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霆锋的副业版图远比外界想象的庞大,许多人都没想到这个曾红极一时的少年偶像有如此的经商头脑,当人们还在赞叹他演技炉火纯青的时候,他早就另一个手抓上了跨界从商的路......
本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图源:微博锋味派
或许你都想不到,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港风男神,用一根根烤肠,在预制食品的江湖劈开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黄金赛道。
谢霆锋的烤肠帝国:电影人的赌性
谢霆锋的副业版图远比外界想象的庞大,许多人都没想到这个曾红极一时的少年偶像有如此的经商头脑,当人们还在赞叹他演技炉火纯青的时候,他早就另一个手抓上了跨界从商的路......
2003年,23岁的他便成立特效公司"PO朝霆",巅峰时期占据香港广告后期制作的半壁江山;2014年,他创办锋味控股,推出《十二道锋味》IP,将美食内容转化为商业价值。
而真正让他"出圈"的,就是在2019年上线的锋味派烤肠。
图源:网络
谢霆锋这张帅脸,再加上他从不懈怠在网上直播煎烤肠,油滋滋冒泡的画面配上“米其林级品控”的广告词,愣是把速冻食品的感觉摇身一变成“高档美食”。有网友调侃这是吃烤肠吃出了情怀,吃完还上瘾。
当时谁都没想到,这个比街边烤肠机卖贵了那么多的烤肠时隔多年居然能有这种“战绩”,看着烤肠不仅仅有过单场破千万的纪录,而且复购率居然还惊人地长期保持在35%以上。
有这种惊人的销售额,肯定不只是因为谢霆锋的明星光环,这其中的成功密码早就从年纪轻轻的谢霆锋身上能发掘出来。
渠道数据显示其年销破15亿的轨迹:抖音主战场贡献近7亿(蝉妈妈数据),天猫、京东等电商渠道达4.7亿,2.4万家便利店年销超2.8亿,B端供应另增8000万,构成完整的商业闭环。支撑高溢价的核心,正是《十二道锋味》长达9年的IP蓄能。
节目中以“米其林标准”严选食材、反复调试菜品的场景,潜移默化地将“谢霆锋=品质偏执狂”的认知植入观众心智——当观众看到直播间里他亲自测试烤肠217次的纪录片,购买决策便自然发生。
图源:抖音
把镜头回到作为演员的他,大家就能发现在电影领域,他缔造过太多“自虐式”名场面:
《新警察故事》从会展中心41层跳下,成为香港首位拒绝替身完成高危动作的演员;
为30秒打戏,跟随巴西柔术冠军特训三个月,导致11处关节永久性损伤;为精准演绎拆弹专家,考取爆破工程专业证书.....
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在他对食物的严格下也丝毫未曾松懈过。
这种“肉身试炼”的哲学,被完整复刻到食品赛道:见过研发人亲自下场生吞300多根半成品只为了测烤肠肠衣的韧度吗?见过为了保证口感和味道去找最佳烟熏木料,带团队在贵州山区连烧47种果木的人吗? 见过就算是直播也亲自炭火烤肠,不顾被火星灼伤的人吗?
网友说:“我从来没见过那么亲力亲为的明星,贵也让我们消费者看到了贵的道理,而不是让消费者当冤大头,这样我乐意回购呀!”
“观众能尝出屏幕里的诚意”,这句他在电影路演时的口头禅,如今被印在锋味派质检手册扉页,当同行用明星光环给产品镀金时,他选择用电影级的“NG重拍”机制对待生产线......
