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热浪席卷各行各业,“算力”成为广受认可的新基建,今年浙江省正在加快构建新型算力体系,积极投建算力中心。台州市黄岩区就是其中一个。
省媒看台州市黄岩区 | 浙江卫视头条播出《川源蹲点观察 创新靠什么?从“冷板凳”到“香饽饽”》
随着人工智能热浪席卷各行各业,“算力”成为广受认可的新基建,今年浙江省正在加快构建新型算力体系,积极投建算力中心。台州市黄岩区就是其中一个。
今晚(4月5日)《浙江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川源蹲点观察创新靠什么?(三)从“冷板凳”到“香饽饽”》关注台州市黄岩区作为一个县区是如何投资50亿元建设浙东南智算中心从零起步让“算力”这一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
正在做道路测试的无人驾驶新车型;正在做动作捕捉实验的大模型……在黄岩区刚刚投入运行的浙东南智算中心,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公司和年轻人集聚在这。
作为今年的省重大项目,浙东南智算中心让台州市黄岩区一下子掀起了AI热。而在这之前,黄岩区已为这次产业创新酝酿了足足两年。
刘兵是第一批入驻智算经济产业园的工作人员,一开始她还兼着讲解员的工作。今天这样的场景,是她万万想不到的。
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园区运营负责人刘兵“当时大家对它的认同是不排斥,但也没有想法说特别特别想拥抱它,其实是大家处于一个陌生阶段。”
黄岩区是中国著名的“模具之乡”,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数字大脑建设,助力产业转型。而智算将为产业提质带来巨大的创新空间。从去年开始,黄岩区接连发布了《支持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再加上春节后席卷全国的AI产业热潮,黄岩区终于等到了“风口”。
台州市黄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像这种老工业基地它面临信息化转型,最后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的通道,给你大量打通,说明春天到了,发芽和长成大树还是个过程。”
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负责算力招商的王宁。
台州市永宁智算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合作总监王宁“有变化,变化很大。传统的方案是我们推销东西(算力)过去,我们如果想和加他微信,他会有一种犹豫的感觉,你就大概知道(被拒绝)了。现在不一样了,主动加微信了,企业老板开始自己思考了。”
刘兵也很快遇到了“新”烦恼,面对不断进驻的新公司对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她每天都要抓紧学习产业知识。为了方便交流,她干脆在每个公司申请了一张临时办公桌。
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园区运营负责人刘兵“要有一个临时工位,我们在园区里面,来对入园企业进行全产业链的服务。”
在各个公司,我们看到很多人的桌面上也都放着算力学习材料,加班加点学业务成了常态。
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园区工作人员申冲冲“我们黄岩区政府和台州政府对算力十分重视,我觉得这个平台前景很好。”
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园区工作人员於勤康“全链条帮他们优化,出一份力也是好的。”
【记者观察】
一个县级区搞智算,论区位,论基础,黄岩区都没有优势。但你看,不论是奔着新产业来的年轻人,还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的干部,他们最大的动力,也恰恰是“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怎样趁热打铁,尽快让本地产业用上算力呢?
谁也想不到,干注塑产业快30年的黄志洪,会砸下五千多万搞AI设计应用,这个叫“柔川”的日化塑料设计大模型,让黄志洪成了本地传统产业企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浙江川品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洪“手绘和建模这个过程中,我们碰到非常大的困难,需求方和做的人最后都不高兴。你只有在伤害当中你能找到问题。”
自建大模型需要大算力,曾经黄岩区作为三四线城市,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有了智算中心的支撑,他的大模型终于几秒就能出图了,同行抢着拿来用。
黄岩本地设计师“我们的工作经验和AI工具两个一起结合,就肯定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浙江川品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洪“我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我才有竞争力,企业也才能活下来。”
传统产业的这股劲,也倒逼黄岩加速梳理算力产业链,“盘清家底”制定更实用的算力本地化提升政策。
在这张分析表上,我们看到,虽然当地已有93家相关企业,但中上游的芯片、网络设备等都还是空白。怎么加速补链?黄岩明确各部门分工,发改牵头基建,国投牵头运营,科技经信搞对接。
台州市黄岩区电信分局副局长戴思佳“目前深入到政府的一些经济产业上去,包括后续招商运营方面。”
同时,黄岩区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大城市都设置了招商分站,开展“产业链招商行动”,直接让链主企业当“招商大使”,从招产业转变为招产业链。
台州市黄岩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王杲“我们必须要快马加鞭延链补链,开弓没有回头箭。”
产业热了,人才短板也更加突显出来。黄岩通过举办首届“创新挑战赛”,优秀项目马上落地,项目人员也被纳入年度市高层次人才计划。
声灵奇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紫妍“学习到很多台州本地对这个AI发展的规划。”
台州市黄岩区数字经济产业建设工作组负责人於柯柯“顶层的规划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再到政策的出台。接下来就是1到2年时间我们布局了各种各样的要素保障来促使整个产业链的布局。”
【记者观察】创新靠什么?九个月,黄岩算力产业从“冷板凳”到“香饽饽”的背后,靠的是没有优势创造优势的“一股劲”。只有市场、政府、企业拧成一股绳,让创新里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来源:澄江小桔灯一点号