在更广阔的国土上播撒种子。全市中小学组织20万师生走出校门,前往东北抗联雕塑馆、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等红色遗址、城市地标和非遗场馆,实景实地感受红色历史,在触摸红色文化脉络中增强认知。市妇联举办的“巾帼宣讲大赛”吸引了全市86组选手,聚焦女性视角,讲述冷云等巾帼英雄的故事。创建红色文化品牌项目,深度宣传佳木斯市域内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已成为佳木斯各界群众间口口相传的行动自觉,形成红色文化传播和传承的社会氛围。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