2022年某批次烤肠因运输温度超标0.5℃被全线召回,直接损失超800万,自从建中央厨房以后,谢霆锋一直保持采用米其林餐厅同源供应商,把食品工业化做到米其林标准,大家在产品介绍上看到的,就是他一直用心在做到的。
可是在谢霆锋的商业基因里,始终流淌着电影人的赌性,2003年抵押房产创办PO朝霆时,香港影视正遭遇寒冬;2014年押注《锋味》IP时,明星美食综艺还被视作玩票。
这种“逆势押注”的胆魄,在烤肠赛道展现得更极致——当所有速食品牌都在卷价格时,他反将产品单价拉高30%,赌消费者愿为“米其林级烤肠”买单。
他在用心“赌”,赌消费者能看得见他的兢兢业业,就像他对电影事业那样的态度,最后还是迎来了属于他的喝彩和成功。
明星们的高阶玩法
流量下的副业时代
明星跨界经商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能将副业做成主业的却凤毛麟角。范冰冰的美容仪品牌FanBeauty,2022年营收突破8亿;林依轮的"饭爷"辣酱估值超20亿;黄磊的"黄小厨"IP衍生出餐饮、电商、内容花样百出。
早期明星开店多停留在"站台引流",如任泉的蜀地辣子鱼、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本质上是粉丝经济变现。
要知道有的明星不服输,国内把她封杀得滴水不漏,那就转战海外市场继续吃起了原始积攒流量的老本,国际巨星范冰冰就是其一。
2018年税务风波后,范冰冰被娱乐圈“封杀”,从巅峰跌落谷底。她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流量可以变现为金钱的时代,范冰冰当然没有放过这个人尽皆知的关键点,她确实也靠着原来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影响力,让2019年双11的Fan Beauty Diary 1小时内成交额高达4000万元……直到2023年Fan Beauty Diary 的GMV更是飙升至11亿元。
但反观杨颖的奶茶店、薛之谦的上上谦,就算开始尝试将艺人特质与产品结合,但品控短板明显,能真正做出成绩的明星都在千方百计地让消费者不把自己当明星.....简而言之,就是“去明星化”。
范冰冰持有FanBeauty 68%股份,亲自参与60余项专利研发;林依轮为辣酱配方闭关三个月,跑遍川渝200多家作坊;更别说谢霆锋的锋味实验室里,烤肠要经过217次口味测试。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消费者的火眼金睛,大家都渐渐不再愿意为了只有流量没有保障的事物买单。当流量只能是锦上添花的时候,如果不下功夫经营,最终也只会昙花一现。
就像投资界名言:"靠运气赚的钱,最终会靠实力亏掉。"
褪去光环后的商业本质
所有捷径都是最远的路
2022年,陈赫的贤合庄火锅深陷加盟商维权风波,超800家门店关闭,背后是明星餐饮接连暴雷的行业地震。郑恺的"火凤祥"被曝使用变质食材,杜海涛的"辣斗辣"因卫生问题停业整改.....
多数明星选择"品牌授权"模式,收取数万元加盟费却不参与运营,某明星奶茶店被曝加盟商使用过期原料时,总部回应"不影响明星形象";当消费者发现明星根本不试吃自家产品,反噬会比追捧来得更猛烈。
在国内很多人都会冲着明星代言而去购买产品,就好像有种“明星能为品牌做担保”的信任感,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多明星不接代言,也是害怕品牌方质量不过关靠着自己的人气欺骗消费者。
巅峰时期陈赫站台的门店日流水超15万,而闭店时加盟商举着"陈赫还我血汗钱"的横幅。当信任透支,品控失控的时候,某些流量大手一挥逃避现实,留下一堆烂摊子供消费者和投资商头痛的时候,已经是一场商业欺骗。
反观贤合庄暴雷时,谢霆锋却在锋味派遭遇食安谣言的第一时间,带着全套质检报告冲进直播间生啃烤肠。正如他所说:“观众买票进场,就要对得起他们的座位;消费者打开包装袋,就要对得起他们的胃。”
当消费者拿出明星的流量跟品牌价值不能相提并论的价值观念时,真正留下的会是那些把名字刻进产品基因里的人,就像谢霆锋在锋味实验室说的:"如果有一天我不红了,这些烤肠还能不能卖?这才是我在乎的。"
从被威亚吊在半空的动作演员,到凌晨三点巡查冷库的品牌创始人,谢霆锋始终在践行一套古老而朴素的真理:所有需要入口的东西——无论是震撼眼球的电影,还是征服味蕾的烤肠——本质上都是对生命的承诺。
在这个消费者越来越聪明的时代,明星光环终会褪色,但商业的本质永远不变。
图源:长江云新闻
写在最后
这场明星商业突围赛的终点,或许正如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所言:"真正的品牌,是当它的创始人消失后,依然能活下去的信仰。"
不管是什么事业,始终可以信奉的生存哲学也只有用心,只有用心才是对抗流量泡沫的真正的武器。
谢霆锋不仅是优秀的演员,抖音短视频中,他系着围裙烤肠的画面,更是一位"匠人",他早就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可有些人只能看见表象却不选择深耕,跨界并不容易,建立信任的起点也并不低。
大家对此次事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和大家一起踊跃探讨一下吧!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来源:首席商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