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8年10月12日,正值北京的秋意渐浓之际。西城区灵境胡同的一处四合院门前,一位头戴瓜皮小帽、身着灰布长衫的中年男人正踮脚张望。
1958年10月12日,正值北京的秋意渐浓之际。西城区灵境胡同的一处四合院门前,一位头戴瓜皮小帽、身着灰布长衫的中年男人正踮脚张望。
只见他面容和蔼,双手背在身后,布鞋轻叩着青石板路面,仿佛在等待某位久未归家的亲人。
彼时,路过的街坊见了,都纷纷点头致意:“老陈,又在等贵客?”男人微笑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胡同深处。
没错,他就是陈赓大将,刚过五十五岁生日,却已两鬓染霜。
其实身为共和国开国大大将,他本可享受组织配给的宽敞住宅,但还是坚持住在这处仅有24平方米的平房里。
而那一天,陈赓特意换上了平日最朴素的长衫,还翻出了珍藏多年的瓜皮小帽,要干什么呢?
原来今天是陈家大喜之日,因为他的准儿媳王璇梅要来家做客。
陈赓的次子陈知建,时年13岁,正就读于北京四中,并且与同学王璇梅因共同的数学爱好结缘,又在不经意间萌发了懵懂的情愫。
“知建,你父亲真的同意我们交往?”王璇梅轻声问道。
“我爸说,只要你愿意来家里做客,他就亲自下厨做湖南菜。”
“哈哈…真的啊?”
可以说陈知建的这个回答让王璇梅忍俊不禁,她突然脑海里出现一个画面,一位大将军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切菜炒菜忙个不停。
就在那天傍晚,王璇梅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灵境胡同。
刚到院门口,便看到戴瓜皮小帽的陈赓,她礼貌地打招呼:“您好,请问这里是知建家吗?”陈赓微笑着上下打量着她:“你就是璇梅吧?快进来,知建在屋里等你呢。”
一进屋,王璇梅被眼前的景象看呆了:狭小的客厅里,一张硬板床占据了大半空间,墙上挂着褪色的军用地图,书桌上堆满了文件和书籍。
“我这房子是临时借住的,比不得你们家宽敞。”陈赓见状忙解释。
说着,他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炒花生和芝麻糖:“这是你阿姨特意准备的,你们年轻人都爱吃这个。”
正在这时,陈知建从里屋跑出来,介绍道:“璇梅,这就是我爸!”
王璇梅立马肃然起敬,她没想到,如此朴实的一个老人竟然是开国大将军。
“来,别愣着了,知建,招璇梅吃糖吃水果,我去做饭。”
说着,陈赓就跑去厨房忙活了。
“还以为你爸爸是个老管家呢!”王璇梅悄悄对知建说,两个年轻人笑成一团。
其实说起陈赓,这样的装扮也不足为奇,想当年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扮过算命先生、黄包车夫,还当过账房先生,什么样的行头没穿过?”
到了晚餐时分,陈赓炒了四个菜,一盘辣椒炒肉、剁椒鱼头和腊肉煲、还有炒鸡蛋。
席间,陈赓不时给王璇梅夹菜,关切地询问学习情况:“数学成绩怎么样?遇到难题要多问老师,可别像知建,一碰到几何题就抓耳挠腮。”
王璇梅笑着说:“叔叔,我知道了。”
大家吃过饭后,陈赓带着王璇梅参观书房。在书桌上,有一本《曾文正公家书》摊开着,旁边陈赓刚写的读书笔记:“治家以勤俭为本,教子以严慈相济。”
王璇梅好奇地翻看着,发现书中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1943年陈赓与傅涯结婚时的合影,两人身着粗布军装,笑容灿烂。
“这张照片是在太行山拍的。”陈赓轻声说,“当时条件艰苦,连个像样的婚礼都没有。
“你阿姨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可她从来没抱怨过。”
随即,陈赓又指着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这是陈毅元帅送我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做人就要有这样的风骨。”
可以说通过与陈赓短暂接触,王璇梅发现,这位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其实是一位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长辈。
“叔叔,说一说您在战场上的经历吧!”陈赓一听微笑着摆了摆手:“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和平年代,你们年轻人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王璇梅证重地点了点头。
当夜色渐深,王璇梅瑶起身告辞了。陈赓坚持要送她到胡同口,依旧戴着那顶瓜皮小帽。
据悉,临别时,陈赓送给王璇梅一本日记本:“这是我整理的《数学解题方法笔记》,你拿回去看看,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王璇梅接过日记本,感受到了沉沉的分量,更感受到了一位长者的殷切期望。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陈赓确实是一位个性鲜明、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不仅在战争年代纵横疆场、叱咤风云,而且在子女教育上,也始终坚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
据陈知建回忆,父亲从不允许他们乘坐公家汽车,必须自己挤公交上学;而且衣服破了,也必须补好再穿;就是在吃饭时,一粒米都不能浪费。
其实这种家风的形成,也与陈赓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他出身湘军世家,自幼受“德循羊祜,源绍吉安”的家训熏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尤其对子女的关爱,陈赓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层面。他经常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教育他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据悉,有一次他在写给夫人傅涯的信中,深情地说但:“我们这代人吃点苦不算什么,只要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就是最大的幸福。”
可以说1958年的那个秋夜,陈赓戴着瓜皮小帽迎接儿媳的场景,成为了陈家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而他的朴素扮相,何尝不是承载着一位开国大将的智慧与情怀:他用平易近人的姿态拉近与晚辈的距离,用身体力行的方式传递优良家风,绝对令人深感敬仰。
其实正如陈赓在日记中所写:“为人之道,贵在真诚;为官之道,贵在清廉。唯有如此,方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而这种精神,正是一代代人秉承的高尚情怀。
来源:寻史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