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与我们紧紧相连。对我而言,篮球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它不仅是青春的见证,更是成长的伙伴,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时刻。
篮球:绘就人生转变轨迹的热血画笔
作者 王开佐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与我们紧紧相连。对我而言,篮球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它不仅是青春的见证,更是成长的伙伴,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时刻。
初触篮筐:
懵懂青春的篮球萌芽
1968 年 9 月,我迈进古浪县大景三中的校门,就此展开一段满是未知与惊喜的求学时光。那时学校的情况有些特别,文化课本的供应不太常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便借助以往的教材内容来授课。 在那样的环境下,课程安排相对灵活,反倒让我拥有了充裕且自由的课余时间。也正是这段时光,让我与篮球初次邂逅。初涉篮球,一切于我而言都是陌生又新奇的。投篮时,球总是偏离目标,甚至连篮板都难以触及;防守的时候,累得气喘吁吁,却总被对手轻易突破防线。同班的谢大明和俞全,尽管个头不如我高,球技却相当出色。每次一起打球,我的球很容易就被他们抢走,还常常被他们帅气地盖帽。记得有一回,争抢过程中我不慎狼狈地摔了个“狗吃屎”,引得周围人哄笑,这让我既尴尬又羞愧,内心的好胜心也因此被彻底激发。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越他们。 校外的几个篮球场成了我的专属“特训营”。每天放学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去和社会上的年轻人切磋球技。刚开始,我球技生涩,和他们也彼此陌生,但对篮球共同的热爱,让我们很快熟稔起来。无论人数多少,我们都会分成两队展开对抗赛。渐渐地,篮球仿佛拥有一种强大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我。只要一握住它,心中便满是兴奋与喜悦。在球场上尽情地奔跑、跳跃、投篮、抢断,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不过,成长的路途并非一马平川。社会上的这些成年人,大多没接受过正规的篮球训练,动作不太规范,抢球、断球时显得比较笨拙,更多是凭借力气和个头优势与我对抗。犹记得那次,我和一位姓刘的大个子抢球,他抢到球时肘子猛然下压,毫无防备的我,前门牙硬生生被狠狠撞到。刹那间,一股钻心的疼痛袭来,满口鲜血涌出,我眼睁睁看着两颗前门牙断落,混着鲜血一起吐到地上。那一刻,恐惧与无助如潮水般将我淹没。嘴肿得像馒头一般,接下来的日子,连正常吃东西都成了奢望,每一口吞咽都伴随着钻心的疼。而这伤痛,远不止于此。从那以后,我便与假牙相伴,这两颗假牙,如同岁月留下的特殊印记,时刻提醒着我那段拼搏又充满伤痛的篮球经历。它们不仅仅是口腔中的异物,更是我青春岁月里一段刻骨铭心的见证,承载着我对篮球的热爱与坚持,也承载着成长过程中难以言说的苦涩与坚强。
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打倒我。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练习,我的体力越来越好,奔跑速度加快,投篮也愈发精准。曾经那些令我难以企及的对手,如今也时常被我巧妙地断球、成功地抢球。
校队逐梦:
挥洒汗水的青春赛场
在激情似火、拼搏奋进的岁月长河中,我的努力如同破土新笋,节节攀高,进步愈发显著,众人有目共睹。
当学校决定组建男女校篮球队的消息传来,我怀着满心的热忱与期待。凭借自身的实力与对篮球的执着热爱,我有幸成功入选。还被委以球队队长兼女篮队教练的重任。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如千钧重担,沉甸甸地压在肩头。
入选校队的有张进录、张瑜、王立功(已故)、张延和、朱殿佐,这些怀揣篮球梦想的热血青年,齐聚在这充满希望的队伍之中。朱殿佐既是球技精湛的队员,又是经验老到的裁判。训练时,他全情投入,每一个动作都力求规范标准;执裁时,他严肃专注,公正裁决每一次球权。他的存在,如同定海神针,为球队的训练与比赛全力保驾护航。
球队组建后,每日的课外活动时间,便成了我们雷打不动的篮球盛宴。球场上,金色的阳光倾洒而下,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一层梦幻的薄纱。我们在这里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从最基础的带球、过人练起。带球时,手指仿若灵动的舞者,精准把控篮球节奏,感受球在掌心跃动的活力;过人之际,脚步如行云流水般变换,敏锐捕捉突破时机,像猎豹般迅猛出击。随后,传球、跑位、穿插、补位、挡拆等复杂战术动作的训练接踵而至。传球时,双手发力恰到好处,确保球如离弦之箭,精准落于队友手中;跑位时,目光如鹰,时刻留意队友与对手位置,规划最佳进攻路线;穿插过程中,身体似灵活游鱼,在防守球员间巧妙穿梭,为队友开辟空间;补位时,反应迅疾如电,瞬间判断防守漏洞并及时填补;挡拆配合默契无间,为队友创造绝佳得分契机。每一个动作,我们都精雕细琢,力求臻于完美。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深知,唯有注重点滴细节,方能在未来赛场上大放异彩。
