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利兵,男,1978年9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航华中学总务处资产管理员。2024年的一个清晨,一辆轿车意外冲破护栏坠入河中,情急之下陆利兵纵身一跃跳入河里,奋力救出事故车内被困男子。陆利兵曾荣获“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等荣誉。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开始啦!闵行区陆利兵、周曙明分别入围“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好人候选名单!
晨练大哥危急时刻跳河勇救落水司机
陆利兵,男,1978年9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航华中学总务处资产管理员。2024年的一个清晨,一辆轿车意外冲破护栏坠入河中,情急之下陆利兵纵身一跃跳入河里,奋力救出事故车内被困男子。陆利兵曾荣获“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等荣誉。
进一步了解陆利兵的详细事迹
挺身而出 纵身一跃显担当
2024年3月30日清晨5时15分,陆利兵在闵行区丰盛河边晨练。突然,一声“哐当”巨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辆白色轿车失控径直冲入河中,离岸大约20米,2.8米深的河水瞬间将车淹没了一大半,车身冒出滚滚白烟,仅剩部分车顶露出水面,车内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情况万分危急,陆利兵立即狂奔到坠河车辆附近。此时,驾驶员已艰难爬出车外,站在车门沿上,河水很快漫至他腰间,车子还在不断下沉。陆利兵大声呼喊:“里面还有人吗?你会不会游泳?”得知车内仅有一人且不会游泳后,陆利兵明白时间就是生命,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中,奋力向落水者游去。
冷静施救 生命至上暖人心
“你不要挣扎,背对着我,这样我才能救你上去!”“你放心,我一定把你救上岸,不要害怕……”在湍急的河水中,陆利兵展现出过人的冷静与果敢,靠近落水者后,陆利兵一边轻声安抚,一边迅速制定营救方案:他让落水者背靠自己,以减少阻力方便营救,用手托起落水者头部让其可以呼吸,并不断提醒落水者保持冷静,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向岸边游去。
经过近3分钟的援救,陆利兵终于将落水司机安全带上岸边。上岸后在多次确认对方无碍后,便默默离开现场。这一刻,他用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事后,这段感人的救人事迹经过查看周边监控和居民辨认被挖掘出来,也让大家记住了陆利兵这个名字。
初心不改 践行使命扬正气
陆利兵是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落水司机向陆利兵表达了感谢之情,为其送上了写着“见义勇为,英勇救人”的锦旗,陆利兵英勇救人的行为迅速传开,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平日里的陆利兵也会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正如他常说的:“崇高道德并非高不可攀,而是生活中最质朴的选择。”回想起跳河救人的故事,陆利兵说:“那一刻,我心里只想着救人。希望以此能激励大家勇敢追求正义与善良,激发大家在面对困难时勇于迎接挑战的决心。”
可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闵行老人倾尽心血
义务传承沪谚非遗文化
周曙明,男,1948年2月生,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社区居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谚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周曙明退休后坚持做着沪谚的传承保护等工作,开展沪谚传承课四百余节、沪谚讲座等500余场,受益学生19000余名。他还拍摄了“沪小谚”云课堂20余部作品。社区里,口口相传着他的沪谚俚语,校园间,到处都是他义务教学的身影。曾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进一步了解周曙明的详细事迹
童年谣、使命起
百年沪谚传承人
作为一项口头文学,沪谚的保护与传承不同于其他可见、可动、可表演的项目。说沪谚首先要会说沪语,但现在说沪语的人越来越少,青少年大多已不会说沪语,沪谚传承更是一个难题。
“不能让沪谚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消亡。”周曙明作为沪谚代表性传承人,深觉肩上的担子既荣耀又沉重,他将传承沪谚的使命视为己任,义不容辞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自2014年起,周曙明自发在小学和幼儿园开设“沪谚沪语暑期班”,10年来从未间断。2020年9月,上海世外教育浦江外国语学校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邀请周曙明义务开设“沪谚沪语”传承课,开设至今已完成400余节课时。此外,他还不定期到革新村会议室、建业馆,以及浦江镇三个“特色睦邻点”、上海交通大学等地开展“沪谚沪语讲座”“非遗进课堂”等活动五百余场,受到了广大文化干部、社区居民与学校师生的欢迎。
著书籍、编小品
创新融合“开拓者”
对于沪谚课程编排,哪怕只有一节课,周曙明都会严谨编排,提前好几天备课,反复操练。周曙明先后编辑出版了《沪谚里的家训家规》《沪谚读本》等沪谚相关书籍。因为工作需要,他俯身案头,短期内编写了浦江镇社区学校校本教材《沪谚·沪语》,77岁高龄仍坚守课程一线,授课近120课时。
不仅如此,他还参与编排《非遗沪谚话勤俭》《沪语版·文明养狗狗》《小品·吾伲顾振》等“沪谚童谣”主题作品,把古人的智慧、经验、为人处世的道理深耕在每个孩子心中。
短视频、跟热点
年近80当“网红”
一边上课一边编书的周曙明也在自我反思: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更新的普及沪谚的手段?用什么方式让沪谚“老酒装新瓶”变得有趣味性?于是,他便将目光投向了新媒体。
从2020年1月起,周曙明联合其他老师开始参与沪谚小视频的录制,并利用时下热门的传播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云模式”推广,顺应潮流做了新媒体的“网红达人”,通过线上新媒体的推广,进一步扩大了沪谚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022年周曙明联合相关单位,以“沪谚+反诈”创新组合出道,编写“陌生电话多警惕,防诈防骗多条心”“花言巧语不理睬,意外之财不要贪”等“沪谚话防网络诈骗”新沪谚30句(条)。创作“沪谚讲粮食30句”、《网络安全四句半》等,将沪谚与当下热门话题反诈防骗宣传相结合,赶上流行趋势又抓住了一个有效的宣传渠道。
退休不止步的周曙明常被问道:“周老师啊,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赶来赶去上课,不辛苦吗?”他回答说:“我是沪谚传承人,传承非遗是不讲年龄的。只要有生之年健康允许,我都得坚持。”
可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评议方法
来源:今曰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