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阶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07:27 1

摘要:助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报团农服平台企业,向农业经营者提供技术、资源、渠道等服务的创新型平台企业;凭借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严格的管理体系,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及服务,“抱大团、省大钱”赢得广大农户的一致信赖和好评!

来自于:助丰农业服务

,时长02:21

助丰农业服务

助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报团农服平台企业,向农业经营者提供技术、资源、渠道等服务的创新型平台企业;凭借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严格的管理体系,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及服务,“抱大团、省大钱”赢得广大农户的一致信赖和好评!

1篇原创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农机工业从零基础起步,农业生产基本依靠人拉牛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长期处于繁重体力劳动中。经过75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持续努力和不懈奋斗,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阶段,正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迈进。

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一批标志性整机装备成功实现突破,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气力式高速精量播种机、加工番茄收获机等高端智能农机先后量产,国产6行打包采棉机、高速插秧机、12公斤/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市场占有率已超过国外机型,6—15度丘陵山地拖拉机、山地玉米播种机、中药材收获机等丘陵农机成功部署一线,国产农机装备正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方向迈进。

农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潍柴雷沃、中国一拖等头部企业产品线齐全,市场竞争力强,已经进入全球农机企业第一方阵;部分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专精特新”优势,专注细分市场,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精量播种机、履带拖拉机等领域,国产品牌国际竞争力持续强化。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3%,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针对粮棉油糖等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加大相关机械推广应用支持力度,推动水稻机种、油菜机播、油菜机收、马铃薯机播、马铃薯机收、棉花机收等环节机械化率也不断攀升。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持续发展

全国农机服务组织包括各地建设的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以及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基础建立的各类现代农业(农事)服务中心等将近20万个,农机从业人员近5万人,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已近10亿亩,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3亿亩,农机服务收入4829亿元。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不断丰富,生产托管、订单服务、跨区作业等蓬勃发展,已拓展到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装备能力、服务能力和维修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全国农机化系统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坚持以用促研发、以用促制造、以用促转化,全产业全链条协同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持续加强农机作业组织和队伍建设,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农机装备补短板有新突破。坚持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两端发力,着眼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稳步实施丘陵农机、智能农机研发专项,持续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加快建设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全产业全链条协同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努力建立动员工业资源解决农业问题的体制机制,一批标志性整机装备取得突破:气力式电驱高速精量播种机、580马力青饲料收获机、大方捆打捆机、工业番茄收获机等开始小批量生产,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限制;多款6—15度丘陵山地拖拉机、山地玉米播种机等丘陵农机成功部署一线;国产雏鸡断喙机器人、设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开始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场,极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

农机化扶持政策有新亮点。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方面,印发《2024—2026年农机报废更新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加力推进“优机优补”“有进有出”,突出稳产保供,重点支持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适用农机,以及高性能播种机、智能高速插秧机、大型智能高端联合收获机械等有助于大面积单产提升、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急需、农机装备补短板等“优机”推广应用。在加力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方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完善补贴政策,更大力度开展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补贴投入力度显著加大,报废机具种类显著扩大,补贴标准显著提高,政策实施保障进一步提升。在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面,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5亿元,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1.12亿亩。

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新提升。切实抓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联合有关部门保障农机作业顺利推进;组织各地加强重要农时农机装备有效供给和作业服务保障,特别是“三夏”期间,组织麦收省份投入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机械化措施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抓播种、收获两头,在抓机播环节增产量和机收环节减损失“一增一减”上下功夫。加强农机防灾救灾能力建设,推动建立防灾救灾农机储备调用制度,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产能储备等方式,加快储备一批救灾机具和产能,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份建立了相应制度;立足“平急两用”,指导各地开展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建设,全国已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4300多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2500多家,建设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27万支。

农机安全监管服务有新举措。紧扣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加快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能力。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农机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落地,大力推进农机安全领域专项整治,巩固多部门协作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制定《2024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暨农机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年度工作方案》,推动各地细化实化农机安全生产具体任务和落实举措。组织制定农机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导地方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风险隐患。围绕重要农时农机作业需求及特点,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切实加强部门协作,着力维护农机作业现场秩序,全力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经过各方努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来源:农业数字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