球队组建后的首次实战,是与声名远扬的大景供销社球队的友谊赛。这支球队在大景地区堪称篮球劲旅,实力雄厚。对方球员身形健硕,肌肉紧实,眼神中透着久经沙场的老练与自信。他们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和精湛球技,在赛场上如蛟龙得水,游刃有余。反观我们这支初出茅庐的校队,恰似羽翼未丰的雏鸟,略显稚嫩与青涩。
比赛哨声骤然响起,我如离弦之箭般在球场上飞奔,汗水顺着脸颊滚滚滑落,滴落在地板上,瞬间渗入这片承载梦想的热土。然而,面对强大对手,我虽奋力投篮,却屡屡与篮筐擦肩而过,篮球在篮筐边缘弹跳几下后,无奈滚落。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球员轻松突破防线,将球稳稳送入篮筐,比分逐渐被拉开。最终,我们输掉了这场比赛,球场上弥漫着失落的阴霾。
但比赛结束后,我们并未一蹶不振。大家围坐在一起,汗水湿透衣衫,却无法掩盖眼中那熠熠生辉的坚定光芒。我们冷静复盘,经激烈讨论,一致认为团队协作欠佳与身体对抗能力不足是失利主因。为提升实力,我带头加码训练强度。训练场上,我们不仅持续打磨个人技术,更着重强化团队战术配合。每次训练都如同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地演练各种战术。我们主动与其他实力强劲的单位球队约战,每周一场的比赛,紧张刺激。比赛有输有赢,失利让我们汲取经验,胜利则增添自信。在一场场比赛中,我们的经验日益丰富,技战术水平悄然提升。
终于,半年后,我们与大景供销社球队再度狭路相逢。这一次,我们已非吴下阿蒙。比赛伊始,我们凭借默契配合,与对方打得难解难分。最终,凭借顽强毅力与不懈努力,与对手战平。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我们用实力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
不久后,与大景地区排名第二的民权公社篮球队的对决接踵而至。这场比赛,我们凭借个人精湛球技与团队默契协作,从开场便牢牢占据场上主动。中锋张进录,凭借1米8几的傲人身高与强壮体魄,在篮下如中流砥柱,坚不可摧。他高举高打,每一次投篮都气定神闲,篮筐仿佛成了他的专属领地,对手难以阻挡他的得分脚步。张瑜身姿轻盈灵活,步伐变幻莫测,速度惊人,在球场上如灵动飞燕,左右穿插,巧妙摆脱防守队员,屡屡斩获得分,宛如一把犀利匕首,直刺对手要害。王立功快进快退,奔跑如飞,全力争抢、守护篮板球,为球队进攻筑牢坚实后盾。朱殿佐在控球、传球、助攻、投射方面效率奇高,他精准的传球犹如丝丝金线,巧妙串联起球队进攻,为队友创造众多得分良机。在团队紧密协作下,我们赢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那一刻,全场欢呼声如汹涌潮水,震耳欲聋。我们紧紧相拥,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肆意流淌在彼此面庞。这是我们用无数日夜的拼搏付出换来的甜蜜果实,是用汗水与坚持浇灌出的胜利之花。
这场比赛,让我深切领悟到团队协作的无穷力量。它似一条无形的坚韧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使我们在赛场上所向披靡。这段经历,如同一颗璀璨星辰,永远镶嵌在我青春的浩瀚星空中,成为我记忆中最闪耀的珍藏。
县队闪耀:
篮球征程的璀璨起点
凭借在球场上的卓越表现以及对篮球矢志不渝的执着,“三中5号”这个名号,于大景地区渐有声名。这一称呼,不仅是对我篮球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我一路拼搏、坚守努力的无上褒奖。
那年,幸运如同一束熠熠生辉的暖阳,不期而至,照亮了我逐梦篮球的漫漫征途。我有幸被古浪县体委相中,正式加入县少年篮球队。那一刻,满心的欢喜如汹涌的浪潮,几乎将我淹没,激动之情难以自抑,仿佛已然触摸到篮球梦想的璀璨巅峰。此后连续两年,我代表县少年球队出征地区篮球运动会,且皆闯入前三名,成绩斐然。
然而,大景三中与县城相距六十余公里,为全力备战地区少年篮球运动会,每次都需提前赶赴县城集中训练,这无疑占据了大量的上课时间。前两次因全身心投入比赛备战,我落下诸多课程,学习成绩亦明显下滑。高二,作为中学时代的收官之年,我赫然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学习与篮球之间的矛盾如巨石般横亘眼前。班主任言辞恳切,劝我以学业为重,莫要辜负这大好青春时光。
经过一番痛苦且艰难的权衡,我无奈地向体委提出退出篮球队的请求。但体委认为我在球队中占据关键位置,所做贡献无可替代。经反复协商,最终我转入县城一中。这一抉择,巧妙化解了学习与篮球之间的矛盾,既为我的学业铺就坦途,又使我能延续篮球梦想,继续在热爱的领域驰骋。
县少年篮球队,汇聚了全县各中学的篮球精英。一中的杨光泉、张生喜、宋志远,二中的杨华芳、张银贵,三中的我,我们怀揣着对篮球的炽热梦想,从四面八方相聚于此。大家皆具备扎实的篮球基本功,训练中更是无畏艰苦,敢打敢拼,每一次训练都倾尽全力,视其为通向梦想彼岸的唯一桥梁。
