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 | 一树一码!传统南果梨“改命”靠的是喝温泉水+现代科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08:30 1

摘要:11日上午,千山区汤岗子街道杨家村南果梨1965果园内,饱满的梨子挂满枝头,树上的蓝色标牌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梨园负责人王晓翠介绍,树上每一个标牌都是一个身份证,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看到从位置到编号的详细信息。这个小蓝牌,也见证了这片拥有60年历史的梨园从

11日上午,千山区汤岗子街道杨家村南果梨1965果园内,饱满的梨子挂满枝头,树上的蓝色标牌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梨园负责人王晓翠介绍,树上每一个标牌都是一个身份证,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看到从位置到编号的详细信息。这个小蓝牌,也见证了这片拥有60年历史的梨园从传统种植到现代管理的跨越升级。

南果梨1965果园。

杨家村南果梨果园建于1965年,占地150亩,共有梨树2279棵。果园处在汤岗子温泉水的地下水线上,铁石山余矿的脚下,由于特殊的水和土壤条件,南果梨的果肉软糯、细腻,但普遍皮相不好,表皮口感偏硬,传统种植方法影响了南果梨的整体品质,每年的销售都不是很好。

南果梨1965果园。

改变这片果园命运的是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的“头雁”项目。从小就生活在南果梨之乡的王晓翠,对南果梨有着深厚的感情,立志要闯出一条南果梨种植的新路。她积极与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沟通,报名参加了沈阳农业大学的“头雁”项目培训,从线上到线下学习了一年时间。沈阳农业大学对此也十分重视,先后多次联合专家团队深入果园现场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南果梨标准化生产作业历》,引入一树一码的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南果梨1965果园已成为“头雁”项目中高校与地方联动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样板。

南果梨1965果园。

项目落地后,王晓翠按照专家团队的指导和作业历标准开启了果园的转型升级之路。为每棵果树制作专属“身份证”,完善从照片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数据信息。自此,从春天到秋天,修剪、施肥、打药、采收等数据全部可查,每个梨子都可以全生命周期地呈现出来。一树一码的管理为果园的种植管理带来极大便利。王晓翠说:“对于需要浇水、施肥的果树,我们通过小程序就能知道它是几排几号,再也不用满园子里找,方便管理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南果梨1965果园。

在科学管理下,南果梨的品相和口感得到了双提升。在日前召开的开园仪式和品鉴会上,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其香气、口感、外观均达行业顶尖水平。今年的产量预计可达20余万公斤,其中优等果约2.5万公斤。这些优等果都由合作的团队直接负责销售,为果园打开了高端精品果的销路,进一步提升了南果梨品牌的知名度。

日前举办的品鉴会现场。

果园的转型是杨家村特色农业的发展的成功实践。汤岗子街道杨家村党总支书记杨大新说:“农业科技的应用提高了我们村南果梨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果农收入,也让我们发展特色农业更有底气。” 全媒体记者 刘玢奇

来源:鞍山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