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1日,国家网信办对小红书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原因是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
阿基点评:小红书被约谈:背后是明星八卦霸榜与平台监管的博弈!
网信办的约谈通知背后,是小红书在商业化加速与内容监管之间的艰难平衡。
2025年9月11日,国家网信办对小红书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原因是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
这已是小红书自2018年以来至少第8次被约谈。此次处罚直指平台长期存在的明星八卦霸榜问题,据网信部门披露,相关话题中超过60%为无实质信息的纯娱乐炒作。
①事件来龙去脉
国家网信办在通报中指出,小红书平台热搜榜单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例如“明星离婚内幕”等八卦词条长期霸榜。
流量买卖的灰色产业链是问题根源。据媒体报道,小红书部分热搜词条的商业报价高达每条数十万,经纪公司通过批量注册账号制造话题热度,形成“刷榜-引流-变现”的灰色产业链。
这不是小红书第一次面临此类问题。2025年5月,它就因种草翻车、虚假推荐等问题被约谈;更早之前还因隐性涨价、虚标原价、货不对板等问题被约谈。
②平台内部机制
小红书的推荐机制主要依赖算法推荐主导。平台会根据前100次互动(点赞、收藏、评论、停留时长)的数据,来决定是否给笔记“冷启动推荐”。
这种机制天然偏好容易引发点击的内容。娱乐八卦类内容具备高传播性,如“赵露思热点”等明星动态极易被算法捕捉并放大。
即使平台有意控制娱乐内容比例,算法的自我强化特性仍可能导致相关话题反复登上热搜。人工审核的局限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
③问题本质
商业化压力是重要推手。小红书估值在三个月内上涨了19%至310亿美元,2025年利润有望增长两倍至30亿美元,IPO计划已进入冲刺阶段。
早期投资者的退出压力日益增大。平台需要更高的用户活跃度和停留时长来支撑估值,而娱乐八卦类内容天然具备高传播性。
本质上这是短期流量与长期风险的尖锐冲突。平台面临在内容生态与商业目标间重建平衡的挑战。
④小红书的盈利模式
小红书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收益:
品牌广告合作:当账号粉丝量达标(通常需超过1000)后,创作者可与商家合作推广产品,头部创作者单条广告收入可达数万元。
直播带货与商品佣金:开通直播权限后,通过推荐商品获取销售额10%-50%的佣金,美妆类目佣金比例较高。
知识付费与咨询服务:在专业领域推出付费课程或开通付费咨询,收益由创作者自主定价。
平台激励计划:参与薯条推广等官方活动,通过流量补贴或奖金瓜分收益。
⑤平台的正确发展方向
平台需要完善内部追责体系。网信办明确要求“从严处理责任人”,这意味着平台必须对热搜运营团队考核增设合规指标。
主动引导优质内容进入流量池是关键。知识科普、公益话题等虽然传播性可能不及娱乐八卦,但长期来看更有利于平台健康发展。
降低对明星动态的依赖,构建多元内容生态,才是可持续之道。平台应该坚持“内容为王,运营为将,投流为卒”的原则。
⑥事件影响与启示
此次事件标志着网络内容治理正从“突击式整治”转向“常态化执法”。平台不能再将合规视为应付检查的临时任务,而必须内化为核心竞争力。
清朗行动的长期价值在于推动行业建立健康的内容生态。以小红书为镜,所有内容平台都需要正视监管趋势,探索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符合政策要求的可持续治理模式。
对小红书而言,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是当务之急。监管的达摩克利斯剑已经悬顶,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天平不容失衡。
监管常态化下,平台需要将合规内化为核心竞争力,不再将合规视为应付检查的临时任务。
“清朗行动”的长期价值在于推动行业建立健康的内容生态。唯有回归内容本质,才能真正赢得用户和监管的双重认可。
来源:新生代作手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