每日晨曦初露,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晕染大地,我们便已踏上跑道,开启三千米快跑的体能训练。清晨的空气透着丝丝凉意,我们步伐坚定地奔跑在操场上,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消散。汗水顺着脸颊肆意滑落,浸湿衣衫,却无一人喊累。因为我们深知,唯有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方能在赛场上绽放夺目光芒。 体能训练结束,紧接着便是在专业教练严格且系统的指导下进行专项训练。教练的每一个精准动作示范,每一次细致入微的战术讲解,我们都全神贯注地聆听、学习,深怕遗漏任何一个关键细节。球场上,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每一次传球、投篮、防守,皆力求尽善尽美。
晚饭后,我们或是与县属各局、单位的专业球队展开实战切磋,或是奔赴外县、地区与其他球队进行友谊赛。这些比赛,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检验自身技艺的绝佳契机,更是学习成长的宝贵平台。每一次与对手交锋,我们都能清晰洞察自身不足,进而更加坚定努力奋进的方向。在外县比赛时,我们肩负着古浪县的荣誉,每一次得分、每一次成功防守,都令我们油然而生强烈的自豪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平台上,我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彼此学习、相互鼓励、携手支持,于篮球之路上携手奋进。一起分享训练中的点滴感悟,一同探讨比赛时的精妙战术,共同为每一次进步欢呼雀跃。在这个温暖且充满凝聚力的大家庭中,我的篮球水平如鲲鹏展翅,飞速提升,逐渐成为少年球队中发挥最为稳定的核心球员,于县城篮球圈崭露头角。
第三年,代表古浪县参加地区少年篮球比赛,我们延续辉煌,再度保持全地区前三名的佳绩,为县里赢得无上荣誉。每一次站在领奖台上,凝视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奖牌,那些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难忘岁月、与队友并肩作战的热血瞬间,便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这荣誉,是我们用汗水辛勤浇灌出的娇艳花朵,是凭借拼搏努力换来的至高荣耀。我深知,它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团结奋进的团队。我们以团结协作与顽强拼搏,为古浪县的篮球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赛场转折:
篮球改变命运的瞬间
1972年11月,高中生活接近尾声,未来的方向像一团迷雾,让我迷茫又憧憬。一场与县委机关球队的友谊赛,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比赛那天,我穿着醒目的紫红色螺纹一中5号球服,站在球场上,紧张与期待交织。裁判哨声响起,比赛开始,我迅速进入状态。中锋杨光泉高高跃起跳球,我灵活地穿梭在赛场,精准投篮、巧妙传球、稳健带球,三分球8投5中,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如。全场比赛,我独得28分,助力球队以12分的优势大胜对手。在观众席中,一位中等个头的部队首长格外引人注目。每当我得分,他都会用力鼓掌,眼中满是欣赏。比赛结束后,他微笑着向我走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5号小鬼,球打得真不错!”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应:“不行,不行,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学习”。经过交谈,我得知他是兰州军区某团胡副政委。此次来古浪县征兵,部队正招募篮球运动员组建球队。他觉得我的潜力很大,邀请我入伍。这突如其来的机会让我既兴奋又纠结。当兵是大事,必须征得父母同意,但县城离家距离较远,那时农村没有电话,根本来不及回家商量。胡政委看出我的为难,果断决定先让我填表,第二天一早安排宗排长带我去体检。体检顺利通过,我领取了军装、挎包、水壶等物品。胡政委语重心长地说,穿上军装只是第一步,从老百姓到真正的军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考虑到时间紧迫,他安排宗排长陪我坐县里派的吉普车回家向父母告别。坐在回家的车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向父母开口。到家后,父母看到我穿着军装,身旁还有解放军,满脸疑惑。宗排长向他们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父母这才明白。母亲含着泪,心疼又欣慰地摸着我的脸说:“儿子,你去当兵是咱家的光荣,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在家短暂停留三小时后,我告别父母,返回县征兵办公室。第二天晚上八点半,我背着背包,怀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跟随胡政委踏上了前往部队的列车,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部队升华:
