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清晨,奉节县公平镇返乡创业园内的“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早已暖意融融。职工杨贞梅牵着儿子走进儿童成长驿站,看孩子们拿起画笔开展“童心绘画”,转身又陪母亲走进飘着青椒肉丝面香的孝善食堂。
近日清晨,奉节县公平镇返乡创业园内的“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早已暖意融融。职工杨贞梅牵着儿子走进儿童成长驿站,看孩子们拿起画笔开展“童心绘画”,转身又陪母亲走进飘着青椒肉丝面香的孝善食堂。
“以前总操心家里,现在老人吃得好、孩子有人管,我能安心上班了!”她笑容舒展。
“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为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服务。受访者供图
这温馨场景,缘于奉节县以“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为基础,破解产业发展与家庭照护矛盾的创新探索。近年来,该县依托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等平台,系统构建养老托育服务网络,让“夕阳”与“朝阳”在产业沃土之上相依相伴,为县域民生与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从“产业痛点”到“民生亮点”
数据显示,奉节县74.48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22.26%,0—14岁儿童占17.97%。在全县12个乡镇返乡创业园区、142家就业帮扶车间、5561名在岗工人中,有85.6%面临养老托育难题。
“职工频繁请假照顾家庭,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公平镇返乡创业园负责人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奉节将“一老一小”服务纳入全县重点民生实事,由民政局牵头制定《关于推进“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创新“政府引导、产业托底、社会参与”模式,把服务嵌入发展链条。
2024年10月,公平镇建成全市首个“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上班带娃、就近养老”从愿景走向现实。
多元融合织就“一老一小”服务网
走进公平镇“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七站合一”的多功能空间让人耳目一新:孝善食堂里,老人正在用餐;儿童成长驿站中,孩子们参与“主题读书日”;老年大学内,退休教师交流摄影技艺……
“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受访者供图
“这里不仅是园区职工的‘安心港湾’,也是周边村民的共享客厅。”公平镇副镇长、联合体运营负责人龚敏说。
奉节通过排查闲置资源,创新推出五种服务模式:“创业+”模式在园区设托育和老年日照区;“养老服务中心+”模式对现有设施适老化改造;“楼宇小区”模式嵌入社区提供便捷服务;“乡村养老互助点”模式发动邻里银发志愿者;还有引入专业机构的“市场主体合作”模式。
资金保障上,奉节采取个人出、企业让、政府补、慈善筹、社会捐“五个一点”机制,叠加奖补政策,实现可持续运营。
目前,公平镇联合体日均服务超440人次,帮助80余名老人便捷就餐、41名职工子女课后托管,带动320余人稳定就业。
奉节县推进“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建设现场会。受访者供图
专业服务实现“双向滋养”
“孩子以前放学没人管,成绩掉队;现在驿站有辅导还有兴趣课,这次考进班级前10!”职工古国容欣喜地说。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联合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设“第二课堂”,联合“成长陪伴团”提供英语、古筝等课程,并开展“祖孙共读”,促进文化传承。
针对困境儿童,建立“三端三变”机制:前端主动发现、中端精准干预、末端多元守护。通过“渝童守护”APP建档排查,设立24小时心理热线,3个月内已帮助5名孩子走出心理危机。
人才支撑上,该县职教中心、三峡卫校开设养老托育专业,现有830余名专业人员。由退休教师、医护组成的“银发志愿者”更让服务暖心有温度。
如今,奉节“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建设成效正持续显现:公平镇园区职工招用率提升25.9%,企业生产效率提高18%。目前全县已建成3个联合体,24个在建项目将于2025年底投用,覆盖75%以上乡镇(街道)园区。
“产业与民生不是选择题,而是共生体。”奉节县民政局局长刘芳表示,将持续推广“产业+民生”协同模式,深化“孝善助餐”“童心陪伴”等服务,让更多家庭告别“照护焦虑”,让“一老一小”的幸福成为县域发展最暖心的风景。
原稿点击:“双龄共养”破解产业工人后顾之忧 奉节返乡创业园有了“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重庆日报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