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投身食堂,卷学历还是卷生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5 21:16 1

摘要:最近,一则“北大研究生留校当食堂阿姨”的新闻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26岁的黄小艺,北大传媒硕士,有着在央媒和互联网大厂的实习经历,履历堪称亮眼。然而,大厂里KPI的高压,让她深刻体会到身体劳累和精神内耗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于是,毕业后她做出惊人之举——留校成为管

最近,一则“北大研究生留校当食堂阿姨”的新闻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26岁的黄小艺,北大传媒硕士,有着在央媒和互联网大厂的实习经历,履历堪称亮眼。然而,大厂里KPI的高压,让她深刻体会到身体劳累和精神内耗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于是,毕业后她做出惊人之举——留校成为管培生,从食堂阿姨干起,立志打造健康食堂。这一“高学历+体力活”的组合,迅速引发舆论热议。

网友看法大致分为以下几派:

潜力与规划派:部分网友认为黄小艺是现代版“扫地僧”。作为管培生,在食堂从基层做起,是积累一线经验的过程。与普通食堂打工人不同,这只是她职业规划的开端,未来或许有机会凭借这段经历成为大学老师,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名校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的长线布局。

基础优势论派:有人指出,正是之前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赋予她选择这份工作时的从容与自信。同样是食堂阿姨,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终点,对她则是起点。这种差异源于高学历背景所带来的视野和思考方式,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人际压力逃避派:一位有着三十多年从医经验的网友感慨,不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才快乐。职场中,人际关系处理往往耗费大量精力,奇葩的人和事层出不穷。黄小艺选择相对简单、人际交互少的食堂工作,或许是在逃避复杂的职场人际环境。

学历与职业落差派:不少人觉得北大研究生去当食堂阿姨,是走了人生弯路,浪费青春。他们认为这份工作初中毕业就能做,质疑读研的必要性。但也有人反驳,拥有高学历才有选择的权利,这正是教育的意义,即便选择看似平凡,背后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底气。

工作生活平衡派:“不用做各种总结和PPT,下班就是真的下班”,说出了无数职场人的心声。在996和007盛行的当下,工作生活界限模糊,微信时刻“绑架”着员工。黄小艺选择食堂工作,意味着能拥有更清晰的工作与生活界限,享受下班后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教育资源浪费论派:很多人难以接受北大高材生去食堂工作,觉得培养一个硕士生耗费巨大,最终却从事这样的职业,是教育资源的浪费,甚至是个人的悲剧。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学历与职业严重不匹配的体现。

体力与脑力劳动对比派:有网友表示,简单体力劳动不内耗,脑力劳动虽看似轻松,实则面临苦思冥想却毫无头绪,还要承受完成任务的巨大焦虑。黄小艺或许是在大厂高压脑力劳动下,选择回归简单体力劳动,以寻求内心平静。

退路与选择自由派:一些人觉得,有退路的人才能将职业选择视为看风景,黄小艺作为北大毕业生,即便选择食堂工作,背后也有更多选择空间,试错成本相对较低,这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性格与心态决定派:有人调侃黄小艺有旺夫相,更看重的是她毫无名校生优越感的心态。这种心态使她能够脚踏实地,在职场中更容易获得成功,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实现与心态派:支持者认为,黄小艺选择了让自己内心舒适的职业道路,避免了其他职业可能带来的精神压力。人生在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是最重要的,不应被他人的看法左右。

话题炒作质疑派:还有人质疑,黄小艺是利用北大研究生和食堂阿姨的身份反差来制造话题。在互联网时代,这种话题极易引发关注,后续可能带来流量变现等一系列好处,怀疑她的职业选择背后有商业炒作目的。

实际上,这位女孩出身农村,一直在不断尝试和摸索。当初人力老师说能考职称、考编,她信以为真,可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现实并非如此。想留校,却因没有关系、没有上升通道、没有家庭背景支撑而难以实现,最后不仅没有编制和户口,还浪费了应届生身份,降低了名校生的身价,加剧了就业焦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HR更加傲慢,压低了薪资,还被人宣扬知识无用论。好在,她最终选择了离职。

纵观整个事件,听了她离职后的直播,还是很难看出她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她又不是研究健康饮食的,只是从事食堂卖饭的工作,却一次次提及目标,实在让人费解。经过反复思考和猜测,她或许是因为性格原因——心力较弱。当心力远远跟不上脑力的时候,就会害怕接触社会,害怕与人交往,害怕进入新环境新单位,只要工作简单、无需人际交往就行。她在北大读研期间对食堂比较熟悉,属于那种喜欢待在舒适区的人,说白了,就是个老实人。

无论如何,人生在世,生存才是首要任务。好在她是个研究生,如果没有这一学历,可能还无法这么快认清现实。只希望这只是她初入社会的一段经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也只能衷心祝福她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来源:职场参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