篮球铸就的坚韧人生
踏入部队,经过三个月新兵连的严苛磨砺,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六名篮球运动员一同被分配至团直属通讯连。其中,有来自兰州的丁长海、郑小瑄,银川的曹福玉,江苏的冯光明,陕西的黄龙泉,以及我,我们七人怀揣着对篮球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被分入了不同的通讯专业。我被分配至无线通讯专业,而其余五人则投身有线通讯领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部队的生活节奏紧凑而充实,每日的军事专业训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任务。然而,在这之余,我们还频繁地与驻地周边几个县的篮球爱好者们展开友谊赛。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更是会作为团里的代表,参加全师的篮球运动会。在球场上,每一次激烈的身体对抗,都是对力量与意志的考验;每一次精准的投篮,都如同划破长空的流星,闪耀着我们对胜利的渴望;每一次默契的传球,都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团队的力量紧密相连。这些瞬间,让我忘却了训练的疲惫,深深地沉浸在篮球带来的纯粹快乐与成就感之中。
在部队的时光里,我的篮球技艺得到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我从篮球生涯中领悟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与团结协作的力量真谛。与队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描绘出我们深厚情谊的点点滴滴。这份情谊,如同醇厚的美酒,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浓烈深沉。
回首往昔,篮球宛如一位不离不弃的挚友,始终陪伴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从那个初出茅庐、青涩懵懂的少年,成长为坚毅成熟、肩负使命的军人。篮球不仅悄然扭转了我的命运轨迹,更为我带来了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人生经历。它早已不再只是一项简单的爱好,而是深深融入了部队纪律与军人血性的独特烙印之中。在球场上,一次次果敢地突破对手的严密防守,以及关键时刻对队友无条件的信任,都与战场上生死与共的协作精神悄然相通。那一刻,我豁然领悟:篮球给予我的,远不止赛场上的如潮掌声,更是教会了我如何在集体中千锤百炼,成为经得起烈火淬炼的坚韧钢石。
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距离那段激情燃烧的热血岁月已过去数十载春秋。那只全皮发黑的篮球依旧静静地安放,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尽管我无法再如年轻时在球场上肆意挥洒汗水、追逐梦想,但对篮球的关注却从未削减。无论是精彩绝伦的NBA赛事、活力四溢的WNBA赛场,还是激情澎湃的CBA联赛,每一场赛事我都不愿错过。有时,为了观看一场精彩的篮球赛直播,我还会像老顽童般与孙子、孙女争抢电视遥控器。
即便离开部队到地方后,我再也没有机会进入代表队参加正式比赛,不能在球场上尽情奔跑、挥洒汗水,但对篮球的那份执着与热情始终炽热如初。篮球早已融入我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本能。偶尔,我仍会踱步到球场,轻轻拿起篮球投上几个篮,简单活动身体。每一次触摸篮球,都仿佛能感受到往昔岁月的温度,那些热血沸腾的瞬间在心中一一浮现。
篮球精神已在我心中深深扎根,它化作一种强大的动力,时刻激励着我。每天清晨当阳光尚未洒落大地时,我便会准时踏上熟悉的道路开启十公里的慢跑锻炼。这一坚持便是数十年如一日。正是篮球赋予我的坚韧与活力让我拥有了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那些在球场上尽情驰骋、挥洒青春汗水、追逐篮球梦想的日子无疑是我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持续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作者简介:王开佐,笔名晨影,1952年生于甘肃古浪。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管理师。1972年入伍立功,后投身石油企业,定居河北唐山,任职多部门。2012年退休。曾为《中石油报》特约通讯员,发表数百篇作品。业余爱好:阅读、写作、摄影、锻炼、游玩,偶有文章在《丰融春秋》公众号发表。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